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7,自引:7,他引:157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1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 ,国土资源部已开始了该研究项目。论文就此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进行了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 ,分析归纳了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状况及可借鉴之处 ;指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与评价的研究中 ,必须从3个方面开展深入探讨。第一是土地利用分区及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第二是研究制定主要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 ;第三是研究制定典型区域(以县域为单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只有把3个方面的研究有机融合起来 ,互相反馈 ,互为依存 ,才能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国内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下,根据某地2013年的水资源利用类型,试图构建了该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了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区的概况,对某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包括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和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中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阶段。提出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动态渐进模式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性。利用所建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余江土地利用状况正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较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方法、分类等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生态安全性三个角度选取17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求取非资源合理性( NREI)、经济可行性( EEI)、非生态安全性( NESI)3项综合指数,运用改进的三角模型对佛山市2004年-2011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和趋势展开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佛山市土地可持续状态总体较差,并且呈现不断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地块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以陕北安塞纸坊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陕北安塞纸坊沟为例,阐述了地块的概念和在地块尺度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意义。从农业技术因子出发,在地块尺度上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强谳了人类认识程度,利用因素以及农业技术因子的重要性。从生态的角度,评价地块的土地自然适宜性,与土地利用现状结合评价土地的人为利用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至关重要文章从可持结发展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土地资源可持续的含义与评价标准,分析了其实现存在的障碍,进而从认识,管理和科技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对于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措施,提高耕地产量,并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综合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对于非农用地,应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调整乡镇企业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合理开发旅游用地;同时必须协调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水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本。而且支撑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质量等方面对2001年-2007年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厦门市在节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厦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且水环境质量也有待改善。最后针对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开源、节流、保质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能值分析理论在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评价指标体系是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难点,正确选择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认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引入能值理论,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对耕地利用中物流、能流等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1995~200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耕地利用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且其可持续利用经历了两个阶段:①1995~1998年可持续性下降阶段,综合系数从1995年的1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0.9570;②1998~2004年可持续性上升阶段,综合系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1123。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引入能值理论后的评价结果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临沂市为例,建立了临沂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类共32个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临沂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结果表明,临沂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2000年为0.16,2004年为0.23,处于Ⅳ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007年达到0.34,进入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2010年将达到0.44,距离理想状态仍有56%的差距,临沂市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评价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拟采用的3种污水处理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评价,最后给出最优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以焦岗湖湿地为研究区,选取1995~2013年间5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社会统计数据构建可持续性测评体系,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旱地、水田、建筑用地为主导景观,1995~2000年和2010~2013年为土地利用变化热点时段,但驱动机制不同;2近20 a尺度上建筑用地变化最为明显(增幅为123.32%),湿地萎缩面积较大(减幅为23.15%),空间格局层次单一,存在一定土地利用风险;3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时段评价结果分别为差、差、中、良、中,仍有较大提升空间;4 2010年随着区域生产力的提高和区域稳定性的增强,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2010年后由于环境负荷的进一步累积,区域受胁度升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受阻,应引起决策者和公众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