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6次,最大地震为2002年11月2日09时26分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和2002年11月4日06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7.8级地震。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是近几年来发生最少的,比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频次(18次)偏少。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空间分布主要在西太平洋地震带、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地区。2002年中  相似文献   

2.
一、2016年全球大震活动 2016年全球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110次,其中8.0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16次.7.0级以上大震发生频率稍低于1900年以来18.3次年的平均水平,最大地震为11月13日新西兰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全球及我国6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埃尔尼诺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6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发震区域均与埃尔尼诺事件有密切关系,在埃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发震次数较多。埃尔尼诺事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在宇宙空间这个宏观场中,二者为伴随关系,在水圈和岩石圈的范畴内,二者则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2014年全球大震活动2014年全球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13次,低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以海域地震为主,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4月2日智利北部沿岸近海发生的8.1级地震为2014年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的国家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的大陆地震发生在中国,全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上都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浙江和贵州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有40%左右的国土,60%的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位于Ⅶ度和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我国的地震具有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和震源浅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基于可公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喀什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且震级高,烈度大。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对新疆近100年来6.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分析得到:未来10年内,喀什地区2013年前后发生≥6.5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多发的国家,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8级以上地震9次。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雅安地震,近几年的三次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国家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市、州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破坏。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先后发生了1990年天祝一景泰6.2级等14次4.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2002年玉门5.9级地震外,其余全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9.
40年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处燕山、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降带,境内大小断裂带纵横交错,地震活动频繁,是全国强震多发省份之一。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河北省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26次,5—5.9级地震上百次。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表将公元288 年以来M≥4 .0 地震活动划分为与华北二至七周期相对应的六个地震周期,每周期分为与华北相似的初震段、前震段、主震段和余震段四个地震段。安徽地震周期超前于华北地震周期,每周期4 级以上地震从皖渐交界一带的皖东南地区开始活动,各阶段最大地震震中由南向北迁移。第七周期4 级以上地震活动至1979 年固镇5 级地震已结束,未来将进入第八周期初震段。近几年皖东南地区的广德县或旌德县可能发生4-3 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安徽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同步活跃关系。本文对安徽的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 ,并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徽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震活动期 ,该活动期约在 2 0 0 6年前后结束 ,估计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 5级左右 ,可能主要是 4~ 5级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2.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5,10(4):80-85
1994年世界重要灾害地震32条(其中中国4条),因地震死亡者2400人(中国5人),受伤15500人(中国1149人),其中最严重的5次地震造成约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球6级以上地震13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5次),地震多发生于环太洋地震带,尤以西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性较高,并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胡常忻  郭履灿 《灾害学》1997,12(1):72-76
1995年全世界发生19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有30次7级以上的地震(最大震级8.1级)。具有灾害性的地震为33次,伤亡20人以上的,国内及边界地区为4次,国外有15次,其中有2次灾难性的大地震。该年地震与1994年相比呈明显增强趋势,为本世纪以来第三个强震最多之年。1995年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为地震袭击现代化大城市,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惊人的财产损失数额。  相似文献   

14.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4,9(4):74-79
1993年全世界重要灾害地震27条(其中中国10条),因地震死亡者11332人(中国6人),受伤者31060人(中国132人),造成房屋破坏、财产损失而无家可归者9000人。遭毁坏与破坏的房屋至少6.3万间(中国2.94万间),其中最严重的9次经济损失达2.5亿美元以上.全球6级以上地震11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6级以上深震(深度≥80km)35次(其中7级以上2次),有增强的趋势,地震多发生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对印度的大灾害地震之背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全球共发生 7级以上地震 2 1次 ,最大地震为 6月 4日苏门答腊 7 9级、 6月 1 8日印度洋7 8级和 1 1月 1 6日所罗门群岛 7 8级地震。 2 0 0 0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两岸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 ,尤其是南太平洋的苏门答腊、所罗门群岛等地区。2 0 0 0年我国共发生 5级以上地震 48次 ,最大地震为青海省玛多 6 6级。内陆地区 5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 ,主要在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 ,东部地区仅发生 1次 5 1级地震 (即 1月 1 2日辽宁岫岩 5 1级余震 )。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发生的地震各有其特点 ,认真总结 ,可从中得…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及邻区地震频次自仿射分形H值的变化特点作了研究,并对1970年以来发生在该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作了回溯性预测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及邻区地震频次的H值在0.59~0.99之间,地震活动具有确定和随机的双重属性,同时表明地震活动具有正继承性;对江苏及邻区的震例及其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表明,地震频次H值下降的异常现象与江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回溯性预测检验得到的R值为0.365。因而地震频次H值在该地区的地震预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用来探求未来中强地震可能发生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地处华北地震区,郯庐、聊考两大活动构造带纵贯山东中部和西部.燕山—渤海活动构造带和南黄海活动构造带展布于山东半岛两侧海域,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历史记载以来,山东内陆及近海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70余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8.5级地震1次;在20世纪,山东内陆及近海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5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地震在不同的时间层次上高低起伏的韵律特征。时间层次可分为地震期(几百年)、地震幕(几十年)、地震阶(几年)。并且指出,地震期中6级以上强震累积频度呈指数型分布,这是一个地震大轮回的整体性活动标志。本文还计算了第五活跃幕和它的四个地震阶的时间分维值,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自相似特性也正是在不同时间层次上地震活动存在强弱相间的韵律特征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对长江中下游 南黄海地震带地震活跃期、幕划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对江苏及其邻区今后几年的地震大形势及重点危险区进行了判定。分析认为,长南带从1971年以来进入第二活跃期的第3幕,该幕地震活动将持续到2010年前后,最高活动水平为6.5级左右。今后几年江苏东部至南黄海海域发生5~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华东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华东地区2001至2005年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概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时段,发生5级地震的概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