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化工业大省对经济的贡献率大,污染物排放量也大,这似乎成为一种定式。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减排形势自然十分严峻。为确保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从根本上改善全省环境质量,辽宁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全面推进污染减排。2010年上半年,辽宁实现承诺,2项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01%和107%,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新思路新举措新业绩更积极推进了以环境优化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辽河是辽宁的母亲河.辽河流域是辽宁省人口密集区、城市集中区、工业集群区和经济发达区.2008年以来,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把治理辽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检验标准,向全省发出了打赢辽河治理攻坚战的动员令,要求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十一五"辽河流域污染防治任务,并实现干流城市段景观化.  相似文献   

3.
造纸废水的长期排放.导致洞庭湖整体水质下降.局部水域甚至出现劣Ⅴ类水质.直接威胁饮用水源安全。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对洞庭湖区造纸企业的污染整治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大决策,全面推开了沿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战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部署2012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由于2011年的节能减排完成状况并不理想.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以上.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氨氮排放量下降1.5%.氨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的节能减排目标.鉴于北京之外的其他地区氨氧化物减排压力很大.国家正在拟定适当提高氨氧化物等污染排放收费标准。此外.2012年将要开展碳交易与节能量交易试点.全面推进低碳发展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作通讯》2008,(9):I0010-I0032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污染减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前三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t标准煤。  相似文献   

7.
WASP水质模型在辽河干流污染减排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WASP模型对辽河流域实施水质改善方案后水质的变化进行模拟,以辽河干流铁岭段水质指标COD为例,结合流域污染削减目标寻求合理的减排任务分配方案。结果袁明:根据不同季节灵活地分配减排任务,辽河干漉铁岭段年削减COD1.74—2.49万吨可使其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迭到减排耳标。  相似文献   

8.
辽河化学需氧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年水质监测数据和水文资料为基础,分析COD和流量、悬浮物之间相关性,阐明悬浮物对辽河COD贡献的变化。辽河自2000年开始,流量显著下降,西辽河输沙量的减少,悬浮物对辽河COD的贡献下降;通过对比辽河和典型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的浑河COD、DO和BOD/COD比值,分析主要支流COD变化,辽河近年污染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开始,辽河流域水质全面持续好转。2009年一季度,辽河流域干流仅福德店和三合屯断面超标,超标断面数同比减少8个;干流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在8.6%~79.4%之间,其中朱尔山、马虎山、红庙子和盘锦兴安4个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降幅均在80%以上。4月,辽河流域干流仅兴安一个断面超标,4条干流全河段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平均下降33.7%。辽河治理成效显著,和污染企业关停、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治理“三大工程”的实施有直接关系。但不断推进辽河水质快速持续改善的根本,更多的还是依靠对环境管理机制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省委、省政府把治理、保护好辽河和恢复辽河生态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重大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6年起,辽河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后,辽河治理不断取得新突破。2009年实现了干流水质COD消灭劣V类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一五"治理目标;2012年实现辽河从重度污染向轻度污染的转变,摘去"重污染"的帽子,提前三年实现治理目标。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环境工作通讯》2008,(11):I0008-I0010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污染减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经初步核算,2010年COD和S0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7万吨和6.5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9.7%和43%,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减排对环境改善明显,珠江广州河段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均有所下降,COD年均浓度从2005的20.7毫克/升下降至2010年的13.6毫克/升,下降幅度达34.3%,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大气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SO2从2005年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10年的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7.7%,空气质量持续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13.
以"双三十"为龙头,强力抓好总量控制,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污染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始终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张云川书记、胡春华代省长多次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强调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拒绝任何理由.2008年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污染减排各项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08,(9):F0002
2007年.经过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国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双双出现了下降,但减排工作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造纸行业废水占工业废水的18%左右,COD排放量占工业排放量的32.6%,造纸行业的污染减排是减排工作的重点之一。为进一步明确造纸行业减排工作形势,共同探讨造纸行业减排难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辽宁省"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减排工作的环境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辽宁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下降18%的同时,二氧化硫环境浓度下降了21.6%,酸雨污染有所改善。同时,二氧化硫长期浓度与排放总量呈正相关;热电建设与燃煤锅炉脱硫是降低辽二氧化硫环境浓度的有效手段;控制酸雨污染必须全面有效控制致酸物质排放。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以奥运为契机,把污染减排作为“硬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采取坚决措施确保完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日前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近日联合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考核工作。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严控、严治、严管污染源,全面减少污染增量,深入治理污染存量,是大幅减少排放总量的根本路径。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涵,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改革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企业总量与区域总量相结合的控制模式,深入推进治污减排。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中,45.46%的COD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13.64%,Ⅲ类水为18.18%,其余为Ⅲ类以下,水质超标监测点位多位于辽河一级支流.16.67%的氨氮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8.33%,Ⅲ类水为16.67%,Ⅲ类以下占比为58.33%.总氮监测数据显示,辽河流域58.33%的监测点位超Ⅴ类标准,总磷监测超标率为16.67%.从COD和氨氮污染特征看,支流污染是辽河流域重要的污染来源;总氮、总磷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源和城市生活源.基于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提出流域水环境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污染减排是全国"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对安徽省污染减排现状形势及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把招商关、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污染监控和各项治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等实现污染减排的措施,强调了实行清洁生产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