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此从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配水槽内水力学的角度分别介绍了等水深和等渠宽两种配水方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各自的工艺特点,以工程实用为原则,并结合工程实例得出等宽度变孔距法能较好地实现均匀配水。并从配水槽内能量微分方程的角度分析了变孔距法的配水均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辐流式二沉池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对辐流式沉淀池内的水流速度场和悬浮物浓度场进行了模拟。通过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沉淀池中水流流场以及污泥的分布情况。利用该模型模拟辐流式沉淀池在不同进水流速和不同挡板布置形式下的水流流场、悬浮物的浓度场,经过分析比较提出了更合理的沉淀池运行工况,并优化了挡板的布置形式,以期提高沉淀池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平流式沉淀池在不同进水口高度,进水挡板位置,颗粒密度和圆弧形扰流板位置下的流场、悬浮物的浓度场。从模拟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沉淀池的进水口高度,对沉淀池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挡板的淹没深度和颗粒的密度则对悬浮物的去除效率影响较大。挡板的水平位置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才能使沉淀池保持较为理想的去除效率。圆弧形扰流板的加设可以改变沉淀池内流态不均的现象,从而提高沉淀池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给水处理中常规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采用多个沉淀池代替常规的单一沉淀池进行沉降实验,多池依次进水、依次静止沉淀,然后出水,周期循环,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周期循环静止沉淀”这种给水处理新工艺。实验结果和实践表明,周期循环静止沉淀工艺与常规连续进、出水的单一沉淀池工艺相比,其沉淀效率明显提高,其出水水质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正方形沉淀池内部水流运动模拟及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上下全截面正方形沉淀澄清池进行水流运动模拟及分析。正方形沉淀澄清池的水力特性对其沉淀效果有很大影响,在沉淀池水力设计中应通过对池型以及各种几何参数的优化,使其池内回流区范围尽可能减小,并且尽量使池内垂直断面上流速均匀平稳,研究中主要利用模型模拟正方形沉淀澄清池在不同进水流速和不同挡板布置形式下的水流流场,经过分析比较出较为合理的沉淀池运行工况以及较为合适的挡板布置形式,进而提高沉淀池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秦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82-85,116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设备较简单,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沉淀性效果好,日处理量大,对水体搅动小,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本研究通过掌握斜管沉淀池的构造功能及沉淀原理、通过改变运行因素来验证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ORBAL氧化沟在炼油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石炼污水处理场采用ORBAL氧化沟做为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的成功经验,并对ORBAL氧化沟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二沉池的运行机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王文东  刘荟  马翠  韩雨  常妮妮 《环境科学》2016,37(10):3858-3863
本文针对现有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溶解性组分的去除能力有限,以及沉淀单元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的问题,将生物转盘与平流沉淀池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一种生物净化-沉淀工艺,以提升系统对原水中浊度、有机物和氮磷的同步去除性能.结果表明,生物转盘的设置并未干扰沉淀池原有的浊度去除功能.当进水有机负荷为0.46 g·(m2·d)-1时,生物沉淀池对有机组分、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1.4%、95.0%、21.1%和86.0%.进一步研究发现,反硝化和除磷过程对水相中的有限碳源存在竞争关系.进水有机负荷的上升,有助于除磷过程的进行,同时沉淀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组分和氨氮含量几乎不受影响,表明工艺具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在微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斜管沉淀池+ClO2消毒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进水质量浓度CODG为300 mg/L,BOD5为150 mg/L,TP为3/9 mg/L、回流比100%、HRT为4.5 h的条件下,工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初沉池内速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k-ε两方程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平流式初沉池内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池内存在着一个小回流区和一个大回流区,小回流区位于进水区底部,大回流区位于入流挡板后的沉淀池上部,约占整个容积的30%~40%,是初沉池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多点进水A/O组合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点进水A/O工艺+砂滤+活性炭过滤"联合工艺处理某高速公路新建服务区污水,处理能力500 m3/d,沉淀池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中一级标准,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实践证明,采用多点进水A/O组合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是完全可行的,污水经处理后完全达标,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普通浓度污水生物脱氮中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第二阶段试验中,污水浓度增大,反硝化速率也随之增快。中型试验设备仅将前二格作缺氧池,后四格作好氧池,其余与低浓度时一样。试验时,进水流量为0.8立方米每小时,污水在曝气池停留时间为7.2小时。(一)试验结果运转时,A/O工艺较稳定,常规工艺由于大量硝酸盐在二次沉淀池内反硝化,因而二次沉淀池内污泥上浮严重,试验结果列表4和表5。各温度下的数据是曝气池在该温度±1℃范围内所测得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3.
有关斜管沉淀池的上升流速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了分析斜管沉淀池上升流速对沉淀池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原水特性与斜管沉淀池上升流速取值的关系。讨论分析斜管沉淀池设计时,应根据原水特性不同选择不同的斜管沉淀池上升流速。  相似文献   

14.
淀粉废水有机氮浓度较高,污水处理采用调节池-厌氧池-全程自养脱氮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处理工艺,在进水CODCr<10000mg/L,TN≤600mg/L情况下,处理后CODCr<100mg/L,NH3-N<10mg/L,完全达到预期处理效果。目前国内全程自养脱氮技术(处理超低C/N废水)大都停留在试验阶段,工程化的实例很少。  相似文献   

15.
铁屑微电解法处理带色城市污水和印染废水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实验工艺流程将废水 (海泊河污水处理厂进水 ,各种染料水 )打入高位槽 ,经铁屑微电解池之物理、化学变化 ,调节 PH值后其出水进入沉淀池 ,经 1小时沉淀之后 ,测其上清液 PH、COD、色度 ,海泊河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需再经活性污泥法曝气 4- 5小时之后 ,测其 COD、色度 (图 1)。1、高位槽  2、铁屑微电解池  3、沉淀池  4、活性污泥曝气池图 1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图2 基本原理铁屑微电解法处理废水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反应原理。众所周知 ,废铁屑是铁和碳的合金 ,即由纯铁和 Fe3C及一些杂质组成 ,由于它们的电极电位的差异 ,当…  相似文献   

16.
平流式沉淀池流场的计算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生昌  陈亮  胡晋明 《环境科技》2003,16(4):10-12,21
计算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场,并和理想沉淀池关于速度分布假定进行了比较,指出关于理想沉淀池的速度假定并不一定十分符合实际,这可能是造成我国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密度沉淀池(Densadeg)以其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污水一级强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三种基本类型,重点阐述了RL型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以及污泥外部循环系统、高效斜板设置的特点;同时介绍了Densadeg的另一种运行方式:超高速沉淀池(ACTIFLO工艺),展望了高密度沉淀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近20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改良式的各种沉淀池,改良后的沉淀池与传统沉淀池相比,在表面负荷、沉淀效率和节省造价等方面均有提高。但在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因投药、混合、反应等过程常用机械搅拌装置,既易使凝聚矾花破碎,降低处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方法在二维沉淀池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简要介绍了数值方法在沉淀池悬浮物浓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 ,并尝试通过数值模拟过程建立起沉淀池沉降效率与几何尺寸间的关系 ,将其作为约束条件之一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沉淀池优化设计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阐明了这种基于数值计算的优化设计模型的可行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迷宫式斜板沉淀池是在常规沉淀池的理论基础上改进发展的一种新型,高效沉淀工艺,在沉淀效率上,它是平流式沉淀池的40~50倍,是普通斜板沉淀池的5倍,是斜管沉淀池的2.3倍,在停留时间上它要比斜板沉淀池停留时间少10~31.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