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近几年环境噪声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黄石市城市区域分布特征,对其环境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价,提出控制对策,为改善城区声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3年-2017年浙江省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以省会城市杭州为代表,与国内其它省会及直辖市城市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城市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外,城市区域声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满足国家标准,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2013年—2017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55.1~55.7分贝之间,年际度变化幅度不大;各城市近5年功能区噪声夜间超标率较高,且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在67.3~68.1分贝之间,衢州、台州、丽水交通噪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杭州市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丹东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声污染是城市居民每天感受的公害之一,通过大量调查、监测数据,对丹东市环境噪声的污染状况及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从而有效控制噪声的污染,改善丹东市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2006—2009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13个市地2006年-2009年声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黑龙江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主要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状态;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夜间超标现象仍很严重;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广;改善声环境质量仍是今后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居住小区的声环境质量呈下降之势.研究表明:低量的噪音污染是“慢性毒药”,是造成大楼综合症、亚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环境噪声已成为当今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的四大公害之一,全国约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就其安静居住小区如何进行噪声测试,对其测试方法、测量仪器、布点技术等展开探讨,提供更为可靠、合理的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对环境质量满意率,切实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和环境噪声管理,对2018—2020年通海县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和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通海县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通海县城市声环境质量噪声防治的建议,为给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7.
收集2006-2010年淮安市各功能区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分析中小城市环境噪声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中小城市的噪声环境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与大城市环境噪声比较,各类噪声都明显低于大城市的噪声污染,但随着城市和交通的改造与发展,第4类城市功能区夜间环境噪声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个主要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的分析,阐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和功能区噪声主要污染现状、时间分布及污染特征,并提出相关污染防治对策,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从单项点源治理走向面源综合治理,从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介绍了大连市金州区环境保护局率先采用网格法开展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工程面积达20km^2,并通过专家鉴定验收。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建设为加速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提高区域声环境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是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法律依据,自1996年颁布以来,为我国声环境质量改善和解决居民噪声污染投诉等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管理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环境噪声问题日益增多,噪声扰民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环境噪声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现行《噪声法》实施20多年,有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噪声管理的需求,不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噪声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将来《噪声法》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