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颁布文件要求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要逐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生态学在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社区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在全国已经蔚然成风,关于绿色社区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兴起,成为建筑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它平衡了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可行的具体应用。本文分析了绿色社区的基本内涵,指出绿色社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而阐明长沙市芙蓉区绿色社区的创建情况,最后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创建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保护生存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提高人居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会形象是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基层社区的有效途径。我区许多地方近年来也纷纷在社区(小区)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本文就绿色社区的创建、涵义、社会意义和发展等方面作简要的阐述和概括。  相似文献   

3.
绿色社区的理念及其创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色社区是城市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绿色社区的概念,阐述了绿色社区与传统社区的主要区别,并从绿色设计,绿色消费与绿色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社区创建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近几年经济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成为江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江苏省环保厅颁布文件要求在各主要市大力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在分析了绿色社区的基本内涵之后,指出绿色社区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南京市社区环保建设考核标准,提出绿色社区环保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绿色社区"创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创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的背景为提高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创造清洁、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2000年青岛市在市内七区开展了以创建10个环保达标街道办事处、100个环保达标居(家)委会和1000个环保达标楼院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环保达标“十、百、千”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市涌现出一大批环保达标街道办事处、居(家)委会和环保达标楼院,广大群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率和支持率大幅上升,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州市荔湾老城区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老城区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部在“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把绿色创建工作列为环保宣教工作的重点之一。原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制定的“十一五”绿色社区创建目标是:进一步开展以城镇居民为主体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扩大创建规模,提高创建水平,完善绿色社区创建指标和评估体系,规范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绿色社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社区建设在中国刚刚起步 ,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 ,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是创造绿色文明的热切呼唤。建设绿色社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天津市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原则,深入扎实推进环境教育工作。特别是2012年《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全市环境教育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和全民化的进程,全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也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为全市共筑生态城市、建设美丽天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创建绿色社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绿色社区的概念,阐述了绿色社区与传统社区的区别,以及创建绿色社区的重要意义。并从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社区创建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绿色大学的定义与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创建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旨在把绿色理念全方位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社会事业之中,目前主要有绿色学校创建、绿色社区创建、绿色饭店创建、绿色医院创建等。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高等学校是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的重要阵地,是培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专门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和技术支持的重要力量。因此,"绿色大学"的创建是时代赋予大学的新的历史使命,是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及思想渗透到大学的各项工作之中,并使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生态文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责任和国际义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建设"绿色大学",还可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对于"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城市"等倡导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相关行动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创建的相关工作,"绿色大学"的创建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关于绿色大学方面的基础与实务研究也在各大学蓬勃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一直以来专注于"绿色大学"的各方面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本刊将结合其研究成果,分期探讨绿色大学创建的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社会学和政策学原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实践,从创建绿色社区的背景、绿色社区的有关概念、创建绿色社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绿色社区的指标体系框架和创建绿色社区的主要方法等5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进行了讨论。文章对即将在我区全面开展的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的思路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澜  徐威 《福建环境》2003,20(5):43-47
该文阐述了绿色社区的内涵和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的意义,提出了基本条件、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等五类23项省级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并探讨了创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各"安全社区"建设还都没有考虑地震安全建设,而地震安全已经是当今城市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在北京市昌平区积极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与合作研究,探索出了"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内容和评估标准,为制定全国"城市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任守祯  简锦沂  单力 《环境》2005,(4):62-63
在荔湾.创建“绿色社区”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崇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新风尚.而“绿色社区”也成为荔湾人和谐发展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中,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风雨亭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他们通过"两个有机结合"——政府与企业、居民有机结合;社区与辖内企业、旧城区物业管理部门和业主三者之间有机结合这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多方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使风雨亭"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好的成效.2006年风雨亭社区被评为广州市"绿色社区".同年7月,该社区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称号,这是广州市首个获得该项荣誉的社区.现在他们正在朝着省级、国家级"绿色社区"的目标快跑向前.  相似文献   

18.
文飚 《环境》2003,(6):26-26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都府、三眼井、凉亭坊及流花桥社区,纷纷递交申请,竞相申报省级绿色社区。都府等四个社区是越秀区绿色社区建设中的优秀代表,它们各具特色。位于东风街的凉亭坊社区是八十年代改造的老城区,该社区分别建设了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和群众体育活动区等设施,在老城区成功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具有代表性。位于广卫街的都府小区是越秀区开展社区建设的典型,在广州市老城区中率先推行  相似文献   

19.
李成金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248-250
从云南环境宣传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在云南创建“绿色社区”的现实意义、必要性,并提出了创建的评选标准细则和评选的基本办法,为今后云南创建“绿色社区”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沿海环境》2002,(12):16-17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绿色社区是指自主建立并长期保持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绿色社区的核心要素是社区环境管理体系,是社区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社区管理机构而另外设立,而应将环境管理纳入居委会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有必要的机构、人员、资金、设施保证,有环保宣传和具体环保行动,有自查、纠正和改进机制。创建绿色社区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以人为本、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控制扬尘、汽车尾气、脏乱差、能源资源浪费等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