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宏英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181-182,192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评工作中的一个新领域,目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特点、评价的目的以及评价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与正常工况下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加工的物料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扩散、有毒有害等特性,因此存在较多环境风险因素,本文结合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所规定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对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价的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从而使风险评价逐渐从最初的定性分析向定量评价转变.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环境风险评价这一环评工作中的新领域,分析其与正常工况下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对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风险评价是石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某拟建沥青厂为例,利用有关事故统计资料类比分析和世界银行推荐的爆炸危害关系式,对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半定量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厂发生泄漏事故不会波及外环境,爆炸事故将造成厂区严重破坏并对局地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场地实际的污染特点,选择适当的场地环境评价标准和监测参数对于污染场地调查评价工作及后续修复工程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研究国外相关场地环境评价标准,对场地环境调查评价和污染场地修复中监测参数选择及其相应分析方法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虽然行业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其环境风险却在不断增加。由于石油化工生产原料及工艺的特殊性,其生产储运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化学毒性等环境风险因素。本文针对石油化工工业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分析,对其评价方法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现有的场地环境评价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以及实施现状为基础,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阐述在中国实施场地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或修订趋势。在中国广泛推进实施场地环境评价,不仅有利于降低场地变更带来的环境风险,降低场地买卖和商业并购中的投资风险,还有利于加强对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扩张,我国企业搬迁遗留遗弃污染场地问题R趋严重,如这些场地未经环境调查、评价和修复直接再利用就会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包括场地土壤筛选值在内的系列场地环境评价导则和标准的颁布将会对污染场地管理工作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土壤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研究并制定了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场地环境评价标准进行判断具体场地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程度,是当前国内外研究比较热门的场地/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国外场地环境评价工作比较成熟的几个国家的标准体系,分析其标准的制定原则、方法和标准值的设定,为我国进行场地环境评价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标准,并结合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修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搬迁企业逐渐增多,搬迁的工业企业遗留场地再次开发利用必须经过场地评价确认能够满足开发利用要求后才能再次利用。而中国的场地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大多数环境工作者受所学专业限制,在场地环境评价中不能很好地利用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地分析,本文结合项目实例说明了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在场地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场地环境评价工作的开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污染土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场地所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技术成为土地功能恢复和污染控制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对英国的资料调研与实地考察,分析英国“棕色土地”的监测、利用与监管,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以及健康基准值与土壤污染指导值及污染土地风险评价模型等污染土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技术体系。分析结果对于我国污染土地的风险管理,土地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降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率,急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而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是进行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在对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危险物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企业管理、企业布局的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同时,提出了4级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下游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园区30家石化企业中,存在特大环境风险的企业有1家,重大环境风险的企业2家,占企业总数的10%.本研究提出的石化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分级方法科学可行,能够为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河北省唐山境内新发现的冀东南堡油田,开发前期的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清洁生产环保准入,以及合理规划全面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石化装置密集程度高的特点,分析了现有安全评价方法不能较好评估各装置之间相互影响的局限性,提出了多米诺安全评价方法,并对由冲击波超压引起的多米诺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超压对不同设备损坏概率的评价方法,对构建整个多米诺安全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琼州海峡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2 0 0 1年 9月份的调查资料 ,对琼州海峡的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水质因子全部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大部分满足一类标准 ,沉积物仅有个别样品超标 ,底栖生物残毒量均能满足评价标准。调查海域中北断面质量状况较差 ,南断面次之 ,中间断面最好 ,但整体上琼州海峡的海洋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综合主成分及径向基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集成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RBF-ANN),参考国家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设定RBF的学习样本,从而构建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综合主成分法可以精准的统计出一个区域的环境综合数据,而且在matlab环境下运用RBF-ANN模型既可以准确,客观的评定环境质量的等级,又可以表现其环境污染的具体程度,能在同一评价等级内对不同环境质量的评价对象进行更加细微的污染程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环境综合质量介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标准极限值之间,属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制药、石油等许多行业的LIMS系统对管理实验室日常业务和数据质量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环境监测系统的LIMS项目还没有全面成功实施的范例.根据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现状调查,对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分步实施LIMS系统;明确LMS系统设计方案和思路;开展全员培训;寻求合适的LIMS厂家合作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施予环境影响的损益做出定量的分析和对比的一种方法。通过评价提出环境经济合理可靠的方案,作为制定社会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决策依据。此种方法在各种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用此方法来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环境经济评价是一次新的尝试。以某开发区为例来研究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在开发区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总结与分析。文中叙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特点、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指出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新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海域突发性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概率计算,突发性溢油影响范围预测分析,提出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元统计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传统主成分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应用中的局限性并构造合理有效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利用改进的主成分方法并融合层次分析法(AHP)、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将主、客观指标赋权方法优点相结合并可准确可靠地判定样本点环境质量级别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个大气环境质量样本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是一种适合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定量评价且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型,构造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