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炼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的储焦池区域存在严重的恶臭污染,针对此现象,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储焦池切焦水进行了分析,结合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谱库检索对VOCs种类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芳香烃和含氮化合物为造成该切焦水恶臭污染的主要分子标志物。建议对这两类物质重点监测并加强管控,同时建议对延迟焦化装置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处理周期前后污泥、蚯蚓重量,以及有机碳等指标的测定,对污泥处理系统进行了物料衡算;生活污泥经蚯蚓处理后,干重降低了28%,有效的实现了减量化,有机物质总量削减了57.14%,稳定化、无害化效果显著。同时结合蚯蚓生物处理污泥系统原理,基于冬季有机碳等指标的检测数据,确定本系统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为一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与反应器模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城市污水处理存在"重水轻泥"的问题,在众多干化技术中,热干化能快速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实现减量化。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的污泥热干化工艺及应用情况,对干化过程中污泥的水分、热值、黏性、尾气、冷凝液变化以及污泥干化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污泥干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清罐期间产生的罐底油泥处理处置困难的情况,采用"三泥"脱水装置进行油、泥、水三相分离处理。介绍了工艺流程,将剩余活性污泥和罐底油泥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烧杯实验,结果表明,当两者比例为3∶1时沉降效果最好,渣层薄、水层厚,罐底油泥中的悬浮物等杂质被吸附得比较完全。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脱水处理后油泥含水率由95%左右下降到约70%,减量率约为84%。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生产的地面配套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混凝沉降罐和自然沉降罐,以及高效沉降分离设备都需要定期排泥,同时存在如何将处理工艺中过滤设备截留的大量杂质分离出去,从而提高系统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和处理后的水质达标率的问题。文章就上述问题通过试验和技术比较,确定了污泥杂质→污泥沉降浓缩→二相卧螺御料式离心机→外运的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技术,解决了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污泥回收问题,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大大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和效率,以及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   

6.
新疆油田含油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油污泥是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文章对原油处理系统及采出水处理系统的含油污泥进行了理化性质及成分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油田污泥中植物营养成分含量较低;重金属含量较低,低于GB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通过对其特性的系统分析,发现油田污泥的一些共性,为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国外对钻井废物管理遵循的废物处理数量最少化、毒性最小化的4R0管理原则,论述了降低减少钻井固废毒性的措施,并从钻井固废源头减量化、过程控制减量化、再回收和再利用减量化以及末端减量化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减少钻井固废产生和处理量的技术及管理处置措施,对油气田环保工作者和相关决策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磁分离-板框脱水"工艺进行污泥处理试验,研究了磁分离机处理炼油厂"三泥"的效果。结果表明:经磁分离机处理后的污泥再经板框压滤,含水率降至60%,脱水后的污泥加入固化剂干化。该工艺产生的滤液清澈,泥水分离速度快,石油类和COD去除率高,且工艺简单,占地小、投资少,运行维护简便,处理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冀东油田柳一联在2010年采用"絮凝-离心脱水浓缩-超热蒸汽干化"技术新建了一套含油污泥装置。该装置分为浓缩、离心脱水和干化三部分。浓缩部分主要包括体积为200m3的两具锥底浓缩罐;脱水部分主要包括一台卧螺离心脱水机,能力20m3/h;干化部分主要包括超热蒸汽发生器和双旋风分离器等,泥饼干化能力350~500kg/d。处理以后的污泥体积缩小上百倍,含油小于1%。分析和总结装置的技术特点,为以后建设同类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出焦逸散烟尘的治理技术,并根据出焦工序的特点,提出将出焦除尘系统与炉头除尘系统进行整合的技术,即"二合一"技术。该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出焦逸散烟尘的治理水平和降低焦化企业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难点,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针对某石化厂含油污泥的特点提出了"调质机械脱水、干化减量化、热裂解"3种技术的组合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石油类物质含量低于0.01%,符合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处理后含油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处理约2 000m3含液率85%的含油污泥,回收油品量约100t。  相似文献   

12.
洗毛碳化废水处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科研课题,目前国内外尚无突破性进展。本文介绍从改革洗毛碳化工艺入手,采用多系统综合处理废水的试验结果。实验证明,经除泥渣和提取油脂后的废水,可循环使用至三天,节约了软水、蒸汽、洗剂、助剂,减少了排放量,降低了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费用支出略有盈余。最终将废水纳入二级处理系统,力争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高功率激光装置散热要求,综述了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热管冷却、喷雾冷却、冲击射流冷却、微通道结构等典型高热流密度散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现有冷却技术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发现,喷雾冷却、冲击射流冷却、微通道结构是三种非常有效的冷却方式,为处理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系统介绍了焦化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法、高级氧化法和生物法等常见方法。对焦化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阐述:物理化学法处理效果较差并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高级氧化法成本高;生物法成本低效果好。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尚存在处理成本偏高、功能性微生物活性耐受性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sox是垃圾焚烧发电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要控制s02的排放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烟气净化技术,如干法烟气净化技术、旋转喷雾半干法、流化床半干法和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净化技术等。旋转喷雾半干法是有效的烟气净化技术之一,雾化器作为旋转喷雾半千法的关键设备,其雾化效果直接影响到吸收剂的利用率及硫化物的去除率。喷雾液滴粒径大小是衡量雾化器雾化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尾气中硫化物脱除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某炼厂“三泥”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三泥”装置工艺优化技术方案,通过改造活性污泥滤 液和浮渣滤液沉降分离流程,实现两股滤液分别沉降,延长沉降时间,提高了活性污泥、浮渣离心脱水率,减少了干化污泥的产生量,间接提高了污水处理质量。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数据表明:活性污泥含水率下降18.0%~26.4%,浮渣含水率下降19.9%~26.8%;与改造前水质污染物检测浓度相比,COD去除率平均达到80.0%,悬浮物去除率平均达到95.6%。  相似文献   

17.
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岩  周恭明 《环境技术》2004,22(1):39-42
针对当前污泥处理遇到的环境标准日益严格和污泥量急剧增加的矛盾。指出今后污泥处理的方向应当是以减量化为主,资源化和无害末端处置为辅;并对当前污泥减量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应用上的概述,同时对将来减量化的发展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出于城市环境治理的需要,各地越来越重视对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但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只有从长远、整体考虑,才能最终实现最优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特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油污泥的性质决定其处理工艺及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通过对某油田原油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含油污泥的理化性质及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含水率、挥发固体、灰分、硫含量、pH值的测定方法,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含油污泥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针对这一不足,研究污泥减量技术并提出未来污泥减量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紧迫。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但该方法一直存在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弊端,其剩余污泥产生量达到污水处理量的0.3%~0.5%(按含水率97%计),产生量十分惊人,目前对剩余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可占整个污水厂投资及运行费用的25%~65%,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面临的沉重负担。因此,如何使污泥处理达到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及减量化,将是今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急需关注的重要课题。污泥减量化是指通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的手段,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向外排放的生物同体量达到最少。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