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主要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军  岳思羽  乔琦 《环境保护》2006,(22):30-33
编者按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下称《标准》)于2006年6月2日发布,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是我国静脉产业的建设准则,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开展一些工作以促进静脉产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为《标准》的编制者结合了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的概念及特点,针对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静脉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产业布局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深入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现状条件、物流、能流、信息流,并对该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功能分区,设计了总体框架和空间布局,确定了园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以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并细化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确立了该生态工业园的产业选择和近期可发展的项目,提出了产业规划与生态环境的规划相结合的环境对策,以期对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立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重要意义. 选取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 经过综合分析,确定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 根据权重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应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保障环境安全,污染控制以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置为主. 最后,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该方法所设定的各项指标在经济上、技术上、可操作性上都是可行的. 依据该评价方法,制定了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相似文献   

4.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开区)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中英节能环保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率先在湖北省进行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文章对武汉经开区现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武汉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总体思路和总体框架,提出了园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电器、造纸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等重要产业的工业生态规划,同时提出了园区污染物控制和循环利用规划,并提出了建设规划完成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资源化,是中国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但是中国现有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尚处于创建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因此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借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因区在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为中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州工业园率先在江西省进行了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试点。文章介绍了吉州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从5个核心系统和三大循环系统阐述了吉州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加工产业、造纸化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4个主导产业的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同时提出了吉州生态工业园近期建设的补链项目,预测分析吉州生态工业园近期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  相似文献   

7.
, 《环境》2013,(1):36-37
近期伴随我国《核电中长期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的通过,国内各地的核电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呈现加快之势。从今年10月份至今,上海、南京、山东海阳、江苏宜兴等地已明确了关于核电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有的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伴随国内核电稳步重启,未来核电设备及工程材料将逐步推进国产化,这为核电关联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提前规划或者落实规划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发展以资源再利用和资源化为主的静脉产业是物质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可以提升我国静脉产业的规模和科技含量,也有利于静脉产业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通过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可实现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产业集群化.文章详细分析总结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国外的经验,以及我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概况、标准制定,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县域工业园区随着近几年我国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本文以新疆沙雅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例,就规划思路、技术路线、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沙雅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蓝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沈阳静脉产业水平,探索建立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发展园区,以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通过对沈阳静脉产业存在的法律、经济政策、回收体系、技术水平、利用体系等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沈阳市今后静脉产业及静脉产业发展园区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吉林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开发区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联系现状,为其制定符合循环经济3R原则的产业发展规划,对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其他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循环经济3R原则的理念,剖析了苏州高新区静脉产业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苏州高新区静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为其按循环经济的规律运行作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其循环经济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新世纪农村环境问题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结合新农村规划的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并进一步以新农村建设中产业选择和污水处理问题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西丰县2010年数据为基准,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27项指标进行了现状分析、预测和规划分析,并围绕生态产业、自然资源保障、环境支撑、生态安全、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开展了工程规划与建设,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以期为实现西丰生态县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到2020年27项指标均可达标。  相似文献   

15.
刘磊  赵瑞霞  张敏 《环境保护》2022,50(3):46-50
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梳理了现行法律法规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相关要求,分析了法律地位不明确给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开展、审查和监管带来的主要制约,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研究中明确园区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审查主体和责任要求。同时,从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体系的定位、园区管理责任主体三方面解析了园区规划环评入法存在的困难。建议深化产业园区规划和环评体系研究,为园区规划环评入法及完善配套政策提供支持;理顺产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机制体制,为明确园区规划环评审查主体和加强规划环评监管提供支持;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法律责任研究,为推动园区规划环评“落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赵圃 《环境保护》2013,41(7):32-34
山西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唯一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山西循环经济发展是难得的机遇。最近,又出台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山西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为突破,以"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益"为抓手,推进产业循环化改造,走一条山西特色的资源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现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为落实滨海新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滨海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和国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根据国家、天津市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滨海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铁民 《环境导报》2003,(15):37-37
近年来,苏州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环境法制建设为根本,先后颁布了《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环保法律法规10多部。以规划为先导,前后编制了《苏州市生态保护规划和计划》等一系列环保规划。以水源保护为重点,加大太湖、阳澄湖水污染防治,大力实施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抓手,关闭、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和产品,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少的产业和产品,实现工业高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大力推进工业布…  相似文献   

19.
县域人口和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科学规划其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发展非常重要。资源与环境是县域人口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超载是其和谐发展的重大前提。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县域人口和产业发展调控的普适方法。首先基于基准和规划模式下的人口和产业发展状况,分别建立以县域用水量控制线、污染物环境容量、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控制线等为约束的线性规划模型,以相关生态县创建标准及数据等为依据,确立县域合理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系数水平范围。然后基于确立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水平,建立以县域用水量控制线、污染物环境容量、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控制线等为约束双目标区间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县域适宜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决策得到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系数及适宜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共同构成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式。基于以上理论,以云南省隆阳区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最终得出2020年隆阳区可承载的人口为110. 26~122. 29万人,GDP为341. 80~390. 63万元。  相似文献   

20.
再生资源产业对于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管理体系不善、技术装备落后、产业规划缺位和产业政策不清等突出问题。对此,提出六点具体建议,包括:加强立法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再生资源高效回收体系,推动技术装备升级和推广,完善配套财税政策,强化产业规划统筹和部门政策衔接,加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