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简述汞污染和控制问题成为环境问题的新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介绍中国燃煤电厂烟气汞监测试点的基本情况。分析江苏省7家燃煤电厂煤中汞及烟气中汞排放水平,提出利用现有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能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汞的排放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过滤法与吸收法联用的采样方法,测定燃煤电厂烟气中Pb,并通过试验考察4种不同的吸收液和4种不同采样流量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ol/L HNO_3、体积分数为5%的HNO_3+10%的H_2O_2和体积分数为1.6%的HNO_3+2.5%的HCl 3种吸收液均对Pb起到良好的捕集作用,且测定结果相近。采样流量控制在20 L/min吸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级撞击采样器(DPI)对燃煤电厂烟气颗粒物测定并分析,试验表明,PM10、PM2.5及PM1在湿除出口/烟囱入口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6 mg/m3~1.47 mg/m3、0.22 mg/m3~1.29 mg/m3、0.17 mg/m3~1.00 mg/m3。分析可知,除尘器后烟气颗粒物PM10中主要是PM2.5,而PM2.5~10占比低于35%;烟气经湿法脱硫后,PM2.5~10的比例进一步大幅降低,经湿式除尘器后,PM2.5~10的占比变化很小,而PM1~2.5的占比大幅降低。监测结果表明,湿式除尘器对烟气颗粒物的脱除效果优于湿法脱硫,而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2种脱除设备的脱除效率均出现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9家燃煤电厂入炉煤中ω(汞)及烟气中ρ(汞)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9家燃煤电厂入炉煤中ω(汞)为54.5~297 ng/g,平均值为139 ng/g,低于我国煤中ω(汞)的平均值(220 ng/g)。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ρ(汞)为0.08~16.97μg/m^3,远低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汞及其化合物标准限值(30μg/m^3)。通过对燃煤电厂入炉煤中ω(汞)与最终排放的烟气中ρ(汞)进行分析,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料衡算法、手工监测数据法和在线监测数据法计算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出口二氧化硫排放量,并对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在线监测法核算脱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选取上海市7家未安装气-气换热器的国控燃煤电厂作为研究对象,从煤质、除尘器、脱硫协同脱除作用以及锅炉工况负荷等方面探讨对颗粒物浓度排放系数 K值产生的影响,得出上述因素通过改变脱硫进口颗粒物浓度值影响 K值,当脱硫进口颗粒物浓度较低、波动范围较小时,其 K值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当脱硫进口颗粒物浓度较高、波动范围较大时,其 K值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市8家国控污染源13台(套)燃煤锅炉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烟气中汞主要以气相部分汞形态存在,其排放值均达标,为0.16~15.9μg/m3,均远低于标准限值;煤质中汞含量与电厂烟气中汞浓度变化曲线的趋势是大致相似,相关系数为0.91;燃煤电厂机组容量、发电负荷越大,汞平均排放因子呈变小趋势;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净化配置对汞的脱除效率最高,达到95.4%。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试技术适用性及可行性,获取燃煤电厂机组碳排放特征,系统比较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碳排放量的差异,对某典型火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开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测试原理及设备二氧化碳排放实测体积分数均较为接近。测试机组CO2实测体积分数为11.28%~14.21%,与负荷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不同负荷下基准氧含量(体积分数6%)基本无变化。测试机组排放量与负荷正相关,使用了缺省值的指南排放量最高,与其他方法排放量相对偏差均值为31.6%;使用入炉煤实测数据的指南排放量差异不大,相对偏差为0.1%;使用入炉煤实测数据的2版指南排放量高于直接测量法,相对偏差均值为4.9%;直接测量各类方法间相对偏差均值为1.0%,其中在线法与手工法间相对偏差均值为1.2%。CO2排放强度与负荷负相关,实验条件下,机组负荷越高,碳排放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气态污染物监测系统的采样系统和分析单元,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对稀释抽取式、冷干抽取式和热湿抽取式3种采样方法,以及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非分散紫外吸收法(NDUV)、紫外差分吸收法(DOAS)、紫外荧光法(UVF)和化学发光法(CL)5种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干抽取式+紫外差分法以及稀释抽取式+紫外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可以较好地符合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南京某燃煤电厂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南京某燃煤电厂330 MW机组,对煤、炉渣、粉煤灰、烟尘、石灰石、石膏和烟气中的汞取样测量,探讨煤中汞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指出,煤经燃煤锅炉炉内高温燃烧后,炉渣中的汞对环境影响不明显;粉煤灰、烟尘中的汞存在富集现象,且随着粒径变细,富集程度加剧;燃煤锅炉燃烧后,随石膏排放的汞占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市8台燃煤机组开展了石膏雨和相关污染物排放监测,考察部分燃煤电厂石膏雨排放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电厂生产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GGH并加热到一定温度,同时对除雾器进行优化的机组烟尘和可凝结颗粒物浓度均较低,石膏雨沉降和液滴均未检出,无冷凝回流液;虽然装有湿式电除尘器和GGH的机组石膏雨沉降未检出,但液滴浓度较高;仅装有湿式电除尘器的2台机组中1台检出石膏雨沉降;对照机组石膏雨沉降和液滴浓度均较高。建议电厂提升排烟温度,同时采取措施消除烟气中石膏夹带,彻底消除石膏雨,在标准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目前燃煤电厂多种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石膏雨和可凝结颗粒物,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将其纳入火电厂排放标准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监测燃煤电厂烟气处理流程中的SO3与H2 SO4.结果表明,布袋除尘进口、出口和烟囱出口的SO3与H2SO4之和(SO3+H2SO4)分别为(29.33±2.30)mg/m3、(25.15±1.63)mg/m3和(12.13±1.26)mg/m3;布袋除尘与湿法脱硫对SO3+H2 SO4...  相似文献   

13.
燃煤锅炉烟气中CPM与水溶性离子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燃煤锅炉烟气可凝聚颗粒物(CPM)与水溶性离子监测采样方法,并应用于北京市典型烟气净化工艺燃煤锅炉排放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中总颗粒物(TPM)基准排放质量浓度最高达82.4 mg/m3,最低14.0 mg/m3,其中CPM占TPM的43.5%~92.2%,水溶性离子对TPM的贡献水平为31.4%~62.2%。烟温对水溶性离子的分布形态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TPM中可过滤颗粒物(FPM)和CPM的分配比例。颗粒物和水溶性离子的排放与烟气含湿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净化工艺和脱硫产物的溶解度及其脱除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某燃煤电厂周边河流中布设15个采样点,监测其中氟(F)、砷(As)和重金属的含量,并评价其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对不同人群所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河流中F、As、Cd、Cr监测值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Hg严重超标;河流中污染物所致儿童和成人健康危害的总风险分别为2.62×10~(-5) a~(-1)和1.76×10~(-5) a~(-1),均高于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 a~(-1),其中As、Cr对儿童的健康危害风险较大,分别为1.69×10~(-5) a~(-1)和9.21×10~(-6) a~(-1),应作为风险决策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超低排放改造后工业源烟气颗粒物排放状况及其组分特征,于2020年1—5月对2家垃圾焚烧企业和2家燃煤电厂外排烟气开展了调查,同步采集外排烟气中的可过滤颗粒物(FPM)和可凝结颗粒物(CPM),测定质量浓度及其离子组分、元素组分,对各组分浓度范围及平均值进行统计评价。结果表明:4家企业外排烟气中CPM和FPM质量浓度平均值的比值分别为30.5,10.3,3.0,0.94,CPM的排放不可忽视;离子分析结果发现,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铵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水溶性离子,在FPM中基本未检出,在CPM中检出且浓度较高;金属元素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的铬(Cr)、镍(Ni)、铅(Pb)3种元素主要存在于FPM中,而砷(As)、汞(Hg)元素则更多地存在于CPM中;CPM中水溶性离子为主要成分,以水溶性离子作为CPM排放的控制因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核电厂应急监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策略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核电厂应急监测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应急监测的概念和范围、基本原则和要求、监测内容、组织管理策略、核事故时序和各阶段的应急监测策略、基础设施和设备需求、采样策略、需要关注的核素及其分析方法、质量管理策略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应急监测策略的分析方法.提出今...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美国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法制化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了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与信息发布实际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需借鉴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以下简称NRC)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建立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公开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明确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管理边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GPRS烟气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采用完全抽取方式的GPRS烟气在线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构成。该系统从功能上分为烟气信息监测监控收集子系统、烟气信息加工及处理子系统和环境管理决策支持及信息发布子系统,结构上分为监测点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监控中心包括省级监控中心和市级监控中心,监测点包括仪器分析单元、控制单元和通讯系统。指出基于中国移动GPRS/GSM的烟气数据监控系统具有建设使用成本低、监测监控范围大、积木化结构、技术先进和数据并行收取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