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目前缺乏统一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准则的现状,根据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程度,提出了断面、河流、水系水质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WPI指数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了 WPI指数 ,并对其使用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提供了计算 API指数和判定水质类别的 wpix( data,bh,lx)函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在应用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地区特征污染物污染情况说明,补充水质状况定性评价特殊情况说明和变化趋势评价方法的判断优先级别,明确数据修约方式、检出限以下测值的评价方法及水质类别不同而标准限值相同的指标评价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标准指数法、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西藏地区4个典型垃圾填埋场周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填埋场各评价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各填埋场临近地表水环境综合水质均呈现上游监测点优于下游监测点;综合水质现状为尚清洁—清洁;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为工布江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下游监测点水质为Ⅱ类,其他填埋场各监测点水质均为Ⅰ类。各填埋场临近地表水水质现状满足其水域功能区要求,受填埋场污染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质指数法能够量化、直观地反映不同流域、地区或城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运用城市水质指数法测算了江苏省不同流域或地区的城市水质指数。结果表明,相应时段内苏南城市地表水水质略优于苏北城市;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优于淮河流域;城市水质指数变化程度(△CWQI)的统计结果基本为负值,表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长江流域a市△CWQI为正值,表明该市2020年上半年水质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淮河流域总磷水质指数波动范围最大,该流域总磷污染问题较突出,与水质监测结果总体相符。大量数据测算发现,城市水质指数法在应用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时存在数据修约、方法检出限、断面统计基数及现状与变化程度排名倒挂等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参考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调整以及水质自动监测与采测分离手工监测相结合模式的完全确立,每个月产生数百万计的监测数据。为全面支撑海量监测数据的传输、融合、处理、挖掘、分析、表征,构建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与表征系统。通过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智能化数据质量控制、多层级水质评价与统计分析、地图动态数据表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构建了包括数据来源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表征展示层5个主要部分的系统。形成了\"一个融合、两个数据库、三个应用、四个中心\",实现了数据集成融合、数据共享互通、数据统计分析、水质报告生成、地图空间表征、综合大屏展示等6个方面主要功能。应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业务工作,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全面地展现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业务处理、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了基于因素识别、数据选择、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关联分析、模型验证和结果应用流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大数据分析技术路线,列举了4种典型的应用示例。提出,应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大数据分析工作程序,开发大数据分析应用软件,培养大数据分析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现行的国家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研究建立了综合反映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城市水质指数CWQI。方法具有普适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可用于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应用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京津冀经济圈的相关城市进行排名测算,3个经济圈的城市水质指数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总体来说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于珠三角经济圈和京津冀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对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目标。制定了GB383-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新标准有基本项目31项,特定项目45项,对42面有机化学物质指标3项防止富养化指标和2项常规污染控制指标作了较详细地论述,对项目的分析方法亦作了增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论述了目前日本地表水质量标准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内涵和作用,以及监测调查方法和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方法对山西省汾河太原段两个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这几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推荐了一种评价地下水的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发现有如综合评价分值(F值)在水质分级时不连续等问题。本文对此,在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的计算及地下水质量级别的划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方法,不仅完善了该地下水的评价方法,并使该方法对于地面水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饮用水状况卫生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乌鲁木齐市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对该市6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及卫生设施进行监督监测。结果表明,该市居民供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水卫生标准规定,但末梢水和二次供水中余氯合格率偏低,分别为61.02%和45%。二次供水设施使用的防水材料均未按国家规定输涉及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城市道路路网状况及实际噪声监测数据和历史实验数据,对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监测点位布设进行了研究,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末梢水与其水源水的数据“倒挂”现象是影响居民饮水健康的安全隐患。基于末梢水数据“倒挂”现象在新闻报道、政府信息公开及相关调查研究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引起末梢水数据“倒挂”的原因主要包括:监测采样、分析偏差,物理因素和化学、生物反应以及综合因素造成的污染等。提出,在饮用水水源方面,加强规范化管理,保持水源水水质合格并长期稳定;在水处理阶段,选择适宜且安全高效的水处理方式;在水管输送阶段,选择健康的管道材质并合理规划设计、维护输水管网体系;在饮用水使用阶段,加强用水宣传,让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用水习惯。从而逐渐消除末梢水数据“倒挂”现象,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污染应急监测需要的形势下建设国家级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旨在提升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表征能力.该平台系统建成了高频的数据采集体系、快速的数据传输体系、实用的业务系统和观的空间分析系统,为全面提高国家级环境监测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HPLC定量检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表层沉积物中16 种优控PAHs 的总量范围在505~4532.2ng/g (干重) 之间,平均值为2359.4ng/g,属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炭、木材及石油的不完全燃烧;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表明, 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在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沉积物中不存在,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 风险主要来源于低环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地表水中四乙基铅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水中四乙基铅经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柱分离,在280 nm波长处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检出限及测定下限分别为0.02μg/L和0.06μg/L,低于地表水限值0.1μg/L,地表水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地表水和废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4%~82.0%和62.5%~1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