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虎 《环境教育》2009,(11):24-25
引子:2009年6月19日,一支民间NGO组织的西部水资源考察队由地质、水利专家杨勇率领从成都出发,前往江河源区的青海,开始了长达4个月行程约5万公里的考察。考察区域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最后返回成都。这是继06、07年两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科考的第三阶段考察,重点了解以上地区主要河流及用水现状,为国家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较为详实的一线资料。  相似文献   

2.
夜宿魔鬼城     
西虎 《环境教育》2009,(12):19-20
2009年6月19H,一支民间NGO组织的西部水资源考察队由地质、水利专家杨勇率领从成都出发,前往江河源区的青海,开始了长达4个月行程约5万公里的考察。考察区域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最后返回成都。这是继06、07年两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科考的第三阶段考察,重点了解以上地区主要河流及用水现状,为国家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较为详实的一线资料。  相似文献   

3.
攀崖涉涧解读奇谷 1982年春,中国科学院为了配合国家体委组织的攀登南迦巴瓦峰的登山活动,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当时我作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的队员,在完成了西藏境内连续四年的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在对云南境内的横断山地区进行后续的综合科学考察。由于南迦巴瓦峰地区地形险恶,科学考察的内容极其丰富与复杂,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广大技术人员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工程总体布局。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再次对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论证,提出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路线。三条调水路线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格…  相似文献   

5.
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域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系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向黄河上游调水的总称,调水主体工程规划在青海省东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规划区地处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较为闭塞。做为青藏高原的组成部份,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河流深切,高海拔多年冻土发育。本文拟在论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区域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长辉  戚艳馨 《青海环境》1998,8(3):115-121
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规模浩大,所处地质地理环境特殊,工程规划面临着9个方面的区域性工程地质问题,其中构造应力、断裂蠕动等非地震潜在活动破坏的预测和评价不仅十分棘手,且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十分敏感,加之西线所有规划引水线路的长隧洞工程,都须穿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表地质形变破坏现象较为显著的巴颜喀拉山(巴北)断裂组,因而西线开发论证要特别注意勘查、研究有碍工程运营安全的地质构造非地震活动破坏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南水北调西经工程区域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系从箍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向黄河上游调水的总称,调水主体工程规划在青海省东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规划区地处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较为闭塞,做为青藏高原的组成部份,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河流深切,高海拔多年冻土发育,本文拟在论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叶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青海省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良好影响。(1)黄河青海段的水资源可增加43.3%—84.4%;(2)改善水环境,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得到控制;(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坏消息     
《环境教育》2012,(11):8-8
长江江豚残存可能不足千头10年后或将走向消亡11月11日上午,由农业部、中科院水生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组成的"2012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队",启动了为期40天的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初步统计显示,鄱阳湖现有江豚约为450头,洞庭湖约为90头。考察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说,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  相似文献   

10.
一、揭开处女地的面纱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90年5月21日—8月23日对该地区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是由中科院、综考会、国家环保局、青海省政府联合进行的大型科研项目。考察的目的主要是建立“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自然保护区”。摸清备学科在可可西里地区的资源状况,为建立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考察大队分4个专业大组:生物组11人,地理组11人,地质组6人,新闻组7人,加上司机等后勤人员33人,全队68人。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为37岁。考察专业细分为22个,气象专业1人(属地理组)。  相似文献   

11.
1987年6月20日至7月15日,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新疆沙漠土壤生物研究所和美国蒙大那大学共同组成的中美联合动物考察队在青藏高原玛多县托索湖地区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考察。有关湖区的植被、鸟岛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南阳淅川、桐柏、镇平、方城、邓州、宛城、卧龙、西峡8个县区,解决沿线区域农业面源污染至关重要,是保证京津地区是否能用上安全水的前体。笔者在做好大量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沿线布设8个站点,于2005年7月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3种,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以及种类分布、密度分布和生物量分布之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青海高原环境演化及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怀念  石蒙沂  李生荣 《青海环境》2003,13(4):162-163,174
通过对青海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现状的分析认为,青海高原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状况恶化趋势发展,改善区域的经济、交通状况,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使本区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逆转并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汉江中游典型断面——襄阳水文站1968~1998年水文情势资料,分析和说明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后丹江口水库下游区襄樊段水文情势变化及原因,并结合近期(2010年水平年)推荐从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m^3的方案,预测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运营对供水区-汉江水文情势的影响,为科学地分析和正确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近期运营对汉江襄樊段乃至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和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水利水保工程等人类活动和气候暖干化等气候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发生巨大变化,潼关站年输沙量由1919—1959年16亿t减少至2010年以来1亿t左右,减少约94%。黄河水沙情势剧变,已严重影响黄河规划与治理的科学参照依据,直接影响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布局、南水北调西线规划、下游宽滩区治理方向等未来治黄方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南阳市面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任务,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是唯一选择,并从6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西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西线是湖南省旅游资源的富矿区,品位高,特色明显。文章客观分析了西线旅游资源的基本态势,提出了该地区旅游开发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川西高原是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引水区,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水资源补给区,研究川西高原植被覆盖和陆面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MODIS反演的NDVI和LST资料,分析了川西高原地区植被和陆面温度的变化.高原的NDVI和LST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高原的NDVI表现为南少北多的趋势,夏季高原的NDVI变化不明显.秋季和冬季,高原大部分地区的NDVI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冬季的NDVI减少最明显.春季高原的陆面温度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夏季高原陆面温度为增加趋势.在秋季,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陆面温度是增加的,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陆面温度有比较明显的降低趋势.在冬季,高原主体陆面温度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增温趋势.在春季和冬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变化相反.夏季和秋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对湖北省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远距离调水工程,它对沿线各省(市)的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产生着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对湖北省经济的促进与制约双重影响,并从全省水资源状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实际出发,探讨了湖北省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