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生物圈: 地球上一切生物,其中包括人类,都是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层,这个表面层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的界限包括不到十一公里深度(太平洋最深处)的一切海洋,不到九公里的高度(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的大陆表面、海岛以及较低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环境,从广义来讲是指地球表面层周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的生物圈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劳动创造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经存在了,而后人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物和人类都是地壳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复杂性而言,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物种和生态系统及其中的生态过程。通常分为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但从内涵、外延及分化的基础上来看,还应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圈两个层次。这样,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就把遗传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了。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40多亿年的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5.
谈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放总量人类生活在地球生物圈内,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圈是一个由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庞大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中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在生物圈里,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和结构可能很不相同,但在一切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能量流通和物质交换。正是通过一定的能量流通与物质交换,把生态系统中各结构单元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一系列动态平衡。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6.
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并非无限,空气总重量不过地球重量的一亿分之一。生物生存其中的生物圈厚度约21公里,不过地球直径的千分之1.65,也极为有限。同时,保证生命出现及其进化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条件,相互制约,极为严格,这可由地球诞生20亿年才出现生命和太阳系各星体至今尚未发现生命机体的事实得到说明。如果这些物化条件遭到影响或破坏,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生存就要  相似文献   

7.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它们所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涉及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概述语。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基本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当今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重大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生物多样性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已使大量生物物种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其利用价值之前就已经消失,这是人类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莫大损失。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不顾后果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在过去的4亿年当中,平均每27年才有一个高等植物物种消亡,而联合  相似文献   

9.
自然的惩罚地球表面,陆地只占29.2%,其余均被水所占据。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高等生物却是栖居在陆地上的,特别是人类,全部都居住在陆地上。因此,陆地是生物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依赖陆地生态系统从事农业、牧业、林业,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活动,以满足食品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正自地球有生命繁衍以来,千千万万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生不息,相互依存,相互共生,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人类又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系物种、平衡自然,维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研究过去500年的历史发现,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个物种消亡,近年来,每年全世界约有1000个物种消亡,在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地表生物群落.与它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的外表一样,它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森林与其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的蓄水库、能源库,更是基因库、碳贮库,它的存在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靠.  相似文献   

12.
人与生物圈     
地球是一个围绕太阳不断运转的行星。它的外壳是由一层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称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土壤层。岩石圈的外部还有水圈和大气圈,它们同太阳的辐射能一起构成了地表的无机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又广泛地分布着各种生物种群,这些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总合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中生存着各种类型的生物,并且在生物圈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工具,它像一座座加工厂制造有机物质。草食及肉食动物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分配,而微生物则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01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地球上约有800万动植物物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0万种动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的风险。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呼吁大家采取行动,遏制自然界不断加速的物种丧失和自然栖息地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筑”就是综合地运用当代建筑学、环境生态学及其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在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及能源短缺等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从国外到国内,一门跨越生态学与人口学的边缘科学——人口生态学正在崛起。深入开展有关人口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科学地解决人口问题,调整并维持岌岌可危的生态平衡,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生活于环境之中,同生物圈内其他生物一样,自成一个生态系统,即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生态系统,他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比其他生物系统要庞杂得多,必须引起人们予以特殊的关注。而生态学对人口学的意义,首先在于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     
《环境》2000,(12)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就必须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就是人类社会要取得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必须维持自己的自然资产存量。由于任何人都要消费自然资产,因此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影响。只要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  相似文献   

17.
<正>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自身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之间相互因果关系的科学。生态经济学把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成份,研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起的作用。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经营的对象是森林。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不但占有陆地总面积的约30%,而且还具有成层结构和立体空间的特点,它的成份最复杂,生物量亦最大,在地球的能量转换和貯存,在物质流动和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和他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以及由它们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维护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孙淑坤 《环境》2003,(2):6-7
环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阳光、空气、水和衣食住行的必须物品。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聪明才智极大的利用、开发,改变了地球环境,使人类的生存条件不断的发展进步,走向文明和现代化,地球环境不断的为人类造福,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提供支持。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地球环境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使发生地的方圆数十公里内成为不毛之地,迫使当地的人离乡背井、重新寻找生存环境的事例,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初至70年代中期的70年间,世界公害事件发生65起,公害病患者达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的数百万物种,构成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依靠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境中繁衍、生息。但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过度开采、外来物种的入侵,气候变化和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最终影响了它对人类的服务和供给。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前途,没有生物多样性,地球也将由葱荣走向黯淡,人类终将无法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