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杰 《环境保护》2006,(12):36-40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生态市命名表彰大会,江苏省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等四市,在全国率先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在总结这四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精髓"时,国家环保总局吴晓青副局长评价道:"四市的创建工作,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为全国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继2003年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片红"和2004年实现全国生态示范区"一片绿"之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国家生态市的目标.经过6年多来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所辖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市以及吴中、相城区已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市(区),苏州国家生态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全市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起源,大庆市创建生态市的历程。大庆市通过采取编制生态市规划、实施“治水、净气、复草、植树、降噪”五大工程、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等措施,于2015年1月成功建设成为黑龙江省首家省级生态市。针对生态市创建工作中的不足,大庆市将在未来做好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构建全民参与格局、拓展多元融资渠道三方面工作。对未来生态市建设的必然性进行思考,认为生态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必将成为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萧学谦 《环境》2009,(1):54-54
经过两天考核,国家生态市技术考核组专家12月21日下午作出结论:中山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领导重视、特色鲜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各项考核指标已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具备了申请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的条件。据悉,中山市是首个通过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技术考核的地级市。中山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表示,创建生态市就是要实在,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5.
自提出"建设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的创建目标以来,苏州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即将整体成为国家生态市(区)。但若要更上一层楼,建成高水平特色生态市,还有些困难和障碍需要突破,而突破的途径,就在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杰 《环境保护》2006,(6B):36-40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生态市命名表彰大会,江苏省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等四市,在全国率先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在总结这四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精髓”时,国家环保总局吴晓青副局长评价道:“四市的创建工作,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为全国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生态市建设是探索区域生态文明的准备阶段,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阶段。成功的生态市创建策略是在充分认识本区域发展现状及创建差距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任务作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佛山市提出了在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市的奋斗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重点分析佛山市目前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等方面与生态市考核指标要求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识别佛山市创建生态市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研究相应的配套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在2001年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境部在2001年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农村城镇化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福州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2011年数据为基准,对生态市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大生态创建推进力度,到2015年,福州市生态市建设19项指标均可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安全处置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本文论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市政生态项目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城市中市民的生活、工厂的工业生产等方方面面,同时,它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因为市政生态环境是受人类干扰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所以,生态项目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山区、平原、城市绿化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为城市营造更多的绿地空间,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促进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创新更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王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2):168-171
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可否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及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盐城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为盐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未  路平山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60-1869
资源型关键地段对于维护和控制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构建一套资源型关键地段识别的指标体系,在以次一级行政区为基本识别单元的基础上,识别出行政单元内地类斑块尺度的资源型关键地段。将无锡市划分为3级6类地段:关键地段、关键地段保护区、一般地段、干扰地段、干扰区以及交汇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9.70%、12.03%、39.62%、16.36%、12.28%和6.35%。关键地段斑块面积偏小、破碎化程度明显,空间分布不均匀,宜兴市境内关键地段占全市总量的85.26%;干扰地段斑块面积较大,空间分布不均,但相对集中,从面积和强度来看城区都较明显。干扰地段的形成受城镇空间发展影响明显;次一级行政区交汇区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不完全一致,空间分布也不均。城区50.48%、江阴40.91%、宜兴33.63%的关键地段保护区有被进一步破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基于景观尺度的贵阳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1991年TM影像和2006年CBERS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空间单元网格(1 km×1 km)作为评价单元,在GIS技术支持F获取了与贵阳市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相关的宏观生态指标,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出各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在强调设计要反映特色与个性的今天,城市边坡的设计者、建设者应该考虑与关注边坡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同时,如何提升边坡环境质量,反映地域特色等问题。在分析城市边坡生境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边坡生态恢复的原则,指出城市边坡应成为反映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的展台,并提出了边坡处理的几种技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谷雨  刘昕  邓红兵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1):1573-1578
在界定城乡结合部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其特征和存在问题,综合考虑社会人居、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等因素,构建了城乡结合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状态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选取重庆市大渡口区进行了案例研究.现状评价显示:相较于城市,城乡结合部的结构与功能耦合不够优化,生态潜力有待发掘;城乡结合部的活力优于城市,而组织结构、恢复力和环境质量均逊于城市;其中经济产业结构、市政设施、社会人口组成、道路噪声、空气质量是城乡结合部与城市差距最大的方面.这些因素均值得在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匮乏,污水再生利用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北京市总用水量逐年递增,其中生态用水量增幅最大,截至2018年已达到13.4亿m3,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4.1%。同年,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1亿m3,污水处理率达到93.4%,污水处理量达到16.7亿m3,90%以上处理出水的COD、氨氮、总磷指标均已达到GB/T 18921—201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湖、库)。目前,北京市的污水再生利用率约为56.3%。如将以色列82%的污水再生利用率作为发展目标,未来仍然有4.9亿m3的增长空间(以2018年北京市污水处理量为计算依据),相当于2018年南水北调供水量的53%、全市生态用水量的37%。北京市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均存在再生水利用潜力。但污水再生水利用不同于常规水资源利用,目前利用体系仍有需要完善的部分,需要政策、科研、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提供支持。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以"低影响开发(LID)"为视角通过灰绿基础设施的生态耦合,应用到陕西岐山县袁家村湿塘修复设计中.探讨解决雨洪问题灰绿基础设施各自优势,以及两者的生态耦合方法.不仅考虑了传统的水环境治理而且扩展到水生态以及水景观,提出了综合水环境解决方案.为创建兼具生态服务功能和人文审美功能的农村水生态修复提供一条思路,丰富海绵城市设计体系的研究.为创建兼具生态服务功能和人文审美功能的农村水生态修复提供一条思路,丰富海绵城市设计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