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及其与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关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48—2003年的逐H600hPa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57—2003年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日数资料,计算了反映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56年来,高原季风指数总体呈现冬季风减弱、夏季风增强的变化趋势;高原季风的变化与我困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的多寡密切相关,高原冬季风偏强的年份,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偏多,而高原冬季风偏弱的年份,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偏少。  相似文献   

2.
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51—2005年热带气旋和广东26个测站降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和年平均强度及其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态。另外,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具有峰值为3年左右周期的显著振荡,该振荡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突变。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际变化与热带气旋个数的年际变化高度相关,同时跟西北太平洋中高纬40°N-60°N部分区域的台风季节(5—11月份)平均SST年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196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暴雨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该地区109个站44年(1961—2004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研究指出,西北地区平均每年有40站次的暴雨;暴雨频次最少的地方在中西部,最多的地方在东部;4—11月都可能出现暴雨,其中6—9月占93.1%。暴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年际差异较大,最早可发生在4月初,最迟到7月中旬发生;最早8月初结束,最迟11月中旬结束。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发生4.7场次,主要发生在6—9月;第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7月2日,最早出现在4月初,最迟在9月下旬;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8月31日,最早结束于6月中旬,最迟结束于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闪定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6月4El和7月7日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强对流发展到最旺盛的时候,地闪强度和数量也达到最大值(地闪以负闪为主);地闪主要发生在大于40dBz的区域或其邻近地带,稀疏的地闪通常发生在强回波外围10~30dBz的范围或其邻近区域。随着回波降水的开始,地闪强度也开始减弱;比较密集的地闪发生,通常预示着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一般在对流单体发展阶段,正闪在总地闪中的比例相对较大,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