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都市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就和经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探讨了它对我国城乡统筹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实施支持引导型、开拓进取型、防御完善型等三大战略,有利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城乡一体化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实际概况,运用客观赋权法构建了一套能反映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统计数据对甘南州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静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二元经济结构格局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基本吻合。根据甘南州的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优化、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关系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08年大连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H-P滤波法、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法分析了大连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不会自动促进城乡差距缩小,相反在中长期内还会加大城乡差距。根据所得结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双娥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一体化原则是欧盟环境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类似于我国的“综合决策”机制。本文结合一体化原则在欧盟的确立过程,分析了一体化原则的含义及对欧盟环境法产生的意义。对于一体化原则是否意味着环境优先,其实欧盟确认一体化原则并不强调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文章对此问题做出了详细剖析,文章的最后对一体化原则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8.
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闲置土地的规范化处理在建设用地的整个制度体系中日益重要。十三年来首次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在管理体制与制度技术上均有相当程度的改进,同时这一新办法也存在一定的制度隐忧。为此,新办法需要进一步注重处置规范体系梳理,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9.
城乡发展演变经历了由分离到对立再到融合的过程。阐述了城乡关系和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重点对国内外协调城乡发展理论与模式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在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研究重点与尺度、研究方法上的不同,试图为城乡二元结构较突出的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及促进城乡和谐社会的构建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中部较高,普遍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在两大"DEA有效"集群。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即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对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相对效率分析,得出相对有效值为1的城市居多,北部朔州市和南端运城市相对效率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基于产业结构专门化水平和乡村性指数的定量测度,对苏北地区县域乡村类型及差异化城乡形态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发展型县域分别占12%、16%、12%和60%;弱乡村性县域呈分散组团分布,中等乡村性县域沿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呈东西轴向延伸,强乡村性县域边缘性特征明显。据此,从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工业支撑、生态绿色创新、三产融合互动等方面提出新型城乡形态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Marc Hocking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8,22(3):337-345
/ An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s proposed. This approach has been used in developing an evaluation strategy for the Fraser Island World Heritage Area in Australia.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strategy is built upon the desired outcomes specified in the management plan for the area and thus provides a basis for assess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lan's objectives are being achieved. A series of monitoring progra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nable this assessment. Examples of monitoring programs developed as part of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are presented. A second component of the strategy monito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plan.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record and report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pecific actions specified in the management plan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e strategy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seven objectives set for the evaluation program in its design phase.KEY WORDS: Planning; Evaluation; Monitoring; Management; Protected areas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与城镇土地定级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影响着城镇土地定级工作;而城市规划的不同实施方式和不同实施程度对具体地块土地级别以及城镇土地级别空间分布格局有着直接和较大的影响。二是城镇土地级别现状和城镇土地级别变化趋势分析,潜在影响着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城市规划方案决策、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并为其提供依据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如何量化城市规划对城镇土地定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具体研究;发挥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作用,更好地为城市规划服务,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更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