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特点、处理方法,并且对当前最新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肖羽堂 《轻工环保》1996,19(2):26-28
印染废水采用传统生物化学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差,出水不能达标,在原设施的基础上不作大的改动的前提下,对原处理工艺作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生物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对有机物负荷冲击适应性强,能耗低等特点,新工艺适用于各类印染废水处理和已建连续流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亚麻印染废水煮漂废水的水质特性和排放规律,并提出治理方案,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是较为理想的漂染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印染废水处理回用工艺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产生量大、有机物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因此印染废水的回用是降低印染废水污染和印染用水消耗的重要途径,印染废水回用包括原废水和二级生化出水的处理回用。印染废水主要回用于印染生产过程,在以印染原废水处理回用时,典型工艺是生化处理+膜分离组合工艺;在以印染废水处理后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处理回用时,其典型工艺分别是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工艺出水可回用于印染漂洗、染色等生产过程,实现废水厂内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
印染废水的处理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某印染厂的工程为例,介绍了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工艺,具体分析了其水质特点及排放规律。通过实践操作运行,建议解决印染废水污染问题应坚持改革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积极治理所排放污水、实现污水回用相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印染废水组分复杂,常舍有多种染料,色度深,毒性强,难降解,pH波动大,而且浓度高,废水量大,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首先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组成及特征,然后将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分为物化处理法(吸附法、过滤法)、化学处理法(絮凝沉淀法、电解法、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生化法加以介绍。并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处理效果,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开发不同处理方法的有效组合和研究高效、经济、节能的印染废水处理反应器将是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结合某一印染企业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应用"混凝反应+水解酸化+MBR(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并采用"RO膜(反渗透)+臭氧催化氧化"对出水进行再生,然后按照相应的生产用水需求,对其进行分流、分质回用,发现其效果良好,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印染废水处理的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纺织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印染废水含有多种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等助剂,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差、色度高且多变、碱性大、水质水量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随着印染工艺和产品结构的改变,印染水质也发生了变化,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也随之加大.根据多年处理印染废水实践经验,本文总结提出:"强化生物吸附 厌氧水解酸化 好氧生化处理"工艺是比较经济适用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并以某企业10000 m3/d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为例对该工艺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印染废水处理工艺通常需要投加大量混凝药剂,导致工艺流程长,化学污泥产量高,且化学药剂对后续好氧生化段微生物活性造成抑制的问题,对好氧生化法进行工艺优化,发现在各项工艺参数适宜的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对印染废水原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长期运行对于COD去除率平均可达65%,可以为实际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应用中使好氧工艺发挥最佳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有机废水,利用自行开发的新型结构生物流化床技术,通过工程设计实施了若干废水处理的应用实践.从成功运行的12个工程中选取了3个分别为1200、 2000 和13000 m3/d的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作为案例,分析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原理,从技术经济可行性方面总结新型生物流化床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经验.3个工程规模案例印染废水处理生物系统停留时间分别为23、 34和21.8 h,进水容积负荷(COD)分别为1.75、 4.75、 2.97 kg/(m3·d),相应的COD去除率达97.3%、 98.1%、 95.8%.在正常运行工况条件下,工艺出水的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广东省一级排放标准(高于国家相应标准)的限值要求,整个工程的运行费用分别为0.91、 1.17及0.88元/m3.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具有停留时间短、氧利用率高、有机污染物转化速率快以及污泥产量少等的特点.基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在组合工艺中实现低碳废水处理技术的流程,考虑生态安全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