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上海市9个环境空气监测国控点2001-2003年的SO2、NO2和PM10监测数据,按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3种空气污染物的日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对环境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为大气扩散条件的时间变化影响和污染源排放的时间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焦作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相关性,对2015—2017年焦作市4个国控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7年城区环境空气污染SO_2、NO_2、CO、PM_(10)、PM_(2.5)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大气污染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PM_(10)、PM_(2.5)、SO_2、NO_2、CO的浓度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空气质量指数也在冬季达到最高值; O_3浓度则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017年焦作市沙尘天气共计36 d,严重影响了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由PM_(2.5)与PM_(10)的比值说明大气颗粒物污染以PM_(2.5)为主。通过SPSS软件分析,SO_2、NO_2、CO、PM_(10)、PM_(2.5)浓度间呈两两正相关,O_3浓度与NO_2、CO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2013—2015年,天津市臭氧(O_3)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污染状况略低于京津冀区域的其他城市。O_3浓度春、夏季高,冬季低,高值主要集中在5—9月,浓度从早上06:00开始升高,至中午14:00达到峰值。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西部和北部地区,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污染相对较轻。O_3浓度在温度303 K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下或西南风为主导时较高。VOCs/NOx比值低于8,O_3的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芳香烃类和烯烃类对天津市O_3生成贡献最大,其中,乙烯和甲苯为O_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物种,其次为间/对二甲苯、丙烯、邻二甲苯、异戊二烯、反-2-丁烯、乙苯等,通过控制汽车尾气、化工行业及溶剂使用等对O_3生成潜势贡献大的VOCs排放源可有效控制天津市O_3污染。 相似文献
4.
黄河兰州段水体污染物变化规律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和梅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2,15(2):101-103
通过1998-2001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论述了黄河兰州段水体污染物的污染变化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建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3):16-17
对南京市工业区——迈皋桥、居民区——草场门、清洁区——玄武湖3个监测点连续1年的SO2、NO2、PM103种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按时间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3种空气污染物日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指出大气扩散条件的日变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日变化是造成空气污染物日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掌握汉江襄阳城区段沿程水质变化情况,合理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基于 2018-2022 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出入境断面及支流水质监测数据,对汉江襄阳城区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相关特征开展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8-2022 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入境与出境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但出境断面氨氮、总磷、总氮的质量浓度较入境断面均有明显增高,主要支流唐白河、清河及南渠的汇入对出境断面水质影响较大.2018-2021 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出入境断面主要监测指标质量浓度分布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2022 年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汉江襄阳城区段水质氮污染贡献明显高于磷污染,仍以氮污染为主,水质中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盐以外的形式存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境断面与出境断面中氨氮、总氮与各指标相关性差别较大,总磷、溶解氧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汉江水环境改善及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报导了乌鲁木齐市两年内大气TSP中苯并(a)芘及碳质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为乌鲁木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化学元素在枯、丰、平三个水季悬浮态、可溶态、沉积态的含量变化。以黄梨树水文站作为动态观测点,三年观测得出水化学要素、重金属元素及稀有、稀土元素变化最大的是丰水季;悬浮体相当于枯水季的250倍;悬浮态和可溶态元素含量(原水)同样形成丰水季>平水季>枯水季的趋势;而可溶态元素含量(过滤水)各个水期无大的变化差异。沉积物在三个水季中元素含量变化差异也较小,但有机质相反,含量出现枯水季>平水季>丰水季这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郑州市2004年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环境空气中15种优控PAHs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98ng/m3,强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0%,其浓度范围为1.56~136ng/m3.PAHs类物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不同功能区变化趋势为工业区>混合区>交通密集区>文化区>对照区.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菜地土壤和蔬菜中Hg、Pb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重庆市菜地土壤和蔬菜 Hg、Pb的含量分析 ,发现土壤 Hg含量远远大于背景值 ,并且土壤 Hg的含量与菜地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 ;土壤 Pb的含量同背景值相差不大。Hg、Pb在土壤和蔬菜中的污染特征表现为主城区 >近郊区 >远郊区 ;并且不同蔬菜品种中 Hg、Pb的含量差异较大 ,在不同蔬菜种类表现为叶菜类 >果菜类 >根菜类。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菜地土壤和蔬菜中 Hg、Pb含量无相关性 ;不同菜地土壤和蔬菜 Hg、Pb含量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市郊环城四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环城四区95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16种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西青、东丽、津南和北辰土壤中16种PAHs的总量范围分别为62.6~1 994.9、36.1~4 074.7、20.1~2 502.5、22.1~707.7μg/kg;平均含量分别为445.8、841.8、509.5、242.5μg/kg。四区中都以高环多环芳烃为主,西青、东丽、北辰和津南高环多环芳烃分别占多环芳烃总比例的45.4%、42.2%、38.8%和38.7%。空间分析的结果表明,靠近天津市市区样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远离市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利用环数PAHs的相对丰度和比值法对天津市郊环城四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进行了解析,研究区土壤监测样点的PAHs主要来自燃烧源,少部分来自石油类来源或几种污染源的共同复合累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点位的O_3监测数据,分析了佛山市的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O_3日最大8 h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67μg/m~3,O_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43d,占比46.7%;ρ(O_3)区域变化不大;ρ(O_3)月变化呈现\"三峰型\",全年高ρ(O_3)集中在6—10月份,其中7月份出现全年最高峰值;ρ(O_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夜间浓度较低且变化平缓,14:00—16:00左右达到峰值,并存在一定的\"周末效应\",但并不明显;ρ(O_3)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气压、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风向、风速的相关性相对较弱;总体上看,高温、低湿、微风、偏南风、低压、无雨的天气条件下高ρ(O_3)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颗粒物质量浓度水平上升伴随大气能见度水平下降,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方程,根据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预测大气能见度,为灰霾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包头市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包头市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O_3日最大8 h均值有26 d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且主要出现在6—8月,夏季O_3污染问题突出。白天太阳辐射较强,O_3浓度明显高于夜间。夏季O_3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冬季早1 h,这与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有关。O_3前体物浓度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O_3浓度呈相反规律。东河鸿龙湾离城区相对较远,颗粒物浓度低,太阳辐射较强,致使O_3浓度高于其他点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唐山市1992-1994年大气硫酸盐化速率与SO2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108对数据建立了线性回归分析方程,r值大于0.6。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向外辐射8 km2范围内布设25个采样点,监测土壤中Pb、Zn、As、Cu、Cr和Hg的质量比,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该6种元素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元素质量比受地理要素影响差异较大,Pb和As的空间分布受道路影响较大,其高值区沿道路呈带状分布;Zn和Cu受自然因素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高值分布相对零散;Cr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自然因子的影响。研究区整体元素质量比偏低,西部地区元素质量比低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低于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中重要污染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意义、概念和范围,元素化学形态分析与模拟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某些重要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的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115篇文献。 相似文献
19.
车辆限行前后奥运场馆附近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车辆限行前后对北京奥运场馆,即四环路健翔桥附近空气中的6种苯系物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被测空气的苯系物中甲苯所占比例最大,为32.1%~42.5%,限行后总苯系物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近47%。车辆限行前后,苯系物呈现类似的日变化规律,在交通早、晚高峰时出现峰值。限行前苯系物处于累积状态,日最高值出现在18点,限行后苯系物处于扩散状态,日最高值出现在8点。苯系物来源解析表明,整个交通管制期间苯/甲苯浓度的比值为0.49~0.55,且各苯系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证明被测空气中苯系物具有良好的同源性,均来自汽车尾气。限制车流量可有效降低空气中苯系物浓度。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超声萃取-离子色谱法分析了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中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结果表明,NO3-、SO2-4、NH4+及 Ca2+为主要组分;各个离子的质量浓度均有季节及空间变化差异;不同粒径颗粒物中 SO2-4和 NO3-相关性均很好,NH4+与 SO2-4、NO3-在细颗粒物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a2+在粗粒子中与 NO3-和 SO2-4的相关性也较好。SO2-4/NO3-质量比季节变化表明,春、夏季固定源与流动源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相当,秋季流动源贡献较大,冬季固定源贡献较大。PM2.5中SO2与SO2-4、NO2与 NO3-转化率表明,SO2-4、NO3-主要是由二次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