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据“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兴起和人们对其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的期盼,从文化的内涵与结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两重性等方面,对文化,企业文化,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等概念进行了探讨和界定,提出了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结构简表,概述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2.
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   总被引:18,自引:39,他引:18  
通过10余年来对安全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安全科技文化的新思路、新理念:以安全哲学及认识论的观点,研究安全文化与人的安全自护能力;从实践论和科技进步的视角,研究安全文化的发展;从安全文化的理念,探讨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关系以及安全文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安全生产严峻形势;讨论安全生产“五要素”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提出“安全第一”公理;特别强调提高农民安全文化素质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依据大安全观、广义安全文化和安全科学发展观,给出了科学安全生产观的内涵。可以认为:倡导和弘扬、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是预防或减少我国意外伤亡事故和减灾防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安全投入,当安全生产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往往更关注效益。近来有“KFC苏丹红事0件”、“孔雀绿事件”、煤矿透水事件、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事件.尤其是严重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企业安全成为走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安全文化     
安全,需要久久为功,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生产工作显然难以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多数企业很早就开始了安全文化建设,其中一部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成功,也有不少企业安全文化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为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和《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3号)的相关要求,本期特策划“安全文化”专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态势分析入手,认为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故及灾害,缺乏文化建设是中国迄今国家、城市、企业、社区等安全少灾局面难形成的“致命伤”。为此集中讨论了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它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只有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飞跃。因此,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固然重要。但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落实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进而达到“我会安全”的境界,抓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全面建设是基础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运用“三级教育”模式、检修前教育、开停车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班  相似文献   

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和范畴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与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及物态的总和。它基于“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概念,在安全观方面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观方面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含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及物质的内容。它以强调全面提高人的  相似文献   

9.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扩展到企业的安全实践,就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0.
郑理富 《安全》2014,(8):4-6
“山高人为峰”。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实践者。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这一要素大做文章,做大文章,通过着力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国家安监总局的成立表明我国政府对安全工作更加重视,那厶总局局长李毅中对安全生产五要素的简明阐述及其排序,就是在回答怎样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李毅中说:“加强安全生产要重视五个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其中“安全文化”是五要之首。这是既谋远又虑近的治本良策、是真知灼见,也是对无数安全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的高度概括。以这样的认识来对待安全生产,可以预见,一个真正与长效机制相吻合的完善的体制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2.
安全文化概念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安全文化概念的论述,介绍了安全文化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安全文化是改变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恶化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及安全文化在我国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兴起和人们对其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的期盼,从文化的内涵与结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两重性等方面,对文化、企业文化、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等概念进行了探讨和界定,提出了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结构简表,概述了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4.
汪勇  汪金城  刘明明 《安全》2008,29(9):1-3
近年来,随着安全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国政府和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安全文化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在企业中积极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2年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以“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为主题,而这已经是第五次将“责任落实”作为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内容,其余4次分别在2021年、2017年、2011年和2002年。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中,大力营造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氛围已经成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行之有效的抓手之一。笔者通过研究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希望以此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既虚又实,文化可大可小。文化还具有记录、认知、传播、教化、调节等功能。 作为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的安全文化,她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内容:她在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她作为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首,对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诸要素的落实到位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 国家《“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已经颁布,纲要明确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证措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也已启动。如何让安全文化宣传“活”起来?近日,记者走访了江阴、高邮两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指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较低,全民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首次提出,到目前国家安监总局将其列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五要素”之首,正越来越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认可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始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将呈现时代特色,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当前和“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  相似文献   

19.
论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论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功能,着重探讨了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提出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在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中都有安全文化所担负的作用和享有的特殊地位,只有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参与和响应,安全文化才能真正融合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劳工组织确定2013年“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主题为“职业病预防”。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结合我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情况,将我国活动确定为“弘扬安全文化,提高预防水平”,并在4月26日召开了主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