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灾害学》2021,(4)
正《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简称:WJCI报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该报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题资助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2019KJQK004)的成果,入选了"科创中国"项目。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1,(4):109
《灾害学》编辑部再次收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中,《灾害学》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共同研发的,是国内外最重要的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排行榜和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扩展核心期刊指南。它的学术期刊排行榜与结果分析,采取"分类评价"与"多元指标"的评价原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09,24(3):21-21
《灾害学》编辑部近日收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来的荣誉证书,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灾害学》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10,(4)
<正>随着《灾害学》杂志内在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其订户日益增多,稿源日益丰富。《灾害学》为大16开,144个页码。从2011年起的每季初月20日出版,80克胶印纸印刷,彩色插页,国内统一刊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知网"最新统计报告显示,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江苏省地震局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度网上机构用户已增至2259个,分布于9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则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学术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报》的发行和传播区域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目前,《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机构用户2207个,覆盖了高校、科研、公图、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为了宣传联合国制定的今年国际减灾日“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的主题,决定在今年减灾日向全世界出版、发行主题为减轻儿童灾害的彩色纪念专刊《认识自然灾害——为您和您的朋友准备的游戏和辅导材料》。并在中国印制中  相似文献   

7.
李立 《防灾博览》2022,(1):48-52
为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提高我国在搜索与救援领域的国际影响力,2021年11月24-26日,由应急管理部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主办,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承办的2021年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亚太地震应急线上演练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机器人研究员的崛起"的物理研究论文称,汽车装配线上常见的机器人经过改造后,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内和科学家一起工作。该机器人和机器学习算法相连,能够在给定需要检验什么假设的情况下,选择该开展什么实验。目前,在学术和工业研究实验室内,自动化的化学装置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它们与流线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9.
2021年12月,《灾害学》入选“2020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这是继2020年12月第一次成为“2019年度中国百种学术期刊”后,再次获此殊荣。《灾害学》能有今天的成绩,源自于前辈专家学者高瞻远瞩,把期刊定位于服务党和国家的防灾减灾事业;取决于主管主办单位陕西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办刊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离不开历代编委、审稿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无数灾害研究领域的专家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重要性,并对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规范》的某些条目,如作者简介和参考文献等的规定不够确切以及模拟样本不够准确严密等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DOI基金会(下简称IDF)授权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同方知网)为中国地区的DOI注册代理,同方知网就此成立了"国际DOI中国注册与服务中心",为中国大陆的各类数字资源提供DOI服务。为出版物注册国际DOI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便于国内外读者统一发现存放在国际互联网不同网址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月30日,《中国地震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地震英才国际培养项目"合作协议(2018-2020年)》签署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生建学出席仪式并代表双方签署协议。郑国光表示,中国地震局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署新一期"地震英才国际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是双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由陕西省滑坡办公室和陕西省地震局情报室合作编辑的《滑坡灾害与减灾》一书已出版。全书约8万字,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灾害学》杂志社征订发行。编写《滑坡灾害与减灾》一书是陕西省滑坡办公室安排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本书向读者提供了十几个典型滑坡灾例及减轻滑坡灾害方面的经验、教训与对策,介绍了国内外当前滑坡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等。对研究、教学和管理人员是一份有益的参考材料,对各级  相似文献   

14.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2003年起由创刊于1981年的《地震学刊》更名出版。在主办单位正确领导和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第一届编委会的努力,《学报》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先后进入了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如今,《学报》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民房抗震知识》挂图是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和中国地震学会编辑制作,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地震出版社出版。该挂图以国家建筑物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由江苏省地震局楼宝棠同志主编的《中国古今地震灾情资料总汇》,即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谢教授: 我热烈祝贺中国科学技术界同仁创办两份新的报刊:《自然灾害学报》和《中国减灾报》.这两份报刊的创办是对“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重要贡献. 《自然灾害学报》以其在学术上和理论上的推动力,证明它不仅在中国的学术及专业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的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周边国家以及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所属有关院所,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防震减灾工程。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由6个技术系统组成,即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国数字强震动台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14,(1):233
作为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2013-201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及2013-2014年度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的《灾害学》杂志是在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钱学森、于光远等)的关注下,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的我国最早(1986年)创办的灾害类科技期刊。《灾害学》杂志旨在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进行综合系统地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正> 本期译文专辑译自“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欧洲地震学委员会”联合组织出版的《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实践》专辑(1993年12月),该专辑的出版是国际减灾十年工作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总结世界各国所做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工作。为从事地震危险性评定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资料,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关地震危险性评定方法、现状的文献与国际研究新动态。该专辑共收录59篇论文,包括了88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可居住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