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学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人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状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反之,心理状态不佳时药虽对症却难以奏效。患者如果不信任某种药物,即使是对症良药,用后疗效也可能甚微。而服用其信任的药物,即便是一般药物,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医生开相同的药物处方,由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不同,疗效也就可能有所差异。对此,医学专家分析认为,患者心情欠佳时,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减弱,细菌、病毒在体内繁殖力就增强,此时药效的作用就相对地被削弱了。当患者…  相似文献   

2.
输卯管结扎术(又称女扎术)是计划生育措施中一种安全、长久的避孕节育手术,但由于很多受术者对手术情况不了解,容易产生种种思想顾虑。因此,对于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解除她们的思想负担,使她们心理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对于手术的配合及术后的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一种使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人群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承受的职业病——紧张状态病,正在流行漫延,引起了各国医学家的重视。 高科技从业者的紧张状态病,是由于高科技产业发展快,市场竞争激烈,从业者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使人体生理强度增加,难以承受,精神高度紧张造成的。高科技人员的紧张状态病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增加,心神不定,失眠、多梦、易激动,心情抑郁,以及由此诱发的胃病、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4.
《江苏劳动保护》2007,(3):16-16
由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进行.农村大量安全事故多以个体状态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租社会保障缺乏使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自己默默承受安全事故的伤害,这使得农村的安全生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职业活动中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 ,或对其工作缺乏兴趣 ,常可引起心理状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是对工作感到厌烦 ,工作不起劲 ,什么都懒得去做 ,工作效率低 ,工作错误多 ;经常感到头痛、疲倦、全身无力、心理有压力、心情压抑 ,常有莫明其妙的肝火、嗜好大增。为了应付工作的压抑 ,便大量的饮酒、吸烟 ,甚至服用镇静剂。心理学家将此称为职业厌倦综合症。医学研究表明 ,各种慢性疾病与工作压抑有明显关系。患有职业厌倦综合症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 ,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随着职业应激源的增多…  相似文献   

6.
选取某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系统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职工的心理影响情况,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社会人口学数据、工作情况、疫情认知和行为改变、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客运人员PHQ-9评分为6.34±6.730分,GAD-7评分为4.68±5.462分,IES-R评分为20.57±19.14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夜班频率、焦虑、抑郁为IES-R总分的影响因素。客运人员有轻度的焦虑、抑郁;年龄、夜班频率、焦虑、抑郁均会加大客运系统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激反应程度;相关部门应关注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人为什么会缺氧? 如空气中氧含量在21%左右,理论上说能满足正常人的身体需要。但由于空气污染、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高强度用脑等原因,往往会导致人缺氧。调查表明,城市人口90%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缺氧正成为许多人健康的无形杀手。哪些人容易缺氧? 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这部分人由于年龄和疾病影响,呼吸系统功能减弱,成为缺氧的高发人群。长期处在缺氧环境中的人如封闭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疏散人群心理变化及恐慌状态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在分析恐慌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确定疏散过程中人员自身、人群相互作用及环境作用因素的参数值,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紧急状况下人员恐慌动力学模型,量化人群状态及分析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规律.恐慌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紧急状况初期,因自发恐慌和恐慌传播效果显著,恐慌人数激增;随后由于自我调节及环境正向作用效果增强,恐慌人数小幅下降;最后由于人员再次恐慌,恐慌人数产生小范围波动,最终恐慌与冷静人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对疏散时间的仿真结果表明:考虑人群的恐慌状态使疏散时间延长了19%,使整体疏散过程更贴近实际情况.本研究对紧急状况下应急疏散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煤矿事故受困人员生理特征及变化规律,构建了模拟煤矿突发事故场景的实验系统,对受试志愿者进行施加模拟事故前后生理指标的测量,创新地提出了"心理变化级值"概念,用以表示心理变化程度,从而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利用假设检验方法、皮尔逊相关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事故受困人员生理指标变化与心理变化程度的关系及其的变化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受困人员因遭受突发事故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受困人员的心理变化是通过生理指标变化反应出来的,心理变化程度与生理指标变化存在着高度相关性。总之,受困人员的心理状态变化相当快也相当复杂,他们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能否生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我国涌现出一支新型的工人队伍,那就是农民工。他们涉足各行各业,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资料表明,80%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化工、船舶修造、金属冶炼、电力、机械制造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但由于他们欠缺必要的安全培训,在创造了辉煌成绩的同时,又在安全生产中制造了惊人的数字:在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中,农民工占了90%,职业病患者占了50%以上,死亡人群中95%以上是由于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前沿     
约60%的驾驶员患有与职业有关的疾病,近60%的驾驶员患有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肩椎颈椎炎、胃病、肺病、肾病等,或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不少疾病正是由于驾驶员的不良驾车习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正>雾霾中的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他们可以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甚至能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起肺部和心脏的相关疾病。对不同人群来说,雾霾对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些敏感群体,如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老人、孕妇和儿童更易受到PM2.5污染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在做体育活动的时候。运动和身体活动会使得人体的呼吸变得更深更急促,从而使肺部吸入更多的PM2.5。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活泼的,他们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独立探索世界.青少年有胆量有勇气去探索陌生世界,此为他们成长的必然路径,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手段不够完善,在社会探索中容易遭遇各种各样的潜在安全风险,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发社会安全意外事故,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伤害,也给社会安全管理构成威胁.青少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安全成长是社会共同的意愿,现代社会强调青少年的独立生存和探索能力,因此强化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应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其安全成长是颇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正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现实生活中,因为缺少自知之明而引发安全事故的例子并非个别。今年春节,小张租了一辆汽车带着女朋友回家过年。当车开到一个急弯处时,由于路面较窄,前方又迎面开来一辆大货车,加之地面积雪打滑,小张在紧急避让时,一下子就将车冲进了路边的水沟,造成车上人员不同程度地受伤,车辆也严重毁损。为何如此?因为小张对自己的驾驶技能缺乏自知之明。原来,小张在春节前不久刚刚拿到驾驶证,根本没有道路驾驶经验,对于冰雪天气驾车的技巧更是一无  相似文献   

15.
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情绪不佳、内心冲突、忧虑不安、精神抑郁或生闷气发怒等时,都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实际上这也是种疲劳,医学上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疲劳称作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如同体力疲劳一样,本身是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点,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威胁到机体健康,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不可忽视,_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治…  相似文献   

16.
北京回龙观医院冯锋、邹义壮两名医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交通肇事与司机性格及心理状态存在密切关系,具有紧张、忧郁、焦虑、多疑、固执、依赖、精神分裂、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容易冲动和喜欢夸张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司机是交通肇事高危人群。此项...  相似文献   

17.
利用音乐治疗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方式已经日益被现代人接受。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给被治疗者播放一些轻松美妙的音乐,让痛苦的情绪得到缓解。相反,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的积极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们摆脱痛苦和困境。对…  相似文献   

18.
《江苏劳动保护》2008,(3):40-40
次生灾害,是指由原生灾害诱导出来的灾害。次生灾害多发生在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领域,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危害性大。 衍生灾害是指由于人们缺乏对原生灾害的了解,或受某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影响等,造成的盲目避灾损失,以及人心浮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的灾害。  相似文献   

19.
怎样逃生     
在人类死亡原因的排行表上,地震、飞机爆炸、车船翻沉等突发性灾难死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五名冲刺。 如何在突发性灾难来临之际,尽量使自己活下来呢?重要的是,能在突然灾害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一,要保持理智。许多劫后余生的人回忆说:“危机发生的最初几秒,人们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能大难不死的人,首先要有几秒钟的时间,对危险的性质和对付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球场骚乱,人们毫无目的地随人群奔跑,而这种逃生举动,往往是挤死人的重要原因。正确的方法是尽快逃离人群,若已被卷入人群之中,应双手…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时常出现肇事者指认他人是驾驶人的情形,尤以肇事车辆只有2名驾乘人员,且1人死亡的案件居多。在办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多因办案民警缺乏辨认、提取、应用痕迹物证的技能,加上公安交警部门缺乏相应的技术鉴定手段,致使无从查证肇事驾驶人的真伪。由于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对造假案件打击的力度不足,产生的后果相当严重,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得不到压抑。过去的一些造假案件多发生在夜间或者人烟稀少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