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根据米泉市大气环境污染特点,对主要污染因子SO2、NO2、TSP的污染状况及近五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米泉市大气污染成份的成因和来源. 相似文献
2.
自然降尘与常规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整理统计了1992年至1994年逐月自然降水和与之相应的常规气象因子监测数据,找到了自然降尘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求得了自然降尘分别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月蒸发量的相关系数,并进行了检验,为污染预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TSP的来源与气象因素对TSP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元素平衡法”(CBM)鉴别常州市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来源,结果表明,常州市的TSP中,土壤尘约占30%;建筑尘和燃煤尘相当,约各占25%;钢铁尘占2.5%。扬尘不是独立源,它主要是土壤尘、建筑尘和燃煤尘的混合。通过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应在无雨(日降雨量小于0.1mm)和风速小于5m/s的气象条件下测试TSP,才能保证测试结果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究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影响,利用2015—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68次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长、分布特征等,并根据污染来源分析结果、传输路径分析结果,结合地形特征,进行了污染影响区域划分,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气象因子反馈机制进行了细致剖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以颗粒物污染为主,年变化特征呈现为单峰形,单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长一般不超过3 d;3条主要的污染物传播路径均是由湘北地区进入长株潭城市群;污染来源以本地积累为主,外来输送与本地污染叠加次之;颗粒物污染主要受边界层稳定程度、逆温情况和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影响,臭氧污染则主要受紫外辐射、前体物浓度和扩散条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大气污染气象潜势预报方法和兰州市大气污染气象潜势预报系统。通过2001年9-12月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检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对首要污染物等级预报准确率在60%以上,对兰州空气质量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2013—2016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臭氧(O_3)的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地面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年来贵阳市近地面O_3小时浓度均值有逐年升高趋势,增速为1. 1~5. 0μg/(m~3·a)。O_3浓度昼间变化呈明显单峰形分布,08:00左右出现最低值,15:00—16:00达到最大峰值,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12:00—18:00。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则近地面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增加8μg/m~3左右,日照时数大于8 h,则近地面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超过100μg/m~3; O_3小时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r=0. 724,α=0. 01),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 531,α=0. 01)。当日照时数大于8 h、温度超过25℃、相对湿度小于60%时,贵阳市近地面O_3容易出现高浓度值。 相似文献
8.
9.
利用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广州市近地面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5年广州市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波动变化,年变化率依次为-14.3%、5.8%、-12.1%;广州市臭氧浓度呈现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显著季节变化特征;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的月均值和第90百分位数最高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10月和7—8月;臭氧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4:00或15:00;臭氧浓度随垂直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从低层(6 m点位或地面站)到中层(118 m和168 m点位)、中层到高层(488 m点位)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8.3%和39.1%;广州市中心城区臭氧浓度低于南北部城郊,夏、秋季高值区与夏、秋季主导风向相对应;臭氧浓度受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影响,臭氧浓度的超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浅析气象因子对大气中低分子醛酮类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大气中低分子醛酮类有机污染物进行采样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条件,分析气象因子与大气中低分子醛酮类有机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常规气象因子(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对大气环境中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乌鲁木齐市重污染天气与气象因素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的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乌鲁木齐市重污染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从气象特点、局地因子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污染严重的成因,进一步研究造成重污染的物理机制,为今后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析沙尘天气对和田市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和田市的沙尘天气和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分析表明,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是TSP、降尘。指出沙尘天气是导致和田市空气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遵义市1996-2001年TSP和FD为代表的尘污染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TSP与FD之间缺乏相关性,同时确立了减少工业区排放控制TSP,加强局地扬尘管理控制FD的遵义市尘污染的防治思路,并依此提出了系列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厂沟煤矿多年不合理的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国土资源及水资源的浪费,进行了恢复治理后可带来的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效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Yuri N. Skiba Valentina Davydova-Belitskaya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Assessment》2002,7(3):153-162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emissions is suggested and applied to the Guadalajara City Metropolitan Area (GCMA). The method is based on solutions to the pollution transport model and its adjoint. Two equivalent direct and adjoint mean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estimates are considered for ecologically important zones of the GCMA. The dependence of these estimates on the number, positions and emission rates of industrial plants, as well as on the wind and initial pollu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GCMA i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exam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adjoint model solutions serve as the influence functions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role of each of the industrial plants in polluting different zones within the GCMA. These solu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with a balanced and absolutely stable second-order finite-difference scheme based on the splitting method. A method for an optimal allocation of a new industrial plant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定量评价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污染近五年的治理成效,给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质量的浓度、级别和变化规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M10、SO2、NO2三项污染物的浓度都有所下降,空气质量级别的污染天数呈现明显的月变化规律。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的重污染状况有所遏制,但SO2污染凸现,在下一步的治理工作中,加强尘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加大对SO2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19.
石河子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石河子市1982-2001年空气中SO2、NOx、TSP和降尘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其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石河子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SO2、NOx、TSP、降尘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对干旱地区的城市化建设、污染控制及改善环境质量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