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工业污染源档案检索工具的选择及著录方法档案的检索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就工业污染源档案而论,应编制什么样的检索工具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呢?我们对档案内容进行了分析,调查了专业人员利用档案的角度和要求,从分析和调查的结果上看,工业污染源档案检索工具选用书本式、卡片式两种为宜(下章专门论述)并分别从案卷目录、行政区划、隶属系统、行业分类、纳污水系5个方面进行编制检索。工业污染源调查档案涉及的范围广,形成  相似文献   

2.
天门市的工业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据统计,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88家,其中乡镇企业就有660家,占99%。据调查,全市660家乡镇企业中,有“三废”及噪声污染的为374家,占55%。天门市乡镇工业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污染源多,面广。二是污染物种类多。三是局部污染相当严重。四是治理污染难度大。五是资源能源浪费大。  相似文献   

3.
孙继超  邱如稚  刘用 《青海环境》2013,(4):181-183,190
文章以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为基础,建立污染源“一源一档”管理体系,并基于减排数据建立青海省污染源档案,可实现对污染源的档案化管理。建立减排相关数据综合分析体系,对青海省总量减排、污染排放、自动监控等减排相关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以及深度数据挖掘分析,可为环保部门提供信息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全国首次工业污染源调查从1985年开始,1988年4月结束,先后投入85万专业工作者,调查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台湾除外)的2300多个县,40多个工业行业,168000工业企业,取得了3000多万个调查基础数据,建立了全国第一代工业污染源档案。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建档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但工业污染源档案管理只是刚刚纳入轨道。为了保护与巩固调查成果,保证调查成果信息的及时开发利用,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源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效益。具体设想如下: 一、建立健全工业污染源补报送制度,定向、定内容地收集污染源变化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91年底,已有乡镇企业1907万家,从业人员9609万,创产值11621亿元,利税1188亿元。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已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对一些经济效益好,污染严重的行业,如何有效地加强管理,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一大难题。例如乡镇企业的小造纸、小硫磺就属此类。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全国每年纸产量的40%、硫磺产量的65%需来自乡镇企业。小造纸、小硫磺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从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看: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通知明确要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理分布情况,了解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并明确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均属普查对象。具体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吉林省政府开展了吉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是普查全面实施阶段,"在生态环境部29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洪亚雄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完成清查建库和试点工作,明确普查调查对象和调查技术方案,下半年将开展并完成入户调查、数据填报等工作,形成数据库,建立并逐步完善各类污染源档案。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依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07—2009年开展。"经过10年,环境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污染物排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工业污染源档案是指在工业污染源调查活动中形成的,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且按照一定归档制度作为真实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文字材料、报表、原始记录、图件、监测资料、调查报告、技术总结、照片、声像材料以及最后成果等技术文件材料。开发工业污染档案信息资源,是科学分析、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的迫切需要。以前我们对本省、本市的污染源不清、污染物构成不清、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的影响不清以及污染的变化趋势不清。因此,无从掌握其变化的规律,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调查的目的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规模和速度等方面的决策失误又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可以说工业企业(含乡镇企业)是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和污染源。工业企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运城市.早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城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地发展,目前已发展到1040家.产值达23734.7万元/年。主要以砖瓦、造纸、化工、冶炼、石灰、建材、食品等行业为主,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运城市经济的腾飞。但同时也对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环保工作出现了新情况,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该市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抓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成效。1991年取缔立法小炼油45家,搬迁两家小化工厂,取缔一家小电镀厂,治理废水污染源18个,…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各地加快了企业改制的步伐,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乡镇企业应结合改制工作,抓住机遇,促进乡镇环保工作的发展。一、搞好环保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在我国,大多数的乡镇企业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都比较混乱,造成污染源点多、面广,给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要在编制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编制与之配套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在专项规划中,充分考虑经济、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综合平衡,形成农田板块化、工业集约化、市场专业化、居住组团化、环境园林化的“田园都市”,使小城镇和农村…  相似文献   

13.
污染源管理是环境监管的重点,信息化是提高污染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阐述污染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污染源管理信息来源及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提出加强基层环保部门污染源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为污染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三明市从1980年试行征收排污费至今,排污收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征收范围从重点污染企业扩大到乡镇企业,征收行业从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扩大到城市娱乐场所、生活噪声、饮食服务行业的生产废水等。征收单位数量从6个扩大到1997年最高数4964个,年收费额从33.81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786.60万元,全市累计征收排污费2175801万元。征收排污费为治理污染源筹集了大量的补助资金,1980~1990年间利用环保补助资金1650万元,完成了120个治理项目。1991年环保补助资金改革为污染源治理专项资金贷款,1991年至1998年共安排…  相似文献   

15.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全面加强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实现污染源监控法制化、定量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西宁市医疗单位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工作在时间上处于全国前列。文章就西宁市医疗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是地下水污染防治中一项重要内容,能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污染危害等级数据。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在收集污染源统计资料并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基础上,筛选单个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毒性(T)、污染的可能性(L)、污染物从污染源可能释放到地下水体的量(Q)3个定量指标,利用评分指数法获得单个污染源荷载风险等级值。利用GIS软件插值法编制8种类型污染源荷载等级分区图,根据各类污染源权重指标分区计算,最终得到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综合分区图,并将天府新区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分为5级。研究表明集中式工业园区对污染源荷载等级的贡献最大,二者具有高度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数据要反映污染源水质的真实状况,污染源水质采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要取得真实的、能反映污染源状况的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样品,要从采样人员持证上岗等多方面加强管理。环境监测数据要反映污染源水质的真实状况,污染源水质采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若采样人员采集的水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污染源水质的实际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室分析得再准确,实验室质量控制工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在环境中积累造成的,而工业污染源——各种类型的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防治环境污染必须重视污染源调查这项基础工作,只有通过污染源调查,准确、系统地掌握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和排放规律,才能正确地选择污染源治理方案,制订可行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开展污染源普查是石油石化企业摸清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加强污染源监管、防控环境风险、制定环保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对石油石化企业在污染源普查过程中存在的对污染源普查工作认识不到位、普查数据填报质量差、污染源档案管理松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做好过程控制、加强和规范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标准年限制是指根据同一行业不同时期的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污染物控制技术水平,制定出不同的老污染物和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标准。凡在标准发布实施后立项的新、扩、改建项目,都要按当时该行业的新污染源排放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投产后即执行新污染源排放标准。保持老污染源和新污染源两种标准同时并存,并且规定新污染源排放标准的实施起止年限(一般以五年为限)。新污染排放标准实施期限一满,即转为老污染源排放标准,同时发布实施新污染源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