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水样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库仑法对天然水样、自来水及工业废水中的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进行了测定。对比柱吸附法和振荡吸附法分析结果,表明柱吸附法在系统空白值、方法检测限、回收率和精密度方面都要优于振荡吸附法,其方法检测限为7·07μg(Cl)/L,回收率为99·3%~104·2%。去干扰实验表明,加入适量的亚硫酸钠溶液可以有效消除游离氯对AOX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微库仑滴定法测定水质中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方法,考察3种活性炭柱对于空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OX的检出限为2.19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80%,纯水中高、中、低加标回收率在92.5%~107%,新疆棉浆粕企业废水中加标回收率为96.0%~101%。实验室空白也只有新购开封的耶拿原装活性炭小柱能满足标准要求的空白值(<30μg/L)。  相似文献   

3.
以可生化性差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混凝加强化吸附的强化物化的处理方法和对应的工艺流程,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强化物化处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使用振荡吸附-压滤模式,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中活性炭的用量、活性炭污泥混合物的洗涤方式和卤化氢气体的吸收方式,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法测定污泥中可吸附有机氟化物(AOF)、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Cl)、可吸附有机溴化物(AOBr)和可吸附有机碘化物(AOI)的分析方法。污泥中AOF(以F计)、AOCl(以Cl计)、AOBr(以Br计)和AOI(以I计)的检出限分别为0.7,0.6,0.5和7.0 mg/kg。AOF、AOCl、AOBr和AOI的加标回收率为79.9%~119%,相对标准偏差均<10%。使用该方法检测上海市嘉定区4座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OF、AOCl和AOI在4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均有检出,其中AOI的质量分数最高,为178~336 mg/kg,AOCl次之,为68.8~123 mg/kg,AOF的质量分数为58.3~142 mg/kg,只有一种污泥中检测出AOBr,质量分数为86.1 mg/kg。该方法线性范围良好,精密度和正确度好,适用于检测污泥中4种可吸附有机卤素。  相似文献   

5.
微库仑法测水样中可吸附有机卤素(AOX)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影响非常显著。DOC对微库仑法2种前处理方法(双柱法和振荡法)的影响差异很大。双柱法受DOC影响较小,当DOC浓度小于1 000 mg/L时,AOX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4.0%~104%。振荡法受DOC影响较明显,随着DOC浓度的升高,AOX回收率持续下降,当DOC浓度达到1 000 mg/L时,AOX加标回收率下降至72.1%,但DOC浓度小于100 mg/L时,AOX加标回收满足方法要求。进一步研究发现,DOC对振荡法的影响主要由于竞争吸附降低了活性炭对AOX的吸附容量,而非吸附速率,虽然增大活性炭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DOC对AOX测定的影响,但对样品进行稀释是减少DOC影响的最简单高效的办法。同时,DOC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卤代物影响不同,有机溴受DOC影响程度小于有机氯。  相似文献   

6.
水中可吸附有机硫的测定--库仑滴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智能测硫仪,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硫在高温空气流中燃烧、分解,定量地转化为二氧化硫,用库仑滴定法测定。水中无机硫化物的干扰用乙酸铜均匀沉淀法去除。  相似文献   

7.
采用振荡吸附处理土壤样品,用微库仑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OX)。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以提高AOX的提取效率,上述两种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5.3 mg/kg和16.3 mg/kg, 4-氯苯酚作为标准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2%~95.0%和77.7%~80.2%。两种方法测定实际土壤样品中AOX,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5.4%~19.2%。GSS系列标准土壤试验结果表明,振荡吸附处理样品,用微库仑法和离子色谱法在测定样品中AOX时测定结果区别不大,土壤中AOX含量与卤素含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用对氯苯酚固体和市售对氯苯酚标准溶液分别配制成2种可吸附有机卤素(AOX)标准溶液和标准样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对氯苯酚固体配制的AOX标准溶液,其分析曲线和带标分析结果良好,检出限为6.6μg/L,加标回收率为80.1% ~106%;使用市售对氯苯酚标准溶液配制的AOX标准样品,其测定结果均在参考不确定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预处理水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炼油厂生化曝气池进、出水,腈纶厂干法纺丝废水及其经SBR小试处理的出水中二氯甲烷可萃取的有机组分,并半定量地评估了生化处理对这些有机组分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炼油厂生化曝气池对酚类及芳烃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较好,而长链脂肪烃的去除率相对较低;腈纶干法纺丝工艺废水中可萃取的有机组分主要为N,N二甲基甲酰胺,其相对含量大于95%(m/m),该废水经SBR小试处理后,原水中各种可萃取的有机化合物均得到分解,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不能全部彻底地转化为CO2和水。  相似文献   

10.
造纸废水的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述了国内外造纸废水常用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介绍了处理造纸废水的新技术,以及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中汞监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日合作 (JICA)项目资金 ,对测定地表水中汞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水样的保存和处理 ,水样的消解 ,测汞的冷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 33个环境监测站的样品考核 ,发现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比 ,偏高的数据达 75 %以上。提出了用 1%H2 SO4 和 0 1%K2 Cr2 O7保存水样最好 ;高锰酸钾 -过硫酸钾消解法适用于消解含有机物、悬浮物和组成复杂的废水样 ,高锰酸钾 -硫酸消解法适用于消解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废水 ,溴酸钾 -溴化钾消解法适用于消解地表水和含较少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研究表明 :尤以硫酸 -高锰酸钾 -过硫酸钾消解体系消解地表水和废水效果良好。对冷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中影响汞测定的因素 ,如空白值高、干扰物的消除、载气种类和流量、反应瓶体积和气液比以及反应时间等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于2021年对镇江市3家典型污水厂水样开展微塑料调查,采用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对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检出14种微塑料,其中聚乙烯(PE)占比在40%左右,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占比在5%~40%,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阿维菌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废水中阿维菌素含量的方法。以二氯甲烷作萃取剂萃取废水中的阿维菌素,以甲醇 H2O(88 12)为流动相、Spherisorb C18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在波长为245nm时测定。阿维菌素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r=0.9948,线性范围为0.025~0.100mg/ml;水样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6%,加标回收率为75.8%~87.6%。  相似文献   

14.
使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广西 3 个污水处理厂(P1、P2、P3)中 17 种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结果显示,共检测出 10 种PFASs,检出率为 33.3%~100%.进、出水中PFASs质量浓度分别为 32.0~86.4 和23.0~39.6 ng/L.全氟丁烷磺酸(PFBA)、全氟戊酸(PFPeA)和全氟辛酸(PFOA)是进、出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对PFASs的去除率为 49.0%;改良型序批反应器(MSBR)工艺对PFASs的去除率为 72.2%,氧化沟工艺对PFASs的去除率为 25.0%.P1 和P3 进水中的PFASs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P2 进水中的PFASs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P1 出水中的全氟十二烷酸(PFDoDA)对纳污河流的鱼类和水蚤构成高生态风险,对藻类构成中等生态风险,P2 和P3 出水对纳污河流构成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2020年3月2日—2021年2月28日在安庆市政务服务中心楼顶设置监测点,手工采集PM2.5样品,运用多波段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分析样品中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利用OC/EC法、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和可能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安庆市手工采样期间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45.9±28.1)μg/m3,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0±3.4)、(1.4±0.6)μg/m3,在PM2.5中占比为17.4%、3.1%。四季O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9.7±4.2)μg/m3 >春季(9.0±2.5)μg/m3 >秋季(8.3±2.9)μg/m3 >夏季(5.1±1.6)μg/m3,E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1.7±0.5)μg/m3 >春季(1.7±0.6)μg/m3 >秋季(1.3±0.4)μg/m3 >夏季(0.8±0.3)μg/m3。OC/EC范围为3.11~12.14,平均值为5.83,表明安庆市存在二次有机碳(SOC),SOC均值为(2.89±1.94)μg/m3,分别占OC和PM2.5浓度的36.1%、6.3%;四季OC、EC相关性不显著,r均小于0.85,说明安庆市的碳质组分较复杂;在不同空气质量等级条件下,O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E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发现,道路扬尘、燃煤、柴油车尾气是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