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颗粒化SBR反应器中,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将刺激丝状菌的生长;当氨氮负荷达到0.80 kg/(m3·d)时,颗粒开始明显解体,大量污泥流失;但氨氮负荷过低[0.0 kg/(m3·d)],好氧颗粒污泥同样不能正常的形成.同时,氨氮负荷的提高,会出现颗粒污泥结构松散,粒径增大,沉降速度减小,颗粒化率下降以及生物量降低等现象.反应器对有机污染物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0%和70%,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但高氨氮负荷能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当进水氨氮负荷由0.48 kg/(m3·d)提高到0.80 kg/(m3·d)时,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由90%和80%下降到70%和50%.  相似文献   

2.
官厅水库入库水生物接触A/O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生物接触A/O工艺对官厅水库入库水中COD、氨氮等污染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官厅水库入库水的水质.在单位供气量(空气/氨氮)≥0.1L/mg,进水氨氮负荷≤0.08kg/(m3·d)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COD稳定在30mg/L左右,氨氮去除率>60%,TN的去除率为1.0%~31.3%.进水氨氮负荷是主要的控制参数,应控制在≤0.08kg/(m3·d).  相似文献   

3.
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进水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当进水有机负荷由1.8 kg /(m3·d)逐步下降到1.575、 1.125和0.67 kg/(m3·d)时,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颗粒解体,污泥流失,颗粒化程度和整体沉降性能的下降,颗粒形状由较规则的球状变为杆状、星状等多种形状,颜色加深等.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且进水有机负荷的降低,对其影响较小,但会严重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当有机负荷由1.8 kg/(m3·d)下降到0.67 kg/(m3·d)时,硝化率下降了约45%,反硝化率下降了约40%.  相似文献   

4.
潜流人工湿地负荷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张荣社  李广贺  周琪  张旭 《环境科学》2006,27(2):253-256
通过15个月的现场监测试验,研究了约40种入水负荷下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总结了芦苇、茭草、混合种植以及无植物潜流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下的单位面积出水氮负荷和去除率的变化规律.4种潜流系统入水负荷从400mg·(m2·d)-1变化到8 000 mg·(m2·d)-1,出水负荷小于7 000 mg·(m2·d)-1,研究表明,潜流湿地出水负荷随着入水负荷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单位面积总氮的去除率在低负荷条件下随入水负荷的升高而升高,但在高负荷时单位面积去除率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受入水负荷的影响,去除率变化波动较大.各系统的最佳运行范围在2 000~4 000mg·(m2·d)-1之间,平均去除率在1 062~2 007 mg·(m2·d)-1之间.床体间比较认为,植物床脱氮效果明显好于空白床,芦苇床、茭草床单位面积脱氮效率高出空白床63%和27%;同时考察的植物吸收量证明,植物吸收氮的量非常有限,不到去除量的5%,证明植物主要通过吸收以外的其它因素如改善水力条件和根系微环境来提高系统的氮去除效率.研究结果为潜流湿地脱氮机理的理解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硝酸盐液膜微电极的动态膜反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小红  施汉昌  蔡强 《环境科学》2006,27(9):1781-1785
制成性能良好的硝酸盐微电极与氧化还原电位(ORP)微电极,对动态膜在不同进水COD负荷下的内部反硝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膜中的反硝化作用出现在膜水界面0.6~1mm以下;在反硝化发生的区域,用ORP微电极测得氧化还原电位在88.6~-128.4mV之间,是反硝化发生的适宜ORP范围.当进水COD负荷为0.45 kg/(m3·d)时,动态膜的反硝化速率(以氮计)最大,可以达到0.634 7×10-6mol/(L·s).增加进水COD负荷能够拓展动态膜内部的  相似文献   

6.
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杨洋  左剑恶  卜德华  顾夏声 《环境科学》2007,28(11):2462-2466
以具有硝化功能的活性污泥与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的混合物接种小试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采用自配无机氨氮废水为进水,在中温(30~35℃)条件下成功培养获得亚硝化颗粒污泥,亚硝化工艺的进水NH4-N负荷可达2 .5~3 .0 kg/(m·d),氨氮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均可稳定在90%以上;进水中约100 mg/L的有机COD对亚硝化工艺的运行无明显影响;常温(约20℃)条件下亚硝化工艺也能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添加碳源对潜流+表面流组合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洪新  刘艳红  周琪  杨殿海 《环境科学》2007,28(6):1209-1215
采用向ANOXIC-OXIC(A/O)工艺出水中添加城市污水的方法,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外加碳源对潜流+表面流组合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处理A/O工艺出水时(工况Ⅰ),湿地进水COD/TN仅为1.00,(NO-2+NO-3)/TN为0.48,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1.82、1.59、0.14 g·(m2·d)-1.A/O工艺出水中添加少量城市污水后(工况Ⅱ),湿地进水COD/TN为3.55,(NO-2+NO-3)/TN为0.44,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19.03、5.42、0.29 g·(m2·d)-1.工况Ⅱ的TN和TP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比工况Ⅰ提高了3.4倍和2.1倍.HRT、水温、(NO-2+NO-3)/TN和COD/TN对湿地脱氮除磷效能有显著影响,在HRT为0.5~1.0d, 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率分别为3.8~38.7、5.07~13.08、0.57~1.92 g·(m2·d)-1时, 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HRT增加而指数下降,随水温和(NO-2+NO-3)/TN的升高而线性增加,随COD/TN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TP面积负荷去除率随COD/TN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氮转化与氧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应用N转化迁移模型分析廊道式人工湿地氮转化与氧供应的关系,验证目前湿地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机制的有效性.对各个廊道进出水NH4+-N、NO3--N、TN、B5、DO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水力负荷5cm/d条件下,各廊道湿地有机氮矿化率为0.01~0.28g·(m2·d)-1、氨氮硝化率0.50~1.54 g·(m2·d)-1,反硝化率0.41~1.13 g·(m2·d)-1(占总氮损失的3.4%~35.4%)、植物净吸收氮0.07~0.26 g·(m2·d)-1(占总氮损失的7%~33%).硝化反硝化与有机质降解同时进行,在进水端最明显,这与传统认识相悖.按照全程硝化化学计量学得到的硝化需氧量(NOD)高于实际的表面复氧和植物根系放氧.最后对在高浓度有机质存在条件下,能减少对氧需求的2种新型脱氮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三级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大连2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在大连户外自然条件下常年连续运行,对该人工湿地在夏季、冬季和初春气候条件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重点考察了其对COD、 TN、 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其中夏季(6~8月)COD、 TN、 NH+4-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5%、 76%、 100%和98%,冬季(11月~次年1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 85.3%、 86.4%和97%;初春(2~4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7%、 76.7%、 70.3%和95.5%.夏季、 冬季和初春出水水质为:COD为2.8、 3.8和3.9 mg·L-1;TP为0.02、 0.05和0.07 mg·L-1;TN为6.8、 2.9和9.2 mg/L;NH+4-N为0.01、 0.3和8.1 mg/L.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大连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净化效果显著,其中COD和TP去除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质量标准;而出水中TN和NH+4-N分别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和一级B标准.各污染物在夏季、 冬季和初春的脱除负荷分别达到了COD为4.9、 5.1和5.0 g·(m2·d)-1;TN为3.4、 3.0和5.5 g·(m2·d)-1;NH+4-N为0.2、 0.6和3.7 g·(m2·d)-1;TP为0.15、 0.30和0.28 g·(m2·d)-1.对比不同季节人工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及脱除负荷,各污染物的去除受季节影响并不显著,但是NH+4-N和TN的去除受进水污染负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页岩-钢渣组合填料湿地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谭洪新  周琪  杨殿海 《环境科学》2006,27(11):2182-2187
以城市污水A/O工艺出水为处理对象,运用页岩和钢渣物化除磷、调控进水碳氮比和氮素氧化性等技术手段,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页岩和钢渣组合填料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COD面积负荷率、TN面积负荷率、TP面积负荷率、HRT(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5~20.7 g·(m2·d)-1、2.57~8.22 g·(m2·d)-1、0.41~1.32 g·(m2·d)-1、0.5~1.6d时,①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8%、56.3%和18.6%,TN去除率为58.0%,TN面积负荷去除率为3.58g·(m2·d)-1,TN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31 m·d-1,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进水TN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②TP去除率为90.4%,TP面积负荷去除率为0.89 g·(m2·d)-1,TP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86 m.d-1,TP面积负荷去除率随进水TP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③水温、HRT、氮素组分、C/N等因素对湿地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有显著影响.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HRT、COD/TN值的增加而幂函数增加.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水温(、NO2--N+NO3--N)/TN值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冬季运行及升温强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张建  邵文生  何苗  胡洪营  高宝玉 《环境科学》2006,27(8):1560-1564
考察了冬季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结果表明,水温15℃左右时,水力负荷由30cm/d降低到15cm/d后,氨氮转化率由14%上升到39%,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0%上升到31%,水温的降低对氨氮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湿地表面覆盖塑料地膜能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覆盖地膜后,氨氮平均去除率由29.4%上升到67.6%,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9.0%提高到46.6%,脲酶活性由0.025 mg/(g·d)上升到0.037 mg/(g·d),脱氢酶的活性由0.17μL/(d·g)上升到4.54μL/(d·g).微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覆盖地膜后系统温度的升高能提高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植物污染物质释放试验表明,冬季地表植物腐烂会向水中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影响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秋季应对湿地植物及时进行收割.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河流污染严重,城市黑臭水体的比率日益增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能的绿色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河水的治理。通过对比分析分层装填复合填料的多介质层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和单一砾石填料的普通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果,研究了特种基质填料强化脱氮除磷作用以及不同水力负荷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95%、77.85%、39.80%和54.94%;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52%、75.99%、67.08%和57.31%。在水力负荷为0.5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8.46%、90.73%、42.13%和53.70%;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61%、89.94%、77.58%和68.63%,其脱氮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湿地。以复合填料包分层装填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菁  李睿华  李杰  胡俊松  孙茜茜 《环境科学》2013,34(9):3445-3450
利用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受到污染的河水,了解它们对河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并分析这些矿物的作用,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2种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最佳停留时间出现在3 d左右,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1%、70%和95%.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运行条件下,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这2种人工湿地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93%和51.66%,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13%和77.43%,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和72.06%,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9%和97.35%.2种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差距不大,黄铁矿-石灰石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优于石灰石湿地,对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受温度影响且净化效果稳定,适宜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水力负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对2种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085,0.106,0.141,0.212m3/(m2d)的条件下,多层填料(1#)湿地和双层填料(2#)湿地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无明显差异,出水CODCr和NH4+-N浓度均低于30mg/L和5mg/L.两垂直流湿地CODCr净化负荷与有机污染负荷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4R2>0.98).垂直流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温度等影响湿地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水力负荷为0.141m3/(m2d)时,总氮(TN)去除效率与有机污染负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林武  王小江 《环境工程》2017,35(5):16-19
采用人工湿地与臭氧联合处理技术,深度净化以污水厂尾水为再生水的补水水源,及对景观湖水进行循环净化,保证景观湖水质和水量。介绍了系统的工艺设计,并对运行后的水质进行检测分析。人工湿地系统以净化后污水厂尾水作为景观湖补水,水力负荷为0.268 m~3/(m~2·d)时,COD和BOD_5去除率可达60%以上,氨氮和TN去除率达80%以上,TP去除率达70%。人工湿地用于湖水循环净化,水力负荷为1.07 m~3/(m~2·d)时,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总去除率为40%~50%。为防止湖水富营养化,阶段性启动臭氧系统进行湖水脱色、除臭处理,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时,对色度去除率可达80%,对氨氮去除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处理低污染水的复合人工湿地脱氮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脱氮过程,以洱海流域邓北桥湿地为例,采用水质分析、细菌数量分析与硝化/反硝化强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河水过程中的氮转化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在氧化塘-表流湿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中,ρ(NH3-N)和ρ(TN)呈逐级降低的趋势,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53.24%和48.21%. 氧化塘和表流湿地的硝化强度显著高于潜流湿地,二级表流湿地中硝酸菌数量和表层硝化强度均为各工艺单元中最高的,分别为93.00×105g-1和8.42×102mg/(m3·h);潜流湿地中ρ(DO)较低,其反硝化作用强度为各单元最高的,其中表层反硝化强度为32.70×102mg/(m3·h),深层反硝化强度为32.09×102mg/(m3·h). 该复合型人工湿地中反硝化的主要单元为潜流湿地.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进水方式人工湿地除污效率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人工湿地在间歇流、连续流进水方式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效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平均水力负荷4.8cm/d时,间歇流和连续流人工湿地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和64%;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和44%;TP平均去除率均为53%。结果表明,间歇流进水能够提高床体内的含氧量,缓解植物根系放氧不足.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