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14)年龄测定方法可以确定近五、六万年以来的地质、考古年代。它在地质、考古、地理、海洋、土壤及水文等学科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其精度高、准确性大,样品材料广泛。这里仅就 C~(14)年龄测定方法所用的样品种类及其采集等问题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年代范围内,C~(14)断代法是应用最广泛、最可靠的方法。但C~(14)方法所能测定年代的上限仅五万年左右。事先将标本中的C~(14)同位素浓集,可将年代上限稍推向前。但浓集技术复杂,且需要的标本量很大,而在一般情况下所采得的标本量是不多的。如果能在不增加,甚至大大减少所需的最小标本量的条件下,把C~(14)法的年化上限推前,那对考古学及第四纪地质年代学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质年龄的测定在地质科学领域内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测定方法有 C~(14)、K-Ar、热发光、古地磁、氨基酸等。应用上述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确定地质年龄。但由于受方法本身的条件所局限,其测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氨基酸年龄测定法对于测定新生代沉积物的年龄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近代氨基酸对映体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确定样品是否存在现代污染。所以,氨基酸年龄法虽问世时间不长,却引起了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样品、分离方法及测定方法等方面概述了80年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进展,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技术——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该法分析精度比ICP还高,它可进行同位素比值测定和同位素稀释法分析,能有效地分析ppb级的低含量15个单一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5.
<正> 一、地质年龄测定与地质年代学 K-Ar法地质年龄测定是地质年代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U-Pb法、Rb-Sr法、Sm-Nd法、Re-Os法、C~(14)法、裂变径迹法、铀钍系法和沉降核类法等组成了测定新、老地质体(包括考古及宇宙体等)年龄的一门地质学中新分支学科。尽管先后出现过许多名称,诸如地质绝对年龄测定、放射性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以及许多以方法命名的名称,但它  相似文献   

6.
引言直到1968年,JOIDES 开创深海钻井和取芯方案以前,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局限于埋藏深度小于50米深的未成岩的海洋沉积物样品。本工作叙述了五个钻井中的十五块岩样的分析。最深样品的取芯是534米(钻孔3)属中新世;年代最老的样品是从钻孔6(153米)取得的,属始新世。本研究我们试图去分析烃类。脂肪酸,色素(绿包素和卟啉)和氨基酸。对全部沉积样品中的有机碳和某些可抽提的以及不可抽提的残渣(例如:腐殖酸和干酪根)进行了 C~(13)/C~(12)比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我们多次接到送样者的来信,询问有关C~(14)数据倒置的问题。所谓C~(14)数据倒置和混乱,就是指柱状样品下层年龄值小,上层年龄值大的情况,或者同一柱状中几个C~(14)数据都没有规律。为此,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讨论,亦可作为对询问此问题的同志的一个答复。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实验室~(14)C年代测定范围都低于5万年。末次冰期早期阶段的气候变化时间在这个范围之外。利用~(14)C同位素热扩散浓缩法提高样品放射性,使之大于计数器本底,从而将~(14)C年代测定范围上推了大约二万年。本文将报导一批浓缩法测得的年代,并对西北欧末次冰期早期气候变化,提出一个时间尺度。鉴于大的气候波动是全球性的,所以,我们将孢粉测定的温度变化的放射  相似文献   

9.
最近十五年来,宇宙辐射对陨石影响的研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C~(14)主要由下面三种核反应产生:N~(14)(n.p)C~(14);O~(16)(p.3p)C~(14)和 O~(16)(n.2pn)C~(14)。第一种反应主要在地球大气圈中发生,它是放射性碳年龄测定法的基础。N~(14)(n.p)C~(14)反应在热中子能量区域截  相似文献   

10.
<正> 铀系方法(铀钍系、不平衡铀系)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一种方法,它是应用自然界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来确定各种地质对象的年龄。采用不同半衰期的核素测定的年龄范围也不同。原理上,铀系方法测定年龄范围在百万年以内。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核技术应用到植物学研究领域中来。八十年代初期,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由于放射性污物、污水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才能建造同位素实验室。而昆明植物所座落在元宝山上,地处黑龙潭风景区和水源附近,又无专门的下水系统。筹建的同位素实验室所使用的同位素多为长半衰期,如C~(14),H~3  相似文献   

12.
<正> 老碳和现代碳的混合会给出异常的C~(14)年龄。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物的C~(14)年龄与已建立的一些地区地质年表有矛盾。在所研究的剖面中,C~(14)年龄非常高的沉积物中检出了各种微化石,有时也发现有大量的前第四纪孢粉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第四纪地质工作者在解决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的任务时,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第四纪地物事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过去第四纪地层学的工作一般都是按照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的有关原则进行的。五十年代以来,C~(14)测定年代的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但和一切测试方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自然保护区贵州草海高原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不同种群水生生物,通过测定各样品总汞、甲基汞含量、碳氮同位素和汞同位素组成,以探究汞在食物链营养级传递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发生了汞同位素质量分馏(MDF)和非质量分馏(MIF),且均表现出偏负的δ202 Hg(-0.93‰±1.32‰,n=14)以及偏正的Δ199 Hg(0.79‰±0.76‰,n=14)。除穗状狐尾藻(δ15N=-1.88‰)以外,δ15 N和δ202Hg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8,P0.05),表明汞在食物链的生物富集过程中相对富集偏重的汞同位素。Δ199Hg和δ15N之间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r=0.67,P0.05),同时Δ199Hg与生物中甲基汞比例(%Me Hg)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8,P0.05),表明汞的非质量分馏程度随食物链的升高而变大,可能是由于营养传递的过程中生物体内甲基汞的比例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5.
许议元  何天容 《环境科学》2019,40(1):461-469
以国家自然保护区贵州草海高原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不同种群水生生物,通过测定各样品总汞、甲基汞含量、碳氮同位素和汞同位素组成,以探究汞在食物链营养级传递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发生了汞同位素质量分馏(MDF)和非质量分馏(MIF),且均表现出偏负的δ202Hg (-0.93‰±1.32‰,n=14)以及偏正的Δ199Hg(0.79‰±0.76‰,n=14).除穗状狐尾藻(δ15N=-1.88‰)以外,δ15N和δ202Hg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8,P0.05),表明汞在食物链的生物富集过程中相对富集偏重的汞同位素.Δ199Hg和δ15N之间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r=0.67,P0.05),同时Δ199Hg与生物中甲基汞比例(%MeHg)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8,P0.05),表明汞的非质量分馏程度随食物链的升高而变大,可能是由于营养传递的过程中生物体内甲基汞的比例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6.
<正> 稳定同位素比值(即~(13)C/~(12)C,~(34)S/~(32)S,~(15)N/~(14)N)的天然变化,在测定特殊化学过程的产状中已成为重要的工具。例如,本实验室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在追索环境中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硫的命运方面,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是有用的指示剂。同样,碳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已被用来评价从生物化学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输入的不同来源的碳的重要性。 碳,硫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鉴定石油特性方面的应用已有证明。在地球化学的许多领域中,从地球化学勘探到油苗鉴定,原油及其来源的鉴定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17.
<正> C~(14)年龄测定是确定过去70000年内形成的含碳物质年龄的一种方法。自从1950年该方法获得成功以来,全世界已建立了100余个实验室,为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学等许多学科提供了大量年代学数据。它已被用来确定树木和动植物遗骸、木炭、海洋贝壳、淡水贝壳和其它碳酸盐沉积物及地下水和海洋中溶解碳等的年代;帮助人们确定了长时期内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说明硅质沉积岩(燧石)中稀土元素(REE)源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的性质,测定了有关的La-Ce同位素和Sm-Nd同位素数据。所研究的燧石为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断块中乔治克里克群的晚太古宙燧石、日本中部的三叠纪燧石和太平洋中部以及加勒比海白垩纪和早第三纪深海燧石。采自乔治克里克群的太古宙燧石,显示出在其沉积年代里具有球粒陨石的Ce和Nd同位素比值,这表明其源区有一个随时间积分的球粒陨石REE模式。采自日本的三叠纪燧石,具有表明直接来源于陆源的初始Ce和Nd同位素比值。另一方面,对REE模式中出现负异常的白垩纪和早第三纪的深海燧石来说,其初始Ce和Nd同位素比值揭示出有两个不同的来源:Ce来自轻稀土元素(LREE)长期亏损的大洋火山岩,而Nd来自LREE富集的大陆岩石。据认为,从深海燧石中所观测到的相反的性质是其沉积环境远离大陆的反映。这些结果证实,La-Ce同位素体系在确定海洋沉积物(如燧石)中所观测到的异常性质和成因方面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夏冬季节PM2.5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新乡市PM_(2.5)中δ~(13)C比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对污染来源的指示作用,于2017年夏冬季节采集PM_(2.5)有效样品91个,并测定了样品中的总碳、水溶性离子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夏季和冬季的T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78μg·m~(-3)和26.6μg·m~(-3).夏季δ~(13)C比值为-27.70‰~-25.22‰其中前14 d的δ~(13)C比值波动较大平均值为-26.96‰,而后16d的δ~(13)C比值相对稳定,平均值为-25.69‰,而且前半月和后半月火点数具有较大差异同时K_(nss)~+浓度与TC质量浓度显著相关(R~2=0.62,P0.01)这说明夏收季节生物质燃烧可能对δ~(13)C比值有显著影响.新乡地区冬季RH与TC/PM_(25)质量比值的显著负相关(R~2=0.68,P0.01),揭示了在霾增长初期以SOA增长为主,而污染期以SIA贡献为主.冬季采样期δ~(13)C比值为-26.72‰~-23.49‰,对霾发展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发现在霾增长过程中δ~(13)C比值以富集为主,而在霾清除阶段δ~(13)C比值以贫化为主.  相似文献   

20.
生物样品中砷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样品中砷的测定方法,主要为分光光度法,其测定步骤比较繁杂,样品在测定过程中容易砧污或损失,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试验了用混合酸消解样品,以硝酸镁-硝酸钯做混合基体改进剂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砷,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g,实验证明本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完全满足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