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山大佛是世界双遗产,可以说拥有国际一流的品牌。但,有这样好的资源却不能按国际一流水准来开发、运作,是过去的遗憾。既然获得了世界“双遗产”称号,就要按照世界双遗产评审委的要求,予以保护。 开发与保护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香港鸿禧集团国际有限公司的高标准规划,一流的设计,是确保该工程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精品的关键。投10亿元巨资修建大佛菩提缘工程,可以使大佛山上山下连成一片,是保护大佛景区生态环境的有效办法。其实,乐山市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在着手运作,但当时的思路没有今天这样开阔。 实际上,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一个声名远播的品牌就是资源,资源就是财富,高起点的项目靠策划靠高起点的运作,许多到过雅安碧峰峡旅游景点的朋友跟我讲,碧峰峡的成功就是项目策划与运作的成功。它体现了投资者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要说老虎、大象等动物,很多人都去过动物园,都不陌生,但你去动物园,是动物在笼子里。而在碧峰峡,人在车里,动物在车外自由休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碧峰峡的投资模式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是比较成功的。开园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全部投资。作为大佛“菩提缘”工程来看,比碧峰峡有着更为优厚的条件,还有什么不能运作的呢?乐山大佛“菩提缘”工程是大佛景点的延续,是大佛文化的深度挖掘,既是软件的升级,也是硬件的升级。可以说,乐山大佛不倒,大佛“菩提缘”就不倒。通过“菩提缘”工程,乐山市大佛景区和江上游览可以得到全面整治和规范。而凡是参观大佛景区的游客都必须经过“菩提缘”,它将彻底实现乐山人民多年的愿望:把客人引得来,留得住,让乐山大佛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精品景区。 大佛“菩提缘”工程有着非常丰厚的回报。内行人一眼就明白:有了可行项目开发的主动权,就有了开启财富之门的“金钥匙”。我们认为,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该工程的建设步伐,乐山鸿禧公司在注重自己开发的同时,还应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引进更多实力投资者加大开发进程。对此我们可以验证一点:大佛是个“金娃娃”! 其实,搞旅游开发也罢,其它投资也罢,投资者关注更多的不是项目的今天或昨天,而是明天怎么样,这就好比炒股,炒的是个概念! 资本运作,说起来难也不难,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乐山大佛这张牌会是一副非常美妙的精典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质旅游景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质景区是指旅游综合质量中等的景区.开发中质景区可以增加目的地供给、优化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流优质景区客流.以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为例,在分析该类型景区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在旅游项目设计、资金筹措、客源市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同时指出,我国中质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资源价值评价不准确、资源破坏严重等误区,以期在旅游实践中提高中质旅游景区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3.
资源及遗产利用保护管理中的政府失灵   四川在旅游资源与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出现了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缺乏进一步的区域性旅游资源发展总规划;旅游资源系统本底调查的科学保护工作没有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缺乏一支稳定的旅游景观资源系统调查、持续管理的专家队伍,因此造成了许多区域开发先于规划,资源本底不清、特色不明,开发缺乏科学定位,开发项目趋同.政府在将自然文化遗产(包括一些属于自然保护区范围)的开发经营权转让给企业时忽视保护权、监督权,造成自然遗产的开发和保护脱节.   ……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和管理局面。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和云南省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和宣传上的不同做法和和态度的比较,总结了云南成功经验,希望从中得到启示。总之,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川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火爆.目前四川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如风格千篇一律、旅游策划单一、保护意识淡薄等.针对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合理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资源是现代旅游资源开发中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资源。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态旅游在西方引起高度重视并获得迅猛发展。许多旅游学家认为,生态旅游是当代世界旅游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世界旅游正在逐步摆脱二战后以满足旅游者需要为基础所形成的大众旅游模式,由文化旅游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并预示着21世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但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与眼前利益,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加之游客素质低,对资源的破坏严重。因此,如何看待和处理好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民俗活动作为活生生的旅游资源,究竟该怎样开发?有专家认为,尽管四川省民俗资源丰富,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开发,但其内容多为神话传说、社会奇闻等,只注重新奇,却没有注重品位,在具体动作上也明显步入了误区。许多地方政府把民俗活动搞成了单纯的文化活动或商贸活动,淡化甚至忽略了民俗活动的旅游属性,结果往往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终极目的又是招商引资。其实四川有许多在全国都非常独特的民俗活动,如西昌的火把节、康定的情歌节、洛带的客家文化节等,这些民俗活动因其独特的文化构成而具有独到的旅游…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树立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管理局面.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天价年夜饭”的真正看点不是“天价”,也不是值不值的问题,而是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享用“天价年夜饭”的人是谁?二是为“天价年夜饭”埋单的钱是如何来的?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天台山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丹霞地貌地质旅游资源突出,独具特色。丹霞地貌因其独特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地貌类型。从区域地质背景、景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对天台山丹霞地貌景观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四川天台山丹霞地貌地质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后提出深度的保护性开发意见,以促进四川天台山地区地质地貌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成功加入WTO,要说我们的最大优势,那就是资源优势。 对四川来说,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旅游,旅游产业是四川唯一能与国外相抗衡的产业。凡是到过四川旅游的人都有一种感概:四川的旅游资源是上天特别恩赐的,品味之高,数量之多,实在令人羡慕!但,四川旅游的开发状  相似文献   

12.
浙江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是典型的“耕读文化”分布区,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流域内旅游开发力度不够、开发方式单一、开发效益较低。其中有管理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和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关系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找到将地方旅游资源转换为具体旅游项目或旅游产品较好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耕读文化”的抽象性、隐含性及具体存在形式的零散性,开发时比其它旅游资源的难度更大。基于楠溪江旅游开发这一核心问题,从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角度探讨了楠溪江“耕读文化”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3.
面对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开发四川旅游资源,毋庸置疑。然而,对旅游界出现的“野生动物世界”投资热,却不禁让人发问,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动物园吗? “野生动物园”与一般的“动物园”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是观赏方式的不同;众多“野生动物世界”之间也无本质上的区别,无非是比拼哪家规模更大,哪家品种更奇。目前四川在半径200km的范围内,出现了四家大型动物园,每家都是高投资、广占地,都瞄准的是这个圈内约4000万城市的人口,这样发展下去,结果将会如何? 其一,逛野生动物园可视为“一次性消费”,在内容并无多大…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四川省政府作出“四川十大旅游景区开发经营权转让”的决议,2002年四川宣布从5月1日起提前对外开放旅游市场,这充分表明四川省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四川旅游市场的全面开发战略已经打响,政府将完全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和“教练”。此举对旅游业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稍纵即逝,而挑战却长期存在,旅游业何去何从、如何把握?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岷山饭店党委书记曹洪明先生。  相似文献   

15.
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多彩的人文风情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基础,但它们不能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把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发展西部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西部只有提高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促进旅游业水平的提高。在对西部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的同时,还要注重资源的保护,进行“绿色开发”和“绿色经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和四川都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然而,近几年来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四川却远远地落在了云南之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两省旅游资源的分析比较,找出两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观念差异,才能促进四川旅游业的新跨越.首先我们从定量方面对两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客观分析比较,从表中看出,在自然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远远超过云南,而在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几乎与云南相当,只是各具特色而已.  相似文献   

17.
四川旅游落后,主要体现在人的观念落后,对通过开发旅游业带动四川经济发展的认识还不足。四川缺乏精品旅游产品,尤其没有形成国际公认的旅游品牌。此外,全省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滞后,设施不配套,旅行社及其旅游相关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服务”意识。 四川要想在21世纪实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声音     
究竟是保护区还是开发区?自然不反对开发建设。它只是难以承受有组织、无秩序的开发,它只是难以认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当畅通的道路修至山顶,开发的不只是一条路,而是整片森林;忍受的不只是一片林地。而是整个系统。当游客蜂拥而至享受生态旅游,闯入的不只是络绎不绝的脚步。而是无止无尽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9.
四川茂县叠溪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兴旺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交通区位、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环境和区域旅游联系四个方面对四川茂县叠溪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条件做出评价,并根据旅游资源特点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和旅游项目设计,最后提出实施品牌化开发战略,产研学一体化开发模式,以及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经济与文化两大关系这三项开发利用建议,力求使叠溪地质公园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是合理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武当山为例,利用Yaahp软件,基于AHP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指标相对权重。结果表明,武当山资源价值在旅游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评价结果及遗产地旅游现状,提出防止旅游过度开发和资源不合理利用的保护性开发策略,以促使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