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简述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构成以及新旧规范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影响因子的对比分析。通过对2014—2017年山东省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与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规范实施后,有林地、灌木林地、湖泊(库)、水田、中度侵蚀、重度侵蚀面积增加对EI评价结果的影响以正面影响为主,其它建设用地、盐碱地面积增加均对EI评价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以上8个影响因子对县级EI评价结果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市级EI评价结果的影响;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对市级和县级EI评价结果的影响不同,但相比旧规范其负面影响均有所减小;相比旧规范,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对市级EI评价结果的负面影响明显减弱,但对县级EI评价结果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系统基于VF语言,应用数据库技术,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规范操作和快捷运算,科学地反映特定区域内各部分横向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的优劣等级以及同一部分纵向年度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系统直观的操作方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效率,特别是系统对3S软件导出数据的统计功能,有效的促进了3S数据在生态状况评价中的应用。本文概要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数据库以及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协调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以连云港市赣榆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从固碳释氧、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供给4项服务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分区,定量识别该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评价结果表明,赣榆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总面积为383.06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5.93%;其中,Ⅰ级重要生态功能区面积为8.24 km2,Ⅱ级重要生态功能区面积为82.13 km2,Ⅲ级重要生态功能区面积为292.69 km2,初步构建了赣榆区生态安全格局,以促进本区生态系统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在此基础上,结合赣榆区农业发展现状,对三级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及全区农业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建议,为赣榆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是评价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构建了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998~2004年间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各区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在时空发布上差异巨大,在空间上呈现从西北往东南逐级变好的趋势,西北最差.在时间分异上,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布,尤以北方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是关系人类和生物生存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综合目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及评价的原则、内程及方法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引入邛海环境问题研究中,通过对邛海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初步评价得出邛海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1988年最好,其次是2004年,2000年最差。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虹  刘增文  彭少兵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00-202,250
综合目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及评价的原则、内程及方法,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赖以维持和保存的基础。为了有效地保护准噶尔盆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综合应用生态学理论、植被长期研究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内生态系统类型,分析了各类生态系统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探索了一种生态系统保护优先性评价方法,以期为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本文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利用2000年与2006年ETM影像及CBERS影像,结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对克州"十五"前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克州总体生态环境状况处于一般和较差水平,"十五"期间克州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虽无明显变化,但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数基本上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套生态遥感快速监测方法,实现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以2015年广西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以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高分影像、地貌为基础数据,利用RPC模型及网络刺点进行影像纠正,使用空间分析等程序化处理方法进行代码转换和信息抽取,实现了广西国情普查成果转化,得到了2014年和2015年生态遥感数据,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遥感快速监测方法,最终得到2015年全区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40个重点生态功能县中有15个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级为\"优\",25个为\"良\"。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是新疆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十五"实施期.本文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06)分别对新疆"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一般(略高于较差)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差为主...  相似文献   

12.
孔雀河作为塔里木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河流,被誉为巴音郭楞州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由于博斯腾湖水位下降,孔雀河上游无序截水灌溉,导致其中下游极度干旱,巳严重威胁到绿色走廊的畅通以及下游农牧区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孔雀河中下游环境现状的分析,从其治理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乡村生态发展,以黄河流域菏泽段为研究区,选取典型村庄14个,开展农村环境状况和农村生态状况监测,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菏泽段农村环境状况以“一般”为主,占85.7%。其中,土壤环境污染均为低风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92.9%;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21.4%,未达标类型均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县域地表水质达标率为26.7%。农村生态状况以“良”为主,占92.9%,少量村庄为“一般”,占7.1%,影响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水网密度指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等级均为“一般”,环境轻度污染,影响因素主要为地表水水质、土地胁迫程度和饮用水源地水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方法构建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是指通过对水生态系统中不同水生态指标(生物和非生物)的监测以及由数学方法综合形成的综合评价指数,来反映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状况。近年来,世界各国水环境管理政策发生了变化,开始强调生态保护,重视水体的生态质量。中国现行的常规理化监测指标(如COD、氨氮、BOD5)很难满足水环境管理的需求,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因此,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监测现状以及流域水环境管理需求,构建了包括物理生境指标、理化指标、水生生物指标在内的流域水生态完整性监测与评价方法,以期为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的业务化运行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术支撑,实现从单一的化学指标监测转向综合的水生态系统监测,实现流域水生态完整性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全疆区域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而且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与2000年相比,2002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总体变化不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国家环保部门于2014年出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研究利用2015—2016年安徽省域的农村环境监测数据,将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域的数据与其他县域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采用该技术规定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对评价体系的3个级别指标层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并通过2组数据的差异性分析,深度剖析评价体系各级指数的结果合理性,验证该评价技术规定的区域适用性;同时,根据各级指标对比中发现的问题,对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长时间多源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植被指数分析,同时结合多年地面调查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对近五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展了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值ΔI为2.58,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其中环境状况指标和植被覆盖率指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环境管理对能力评估的需求角度梳理我国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现在与未来要求、业务执行与地方管理要求方面分析能力评估的必要性,采用环境监测机构基础能力、监测管理、业务水平、成果创新、人才培养等设计适合于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评估的体系。现代化能力评估体系包含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4个、评估款项79个。79个评估款项中基础项61个,具有前瞻性的星号项18个。通过能力评估,掌握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促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和效能的提升,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高质量服务环境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在指标设置、考核标准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产生了影响。提出在\"十二五\"城考指标调整中应适当增加环境质量的比重,体现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城市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原则,并加强对环保工作的规范化和能力建设的考核,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