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乡青岛     
<正>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说起青岛,自然就会想到青岛的海了。站在沙滩上,迎着和煦的风,只见那一粒粒细沙如同宝石一般闪闪发亮。你瞧!浪花妹妹带着快乐与激情向我们冲来,那一朵朵浪花多么像欢迎的人群呀!海浪拍打在岸上,"啪啪啪",这顽皮的浪花谱出了一支大海的歌。青岛可是名山之地。万里挑一,就说说我觉得最有趣的小山——鹤山。青岛市重点旅游区鹤山东临黄海,是崂山北部支脉,主峰海拔223米,因东峰有巨石似形仙鹤而得名。  相似文献   

2.
在周而复始的岁月里,许多节日正在被我逐渐淡漠,惟有中秋节格外令我难忘。年幼时家里拮据,为了供给我们弟兄三个读书,一家人都节衣缩食,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美味。但是到了中秋那天,母亲无论如何还是要亲手为我们蒸上一锅甜甜的“月饼”的。于是,中秋节成为我心目中除了春节以外最记挂的节日。也是在那个节日,我在母亲的怀抱里,知道了月亮上有琼楼玉宇和桂树,琼楼玉宇中有冰清玉洁的小白兔和美丽寂寞的嫦娥仙子。从那时起,对于我来说,中秋节的月亮不仅是一种美丽温馨的期盼,还是一种浪漫动人的情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哥哥都在外地找到了工…  相似文献   

3.
让美丽永驻     
“青青的草,高高的山,我骑马儿上山坡,山坡上面花儿开,一朵一朵笑咯咯。”  相似文献   

4.
杨建 《绿色视野》2009,(3):52-54
我常常像庄周梦蝶那样,在梦境中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美丽世界。鼓浪屿归来后,感觉就像梦间进了一个童话世界,然后再出来,总怀疑自己是否曾经去过那个美不可言的地方。但是手里拿着的,分明是在鼓浪屿买的海螺,嘴边的余香,分明是在鼓浪屿吃过的馅饼,耳边回旋的,分明是鼓浪屿飘来的浪花的节拍和曼妙的琴声,还有脑里映现的,也分明是一个由金沙白浪、绿树古木、红花碧草组成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5.
汪永晨 《环境教育》2004,(11):77-77
就在今夏.我们的生活因“拉闸限电”不方便的时候,我在德国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拯救我们的未来”办公室里踩上了一辆小小的自行车。随着我脚下越蹬越快的车轮转速的变化.对面放着的一个灯箱里装着的大大小小的灯,一个个亮了起来.而且越来越亮。当我连“吃奶”的劲也使上后.最大的那个灯也亮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宽容与友善     
当营业部经理时,我和一个雇员不和。我不喜欢她的目中无人,并决定找她谈谈。为了避免当众争吵,我打算在家里给她打电话。“我是否要解雇她?”翻着雇员卡,我若有所思。突然,9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闯入我的脑海。那时,我干着全日制工作,以资助丈夫迈克完成学业。终于,他毕业的日子要到了。我们的父母将从州外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为那天做了许多计划。比如,毕业典礼后,去吃冰激淋,然后去镇里潇洒一回。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我工作的那家书店。“我要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迈克毕业了!”“对不起,玛丽,”老板说,“假日后的周末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叫我文化田野工作者”,十年来陈哲一直这么自称。把现在的陈哲和他那些曾经影响过中国流行乐坛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要费些思考。“我的状态总在山里”,对陈哲来说,那个《让世界充满爱》、《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走西口》、《同一首歌》的时代都是往事了。由他最后把关的另一个作品《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位女孩拯救丹顶鹤的真  相似文献   

8.
诗歌三首     
Wild Flowers Growing on the Altiplano高原上的野花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这里,在这里,我愿意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我真的愿意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一只鸟的车祸一只鸟撞在挡风玻璃上“,砰”的一声一只鸟放弃了飞我们急刹车。回头,看云一只鸟倒毙在国道正中央小脑袋粉碎小眼睛圆睁......这是在川西的途中。我们唱着歌不断朝那朵云进逼汽车直立起来了司机瞟了眼后视镜,有人在里面看见了亲人的悲戚。数不清的杂物自货架滚向她的脚趾、足踝和内心…  相似文献   

9.
正一望无际的黑色夜空,沉默着。十二点,耳边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流星般的烟花飞向天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一朵朵烟花相继绽放,将单调的黑夜染得五颜六色。我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暗暗为回奶奶家过年"庆幸"着。舟山那个美丽的海岛城市竟然全面禁止烟花爆竹燃放,太不近人情了吧。幸亏回了老家,没错过烟花的美丽模样。次日,鸡鸣之时。推开窗户,大地一片惨白,灰色的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小心翼翼地吸口气,  相似文献   

10.
家在哪里     
曾经无数次,当有人问我“家在哪里”时,我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那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小县的名字。而其时,我早已置身繁华的大都市多年了,我与这个喧闹的城市一同呼吸、一同旋转,我的妻儿,我的生活习惯,我的一切都早已浸透了城市的色彩。然而,不知为什么,在我的潜意识里认同的家还是那个遥远、偏僻的不为人熟知的小村庄。走过风雨,走过时空,为什么,我还要把家根植在记忆深处的那片热土?关于家的记忆真是好多好多,它是由一串串或欢乐、或酸涩的故事穿起的。故事里,有一个儿童关于母亲对他爱吃的所有东西都不爱吃的深深困惑和害怕有一天母亲会  相似文献   

11.
<正>敬爱的人类:你们好!我是一朵美丽、快乐的小野花,我有一个美好的家:碧绿的草丛。我的好朋友——蜜蜂,常来采我的蜜。可现在,我卧病在床,蜜蜂也和我"拜拜"了。我今天变成这种悲惨的样子,都是你们人类造成的。从前几个星期的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喝一种又脏  相似文献   

12.
张禾 《环境教育》2004,(12):25-26
宽大天,我走在大街上,突然,路旁樱树上的一朵樱花被一陈风吹落在地上。我见它是那样可爱,便把它带回了家。谁知,一进家门,小樱花突然跳了起来,有了生命,她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精灵!这可真是一个奇迹!从此,我与小樱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前我曾经到过一次徽州,不过,因为那次的目的地是黄山,我只是把歙县和屯溪作为去黄山的中转站而稍作停留。即便如此,一路上清幽明丽的自然风光,鳞次栉比的古老村落——白墙黑瓦、色彩鲜明的徽式民居,繁华熙攘、秩序井然的古老街市,古朴宏伟的牌坊与绿树掩映的石桥,宛如一幅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仍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去徽州寻梦一直是我内心深处一个无法割舍的情结。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前两句写的是徽州的富庶,后两句则写他…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脑海中,淮北不仅指代一个行政区划,更是一个地理文化概念。生长在淮河北岸蒙洼水乡,自然对淮河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毕竟淮河沿岸风物相近、人情相通。但作为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淮北市,对我来说却是相当陌生的。沧海桑田,短短几十年的光景过去了,曾经那个靠“吃资源饭”让广大农业地区歆羡不已的淮北市,如今也面临着崭新的发展课题——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正一朵还没有来得及开放就已经被冻伤了的荷花静静地在离水不远的空中被我凝视着,那淡红色的蓓蕾随着雾气的流动,散发出仅有的淡淡的香气……栅栏栅栏是乡村里最令人激动的景物。当一个人站在栅栏前面的时候,他会在眉间升起一种由衷的怅惘,企图带走那黑色的栅栏上缠绕着的一条藤蔓或者一朵自生自灭的野花。久久的站立终究要想起另外一个地方,就像是一只鸟在天空的停留,虽然有了空气一而再的托起,巢穴却在地上。风声一起,  相似文献   

16.
雄性的牡丹     
彭见明 《绿叶》2007,(12):78-79
我十多岁时,读过一本当时很畅销的小说《林海雪原》,知道我国的北方有一个叫作牡丹江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个很了不起的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地方,因为那个消灭土匪座山雕的惊险豪迈的战斗故事就发生在那儿。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设想着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牡丹江。不过那时也有一个想法:  相似文献   

17.
死亡之源     
很久以前的一个小镇,3个年轻人看见一支送葬的队伍经过,就让一个伙计去打听。伙计回来说:“是你们的老朋友,名叫‘快活’。他被一个叫‘死亡’的贼谋害了。” 3个中年龄最大的那位转过身,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为什么人们害怕他?我可一点也不害怕,走,咱们一起去找‘死亡’,然后把他干掉!”3个人都表示同意,互相握了握手。他们打算去找“死亡“,终止他的罪行。他们走进小旅店,向旅店老板打听到哪儿才能找到那个叫“死亡”的家伙。老板说:“沿着这条路走10英里,有一个村庄。最近,哪儿瘟疫盛行,男女老少都  相似文献   

18.
“不错,我就是黄成德。”清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惟身上一件注有“佳能”标志的马甲,表明了他摄影记者的身份。如果不是他自报家门,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文弱书生”与传说中的那个“不怕死的摄影记者”联系起来。就是这个黄成德,就是他,创下了首次骑摩托车抵达长江源头的纪录;也是他,首次穿越我国西部四大无人区,并完成了首次骑摩托车抵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壮举。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的一个10月底,正是秋风潇瑟,玉米金黄的季节。我所住的知青宿舍外面是个宽阔的大苇塘。不知什么时候,一群南迁的大雁落在大苇塘里歇脚。它们白天飞出苇塘觅食、嬉戏,晚上回到苇塘过夜。一天中午,知青们正在午睡,忽然被一阵叫嚷声吵醒。只见知青“麻秆儿”左手握着他那个从不离身的弹弓,右手拎着一只滴着血、还在扑腾的大雁闯进屋里来。“嘿嘿!哥儿几个醒醒,都开开眼吧!”“哎唷!这么大的家伙!怎么逮着的?”“一个大滚珠儿正打在它脖子上。”“给‘麻秆儿’记一大功!’“好!今晚上开斋改膳!煺毛炖肉买酒!”  相似文献   

20.
一叶如天     
杨挺 《绿叶》2005,(12)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鄂尔多斯西 北边缘的毛乌素沙漠深处生活过一段 日子。 那个时候的毛乌素沙漠简直就是 一片生命的禁区,我毡房周围几十里 都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水和植被 如同天方夜谈一般神秘。就从“毛乌 素”这个名字来看,蒙古语的意思就 是“没有水”或者是“坏的水”。 但是,这里并不是绝对的无水无 绿,离我们大队五十多公里外就是一 片有水有草的大甸草原,可是我们的 牛羊是不能够去那里的,因为,那里 是和我们分隔两个省地界。日复一日 的干旱和风沙使我对于绿色产生了幻 觉,经常在沙漠这个黄金熔成的海洋 里面,海市蜃楼般地看到绿草茵茵, 鲜花朵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