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膜、柱串联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立了用膜-柱串联固相萃取(SPE)技术,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和荧光检测器串联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水中EPA优先监控的16种PAHs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行研究制作的采样装置采集环境空气(包括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用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检测。并就PAHs在大气环境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快速分析水中多环芳烃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等梯度淋洗,荧光检测器实现了水中七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快速分析,七种多环芳烃的分离效果好,无基线漂移,样品分析时间短,一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小于20分钟。七种多环芳烃分别为:荧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柱净化(SPE)、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联合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选择以正己烷/丙酮(1+1,V/V)作为ASE提取溶剂,提取液经SPE硅胶小柱净化,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进行洗脱,洗脱体积为10 m L,洗脱液经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过0.22μm有机滤膜,用乙腈定容至1 m L,最后用HPLC-紫外检测器对提取液中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土壤中16种PAHs的方法检出限为2.8~4.9μg/kg,加标回收率为81.9%~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5%~6.2%,完全满足土壤中PAHs分析的质量控制要求,该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强,适合于土壤样品中16种PAHs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连续流动-固相微萃取富集、气相色谱测定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探讨了流量和溶液体积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在0μg/L-4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8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为0.05μg/L-0.5μg/L,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7%,加标回收率为87.0%~112%。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萃取富集河水样品中15种多环芳烃(PAHs),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和仪器条件,使该方法在10.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方法检出限为3.70 ng/L~27.2 n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7次RSD在10%以内,空白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39.3%~109%。 相似文献
9.
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微波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组分的方法,详尽地叙述了土样预处理过程。当土壤样品取样量为10g时,在荧光检测器上响应的组分检出限为1-10ng/kg,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上响应的组分检出限为0.25-0.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4.3%-93.3%,回收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为2.8%-5.8%,精密度较好。方法简便、灵敏。 相似文献
10.
11.
总结了底泥中多环芳烃 (PAHs)提取的处理流程和国内外多种提取方法 ,比较了几种在我国较为常用的提取方法的效率。同时还提出了PAHs分离纯化的方法和步骤 ,并指出了提取过程中影响实验回收率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郑州市2004年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环境空气中15种优控PAHs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98ng/m3,强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0%,其浓度范围为1.56~136ng/m3.PAHs类物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不同功能区变化趋势为工业区>混合区>交通密集区>文化区>对照区.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东西湖农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汉市东西湖农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调查表明,除紧靠马路边、居民区的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浓度高于荷兰制定的土壤修复标准之外,其余地方均在此标准值之内,其中主要是高环多环芳烃含量超标严重。证明了汽车尾气所排放的多环芳烃要高于居民日常生活的排放量。多环芳烃在水平方向上的迁移存在色谱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高压液相色谱仪作为样品分析手段,对C18键合相吸附剂富集饮用水中苯并(a)芘回收效率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系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优化的样品富集和样品分析条件下,该方法具有快速、安全、高效和低耗等优点,在绝对进样量0025~03mg之间,线性良好,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ng/L,同时准确度和精密度也得到很好地控制。另外,该方法在自来水及其源水的样品分析中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RR和L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藻毒素(MC-RR、LR)标准样品,并绘制了标准曲线,藻毒素浓度在0~5mg/L范围内,HPLC峰面积与藻毒素进样量呈线性关系,RR和LR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6和0·9992,表明该方法可靠、灵敏度较高。对毒素的富集方法及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藻类高发期的7~10月份,通过固相萃取(SPE)法对T市饮用水中的MCs进行浓缩富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标准曲线测出MC-RR和MC-LR值。结果显示,T市高藻期饮用水中含有MCs,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提取水中10种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对比了这两种提取方法的测定结果、经济成本、花费时间及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逐步用固相萃取法取代液?液萃取法提取水中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19.
宣威市和富源县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北部,是全世界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在不通风的房间内燃烧烟煤做饭或取暖造成了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燃煤造成的污染物中是导致两地居民肺癌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多环芳烃是最可疑的致病因子之一。2008年1月,分别用聚胺脂泡沫和玻璃纤维滤膜采集了当地9个点位室内、室外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物相中的多环芳烃,同时采集了对应点位的土壤样品。通过对样品的分析,考察了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特征以及来源。结果证明,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污染,室内污染显著高于室外,然而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室外污染同样不可忽视,主成分分析结合比值法证明,当地室内外多环芳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煤炭的燃烧。对空气颗粒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进行了比较,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