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蝴蝶型突变建立人、物、管理、环境安全生产保障模型,人、物、管理、环境的权重与四个控制变量各自相乘,就可能构成了更具有代表和全面含义新突,变级数.新突变级数乘于各自单位向量,得出四维控制变量,为在四维空间上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危险程度的临界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立蝴蝶型突变理论的在安全决策模型,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危险程度分为:理想的安全区域;危险区域;相对的安全区域,蝴蝶型突变理论能够揭示企业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
利用突变理论探讨事故致因模型,揭示事故致因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对构成的要素进行抽象化,将对众多复杂企业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人-机-环境-管理"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分析建立该系统的必要性,在突变理论的蝴蝶型与该系统结合性的基础上,探讨和建立安全决策和安全对策模型,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危险程度分为理想的安全区域、危险区域、相对的安全区域。提出了危险程度和安全状况改进的数学模型,蝴蝶型突变理论能够揭示企业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3.
化工储存单元是企业的重要危险源之一,分析企业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利用蝴蝶型突变理论建立突变级数数学模型。突变级数能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分级,安全生产状况改进参数能表征可进行整改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这三个方面,然而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侧重于物的研究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重视程度不够。搞好安全管理,人的因素很重要,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通过事故致因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人的行为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利用激励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内在原因,运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的控制变量划分为两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详细分析这两个方面可能发生突变的原因,通过分析结果建立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尖点突变模型。通过实例应用研究表明,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从稳定区过渡到潜在突变区域,并越过分歧点集时,系统就有可能发生突变,进而发生事故。该尖点突变模型能够用来阐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的突变机理,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本质预测和控制提供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突变理论的近海船舶航行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船舶航行安全评价在海事预防与管理中的重要性,从"人-机-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出发,结合近海航行船舶的特点及影响安全的因素,建立一个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4级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突变级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对近海船舶航行安全进行评价和预测;最后以秦皇岛海域的5艘航行船舶为例进行实例演示。结果表明:用突变级数法对近海船舶航行进行安全评价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应用突变级数法对近海船舶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评价和预测,有助于海上运输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7.
冶金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冶金企业构建本质安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分析了本质安全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本质安全的内涵。详细介绍了冶金企业在人、物、环境和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本质安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及监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化的突变模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从微观上看,是在瓦斯积聚、引火源和氧气浓度3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从宏观上看,是在生产活动中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了微观3条件的同时具备。笔者介绍了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在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瓦斯爆炸事故演化的非线性特征;建立了事故演化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指出:事故演化是一个流变-突变过程,其突变的程度反映了事故的严重度;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物的因素决定事故的严重度;安全生产必须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避免人和物的运动轨迹越过分歧点集。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和登记工作的意义,概括了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归纳并分析了目前登记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登记中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最后,从登记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危险化学品从源头到废弃的全程监管;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建立完整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等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控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事故,提出基于突变理论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价,促进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围绕“人、物、管、环”四个方面,对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构建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行实例研究,评价结果与该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相符,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本文构建了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突变理论引入到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评价中,应用该方法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价.示例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对保障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理论模型对于指导企业开展安全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对电网企业的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电网企业进行事故风险控制模型研究。本文基于系统安全和风险控制理论与STAMP模型,结合我国电网企业的特点与安全现状,对电网企业事故风险控制模型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TAMP模型的电网企业事故风险控制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基本层次控制结构,各层次控制结构要素间通过约束与反馈实现自适应控制,分别用于指导系统开发设计、系统建设、系统运营3个环节的事故预防与风险防控工作。该模型同时考虑了电网系统运营和电网企业相关方对电网系统事故预防及风险防控的影响,最终实现电网企业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要素及过程的全面管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内因,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外因。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指出了有效控制危险源的基本手段和措施。通过深入分析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及导致的后果,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论述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将本质安全化与风险预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制氧企业进行的安全现状评价,其评价结果是企业能否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之一。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得到符合制氧企业实际的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为制氧企业的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提供技术支撑,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本文针对制氧企业生产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评价单元,综合运用故障模式和影响及严重度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事故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等方法,对制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方法,对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关键因素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仿真计算、对比分析安全投入增加对系统安全水平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建立的煤矿生产中人的安全行为指标水平模型,以求证安全投入与人的安全行为水平的相关性,为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亦有助于政府和煤矿企业科学地明确安全投入方向,降低人因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灰理论中GM(1,1)动态预测模型的特点及其建模过程,并将其应用于企业职工工伤事故频率预测中。经检验,模型的精度良好,预测结果可靠,有利于企业发现和掌握安全生产规律,以及对生产的未来状态作出科学的定量预测。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安全带是有效地预防高处作业人员因意外坠落而受到身体伤害的必要防护装备。本文根据GB6095—2009《安全带》、GB/T6096—2009《安全带测试方法》标准中安全带整体静态负荷试验的要求,对安全带整体静负荷试验机的研制与应用开展一些调研和探讨,希望对从事安全带检验的机构和安全带生产的企业中的科研、检验人员提供一些感性的认知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建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面分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手段,从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安全教育培训、员工权益维护、规章制度管理、作业场所管理及事故管理等方面建立系统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变权综合理论,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模型,并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依法生产经营是对进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的前提,机构与人员设置、作业场所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事故管理、员工权益维护等子体系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所构建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方法和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