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与障碍度模型等方法,以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2016年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不断下降态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不尽理想;相反,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异系数却逐步提升,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上总体呈现出自西向东不断升高的特点。其中,压力指数空间上呈现中部高、东西两翼低的格局;状态指数则呈现中部低、东西两端高的空间格局;而响应指数东西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工业废水中COD去除率、森林覆盖率、城镇化率是阻碍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天然矿泉水资源基本特征与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矿泉水形成的地质背景基础上,论述了全省碳酸矿泉水以游离Co2、偏硅酸含量高,尤其矿化度高,并富含锶、锂、锌为基本特征;硅酸矿泉水以含锶的淡矿泉水为基本特征。全省矿泉水分布广泛、泉点集中、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类型齐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期火山活动与活动断裂是矿泉水形成机制的两种类型。各火山群与活动断裂带是寻找矿泉水新产地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3.
4.
5.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因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又具有汇聚、平衡水分、分配二氧化碳的功能.为充分发挥龙湖湿地的资源优势和旅游潜力,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实地抽样调查、数据归类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龙湖湿地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议从调控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与周边陆域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入手,运用强化湿地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群众保护意识等手段,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1.5万hm^2,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湿地直接经济价值不高,而防浪护岩、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显,属于特别容易被价值低估的海岩生态关键区。1960年代以来的毁林转海造田或盐田,毁林围塘养殖,毁林围海搞城市建设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现已建成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8个,还需要吸收科学家积极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以尽快扭转退化趋势,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工业危险废物资源现状与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2007年工业危险废物总量为559.31万t,全省工业危险废物贮存总量为489.23万t,占全省工业危险废物总量的87.47%。吉林地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最高,为123.02万t。全省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指数为12.51,工业危险废物处理量很低。辽源地区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指数最高,为100.00,长春地区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指数亦较高,为98.54。长春地区现又有全省较大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厂。综合考虑,建立以长春和吉林地区为核心的工业危险废物循环利用和处置中心,加强工业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再生资源、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还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防止工业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基于1989年和2012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研究了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估算了23a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2年辽河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发生了大幅变化,耕地、居民用地分别增加20.28%和7.09%,其增加值主要来自林地、草地、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由125.30亿元降至114.41亿元,损失10.89亿元,动态度为-0.38%;其中双辽市损失最为严重,损失率达21.41%;耕地的开发导致湿地和水域退化,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吉林生态省建设规划背景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理论在应用于区域层次时,因为区域进出口数据的不健全,在计算净消费量的过程中往往误差较大,因此,很难真实反映区域环境的压力负荷.所以,本文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吉林省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2002年的生物生产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简要分析了存在生产性生态赤字的原因和消除生态赤字的途径和方法,将为更好的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怒江水电开发与保护问题,分析了开发的必要性和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为了开发,开发必须保护,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怒江梯极电站的开发与保护,只有协调发展,怒江流域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增长的需求,丰富国土空间研究的自然生态视角,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研究小流域地区生态价值核算及经济补偿问题。在坚持生态完整和划清事权原则下,通过叠加小流域区和行政区边界,构建“县域—小流域—次小流域—微流域+村域”分层级分单元的空间体系。在生态完整的小流域及次小流域单元尺度上,通过生态—经济相对优先模型计算单元间的生态补偿关系;在“微流域+村域”的基础单元尺度上,以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评价为基础,通过分单元分类管控的方式,确保生态补偿的实施和落地。通过构建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体系,探索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