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和评价结果等方面分析了生态足迹模型在市域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不足.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情景预测,提出提高市域生态承载力的建议和措施,并对生态足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研究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生态足迹的方法、优点和研究前沿进行简要介绍后,指出当前生态足迹方法中存在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的问题:采用均衡因子的缺陷、产量因子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政策指导作用失效、能源情景假设不科学、忽略社会因素影响、贸易调整有限性作为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不合理性等七个突出问题,指出生态足迹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成都市2003年至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对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3年的1.1221hm2增长到2007年的1.191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3年的0.2902hm2减少到2007年的0.2580hm2.根据在改进模型下的指标计算结果,近5年来成都市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而且生态压力大,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性差,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4.
5.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概念和方法对上海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为3.3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上海市生态赤字的一系列措施,最后对模型的完善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6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3616hm2/人下降到2006年的0.3227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4893hm2/人增加到4.690hm2/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水平远超过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出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不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力指数已达1.77.纵向比较得知,包头市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强度较大并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生态足迹上升,这表明包头市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的焦作矿区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焦作市2004-2010年的生态赤字和生态补偿进行分析,预测了其生态赤字和所支付生态补偿金额的趋势.结果表明:焦作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2.3548 hm2增加到2008年的3.2426 hm2,随后又下降到2010年的2.9989hm2,但总趋势是增加的,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补偿的金额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8.42亿元,其后有所下降.预测出2015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1438 hm2/人,生态补偿基金为7.50亿元,生态赤字和生态补偿基金均有所减少,可见焦作城市转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概念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帐户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即平均水资源产量、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计算了安康市1996—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累积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指标,利用水足迹模型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全面性和对比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客观评价安康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情况,为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临沂统计年鉴》与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了临沂市近10年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临沂市的平均生态足迹为2.4056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为1.5828hm2/cap,平均赤字0.8228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此外,临沂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临沂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生态足迹方法在中国应用的案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方法通过估算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性生产空间面积大小,并与给定人口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从模型方法应用范围,计算所需资料和模型自身三方面分析了生态足迹方法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本身的不足。详细分析和比较了生态足迹方法在我国不同省市及地区的应用案例,结果表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地区贸易从不发达地区输入生态足迹,因而加重了不发达地区的生态负担。 相似文献
14.
15.
16.
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定量测定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芜湖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芜湖市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65hm2,表明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了芜湖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利用FAO数据、新疆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2000-2009年新疆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从2000-2009年间,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显著上升,生态赤字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S显示,新疆的资源利用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