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机场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对白云机场在终端容量营运水平下的大气环境影响与美国国际机场进行了类比分析,并采用点源求和法的线源模式对进场路汽车、飞机起降在高峰小时、D类稳定条件下引起的NOx、CO浓度增值进行预测计算,得出白云机场终端容量营运水平飞机与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尚能使四周居民的地面一次浓度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对四周居民区的影响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上海青浦工业园区B区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选取目前入住的化工企业(主要为树脂、表面活性剂和涂料类企业)所排放的臭气浓度等特征污染因子,模拟计算其对整个区域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污染物的挥发量不是很大,但其综合效应造成监测点位臭气浓度偏高。针对工业园区开发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在现有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完善园区服务,促进企业升级等措施,从源头上切实减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对周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集对分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集对分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多项污染物联系度表达式中合成同一度、差异度及对立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说明了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该法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是合理的,并针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波台发射设备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类比方法结果一致,运用理论计算方法评价结果相对偏安全。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灰色理论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 ,运用污染贡献率确定权重系数。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 ,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还具有排序功能 ,实例表明该模型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德国\"烟塔合一\"类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以及相关模式Austal 2000的应用方法,修正了气象参数以适合本地化应用。以天津某电厂为实例,将Austal 2000模式\"烟塔合一\"和烟囱排烟方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本地化修改后,Austal 2000模式适用于国内有关项目大气预测评价,但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烟塔合一\"相对于高烟囱排放方式没有明显优势,应用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渤海地区2017—2021年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浓度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克里金插值法对环渤海地区AQI与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AQI与污染物浓度、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22年6月—2023年12月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AQI及污染物浓度大致呈逐年降低的趋势。AQI的逐月变化呈\"W\"形,O3浓度的年内变化呈倒\"V\"形,其余污染物则呈现与O3相反的变化趋势。AQI大致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污染物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环渤海地区5个代表性城市的AQI类别以良好为主,冬季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2.5、PM10,夏季首要污染物以O3为主。人口数量是影响AQI的主要因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对AQI具有一定影响。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环渤海地区AQI、主要污染物浓度(O3除外)均呈现出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以便捷、高效满足城市现代化客运需求,适应各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截至2007年1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0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而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上确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PEA)的地位,是规划层次上实施的战略环评(SEA)。  相似文献   

9.
海口市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噪声污染一直是海口市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城市纵深度太低,道路密度太高,交通布局不合理,1991年-2000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值分别为59.0dB(A)和69.5dB(A)。利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预测方法和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方法对该市噪声进行预测,2001年-2005年该市的区域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综合预测值在57.6dB(A)-56.7dB(A)之间;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综合预测值在68.2dB(A)-68.3dB(A)之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水质数学模型,对东平湖及上游河段各控制断面的水质进行了预测和验证,说明了该预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预测中误差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