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震动相位差谱的统计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地震动相位差谱的经验模型,并根据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对模型中的系数进行统计回归,建立了地震动相位差谱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地震的震级和震源距对加速度时程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和方差都有重要影响,震源距相同震级不同时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近似平行;震级相同而震源距不同时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不仅上下移动而且形状如发生变化,震源距的增加将加大其低频处与高频处的差异。相位差谱的方差将随震级和震源距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数字化台网荣成、烟台、莱阳、潍坊、苍山和大山台记录的垂直向P波初动半振幅、S波与P波的振幅比、P波、S波的卓越周期及振动持续时间比等参数进行了测算,并将之与同台址相应的模拟记录进行了对比,得出分析结果为:1 数字记录的速度震级较模拟记录的位移震级平均偏小0 11,数字记录的仿真震级与模拟记录的位移震级基本一致。2 数字记录的地震波参数与模拟记录一致性较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山东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谱分析方法,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计算了2004~2007年期间山东地区44次3级以上地震的波谱,估算了地震矩、拐角频率、应力降、震源破裂半径,讨论了各震源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拐角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矩与震级、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地震矩与震源破裂半径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72~1997年霍山窗小震的资料,研究了小震月频次、小震空间分布、P轴取向、P波初动等特征。认为当霍山窗小震月频次增高超过40次时应注意3个月内华东地区在佛子岭东北或西南方向500km内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未来地震的大小、距离和方位与震群中的最大震级及佛子岭台记录到的P波初动符号的一致性和空间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1982年4月22日07时52分27.9秒,在东台县弶港公社以东的黄海海域(北纬32°49′、东径121°04′)发生5.0地震,震源深度约24公里。到5月22日为止,一共记录到9次余震。这些余震分布在主震震中的西南侧,深度为13—18公里,最大余震震级为3.1(M_L)。根据江苏和上海台网的29个P波初动资料求出主震震源机制解如表所示。矛盾符号比为23%。该地震序列属于主余震型。主震能量占全序列总能量的99.9%,按公式n(t)=n_1t~(-P)  相似文献   

6.
工程结构地震动输入是结构抗震设计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输入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结构抗震能力。本文以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将结构振动周期作为结构动力参数,地震记录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作为地震动特征参数,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场地条件相同、峰值加速度相同、震中距相近的情况下,反应谱特征周期与结构基本周期接近的地震记录会让结构产生较大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警系统中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震预警系统中基本算法的研究,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地震参数快速估算的算法,以应用于地震预警系统中。该算法根据某些噪音的特殊性质,通过引入两个参数:触发时窗与取消阈值,对常用的P波初到判断方法STA/LTA(长时窗平均/短时窗平均)算法进行改进,以消除P波到达前的异常跳动点与脉冲噪音的影响,对P波到达进行识别。在识别到P波到达后,该算法实时的从P波初到后3s时窗内的竖向数据中提取出12类特征性质不同的计算参数作为估算震级,震中距等地震参数的依据,提高了震级、震中距的估算精度,减少了在大震下估算的离散性,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算法可在地震P波到达后的几秒钟内,估算出地震相关参数,在S波到达前发出预警,并为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震后求援行动提供判断依据,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断层地震动运动特征对长周期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系统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破裂方向性、上盘效应、脉冲效应等运动特征对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长周期隔震建筑和斜拉桥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的效应随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初始自振周期增大而变大,在长周期段结构的脉冲效应最显著;地震动破裂方向性和上盘效应对单自由度体系位移需求的影响与体系周期有关。对于隔震建筑和大跨度斜拉桥等长周期结构,近断层地震动破裂方向性对结构的效应较显著;上盘效应对长周期结构的影响明显;地震动的速度脉冲运动特征总的来说放大了结构响应。  相似文献   

9.
20 0 2 0 7 2 3在江苏和山东交界区的黄海海域发生了华东地区自 1 997 0 7 2 8黄海M5 .1地震以来最大的地震。根据本省 2 0个地震台的测震资料 ,得到该地震三要素如下 :发震时刻 :2 0 0 2 0 7 2 3T 2 0∶47∶5 9.7震中位置 :3 5°3 9′N ,1 2 2°1 3′E ,精度Ⅱ类。震级 :ML5 1。应用江苏、山东测震台网共 3 7个台点P波初动资料 ,在上半震源球面的乌尔夫网上投影求得该震附图的震源机制解 (附图 )。图中空心小圆为初动向下 ,实心小圆为初动向上。该地震发生在海域 ,但初动资料平面投影范围已达到 2 70° ,一些关键点的分布使二条…  相似文献   

10.
金星  马强 《防灾博览》2023,(1):10-17
<正>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19秒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6.8级地震。地震初始破裂后6.2秒,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形成的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专用终端、手机APP、村村响应急广播、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向康定市提前9秒、雅安市提前21秒、成都市提前56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此时地震P波传播了不到40公里,而破坏性更强的S波仅仅传播了约20公里,这些地方尚未感受到强烈的大地震动,即接收到了地震来袭的警报。10.6秒发出第二报预警,震级6.5级;16.6秒发出第三报,  相似文献   

11.
使用近 20 年固定台站记录到的初至 P 波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 2021 年 11 月 17 日江苏大丰海域 M5.0 地震震源区及邻区三维 P 波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参数。结合该地区的构造背景,研究了该地震孕育与发生的深部构造背景及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 P 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浅层的 P 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及地形有较好的对应性,在造山带和隆起区表现为相对高速,盆地地区表现为相对低速。研究区地震活动性与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大丰海域地震和经过重定位后的中小地震均发生在 P 波速度梯度带上或者偏向高速一侧。综合速度结构水平和垂直剖面,震源机制解,震源的空间位置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可能为右旋走滑型地震,发震断裂可能为苏北?滨海断裂,也可能与小海?陈家堡断裂及震源区其他的隐伏断裂有关。此次地震发生可能与震源区附近断裂交汇处应力积累,遇到高速的阻碍体,阻碍体发生破裂有关。研究区西部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和东部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可能是这一地震的外部地球动力学来源,而江苏陆区及近海大陆架因地形高程差异引起的重力势则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内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 FOCMEC 和 CAP 方法分别对大丰海域 M5.0 地震、天宁 M4.2 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大丰海域 M5.0 地震 FOCMEC 方法与 CAP 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存在细微差异,CAP 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机构结果较为统一。天宁 M4.2 地震 FOCMEC 方法与 CAP 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一致。 通过研究发现 CAP 方法对台站分布要求不高,但需要地震震级较大,波形信噪比高,震相拟合度较好;FOCMEC 方法对地震震级要求不高,但需要震中位置被台站包围较好,且震中附近台站密度较高,P 波初动清晰。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单层双跨的日本大开车站为原型,建立了土与单层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首先根据地震动的频率,选取地震动;再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IDA),给出了地下结构地震损伤状态的判定与定量划分方法,最后挑选出合适的地震强度指标(IM)。分析结果表明,基于 PGA(地表峰值加速度)/PGV(地表峰值速度)分类的地震动记录在 IDA 曲线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地震动选取的合理性以及随机性是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客观性的重要保证;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场地土层顶底峰值相对位移(PSSRD)均可作为该类浅埋矩形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有效且合适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基于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对于深埋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地震多断层破裂方式将导致地震动时程形状的改变和更为严重的震害。为揭示多断层破裂方式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以5·12汶川地震记录为基础,推求了单、双峰地震动的峰值、持时及频谱的衰减关系式,对比分析了单、双峰地震动参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多断层破裂产生的双峰地震动的峰值、持时及频谱均大于单峰地震动的相应值;单、双峰地震动参数随断层距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快慢程度不一致,表现为双峰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能量持时随断层距变化的变化速度要快于单峰地震,双峰地震动的峰值速度、绝对持时及加速度反应谱值随断层距变化的变化速度则要小于单峰地震。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灾害学》1998,13(1):66-66
1998年1月5日09时36分,在陕西省泾阳县发生了Ms4.8级地震。经陕西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基本参数为北纬34°25′,东经108°57′,震源深度14km。震后我们收集了陕西及邻近地区23个记录地震台站的初动P波符号,求出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图1)。与地震考察结果对比,初步认为1节面为断层面,错动方位约72°,仰角17°,是以水平剪切为主的左旋走滑运动。本文得到丁用玉研究员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图1径阳4.8级地震断层面解的赤极投影图(震源球上半球投影)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王平$陕西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实验场项目资助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捷教授课题组,在监测地震、应用人工智能实时估算地震震源破裂机制参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揭示了震源处或发震构造的破裂和运动特征,为推断断层的破裂方向、揭示震源附近的应力分布状况、破裂过程反演、库仑应力计算、预测强余震的可能分布等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从欧洲强震记录数据库中挑选出163组强震记录,并按照震级、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是否具有对称性,并分析了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一般都不具有对称性,正向包络线要比负向包络线饱满一些,其光滑程度也是不同的,正向包络线比负向包络线更光滑一些。场地类别对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的影响程度是比较复杂的,震源机制对地震动包络线不同持时段内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但平均包络线基本上都可以用单峰点的曲线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震仪传递函数出发,用地震仪器出厂的标称参数,分别计算了DD-1型和65-67-63A型(简称673A)地震仪的初动特性,从曲线可以看出:仪器初动特性和稳态特性之间确实存在极大的差异;573A型地震仪的初动振幅在高频段比DD-1的大。提高DD-1型记录笔的固有频率,能提高高频段的初动振幅。给出了脉冲标定波形随各种参数变化时的曲线。这些曲线可在脉冲标定中,及定性分析仪器的工作状态时提供较为直观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强震记录选取对于结构时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地震动特性是否符合要求是判断选取结果是否合理的先决条件。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地震分组与设防烈度的概念并无清晰对应的地震动参数指标,故工程及研究人员在实际选波过程中往往模糊了上述要求。利用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首先给出了各设防烈度下震级的初选范围,进而针对远场的高烈度设防地区给出了距离初选范围,最后结合目前常用的国内外强震记录数据现状给出了场地类别筛选的建议。结论可为工程建筑依据抗震规范进行强震记录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南京地震台DK - 1中长周期地震记录 ,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上P波起算 )的衰减关系 ,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 ,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 88lgAH+1 51lgτH+0 73 =0 86lgAZ+1 47lgτZ+0 76 ,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 ,震级标准差S=0 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