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伟 《安防科技》2012,(2):27-29,58
随着地铁建设进程的加快,地铁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站点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应用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维护地铁站点安全,日渐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本文根据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其在地铁站点安防中的应用,分析了地铁站点图像监控系统及其各个子模块的相关内容,包括地铁站点的图像采集、处理及传输、显示和存储管理。  相似文献   

2.
地铁火灾监控技术发展的德尔菲预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地铁火灾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技术组成的发展情况,总结当前地铁火灾监控系统应用领域的各项技术,并以这些技术作为德尔菲调查问卷的内容,按照德尔菲调查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联络本领域资深专家进行德尔菲调查,统计专家的反馈信息,将反馈信息定量转化为计算值,计算各技术课题指标评价值,定量分析每个技术领域内技术课题影响地铁火灾监控系统发展的重要程度、各技术领域的专家认同重要程度以及技术课题预计实现时间;最终通过重要程度与专家认同重要程度计算出的综合认同重要程度,总结分析出信息处理领域、探测领域、报警和网络通信领域是制约地铁火灾监控系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提出各技术领域的技术大部分都预计在2010-2020年之间实现,其中实现最快的是探测领域内的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种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直接影响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根据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建立该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模型,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用于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定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该评定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实际安全状况,可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决策依据,并且评价结果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安防》2006,(6):42
在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建设中,信息传输、交换应用技术是系统运行的核心与关键.本课题旨在分析现有各类安全防范系统技术特点和公安业务各警种对视频图像应用的需求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交换应用的相关技术问题,编制相关技术标准,研制针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移动视频传输设备,使得集成平台在能够兼容现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城区、市、省乃至全国的视频监控信息的实时互联互控,形成具有快速接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的综合警务平台.   ……  相似文献   

5.
《中国安防》2006,(2):42-42
在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建设中,信息传输、交换应用技术是系统运行的核心与关键。本课题旨在分析现有各类安全防范系统技术特点和公安业务各警种对视频图像应用的需求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交换应用的相关技术问题,编制相关技术标准,研制针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移动视频传输设备,使得集成平台在能够兼容现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城区、市、省乃至全国的视频监控信息的实时互联互控。形成具有快速接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的综合警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王斌 《安防科技》2003,(9):38-39
相对于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而言,无线开路监控系统的主要特征在于传输的媒体介质.远程监控中的图像传输采用电磁波作为视频、音频、数据信息传输的载体.不言而喻,在布线有限制的情况下,采用无线传输是最方便的.由于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好及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通信手段而普遍应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和实时图像传输中.  相似文献   

7.
在石油化工领域,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泄漏燃烧爆炸,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电信通讯网络,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以监测探头、无线接收发模块、监控主计算机三部分构建一套安全预警监控系统。在化工厂或危险源区域的危险点,设置多处监测节点,接受信息传输到无线接收发模块,进行模糊化计算、推理,判断后输出结果到监控主计算机,监控主计算机向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工作人员等发出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8.
尹义  钟斌 《中国安防》2023,(6):95-99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地铁系统作为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然而,随着地铁运营规模的扩大和乘客数量的增多,地铁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地铁系统的安全问题往往涉及到人员疏散、疫情防控、恐怖袭击、重大安全事故等关键性的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些安全风险,需要在地铁系统中实现对人员身份、行踪轨迹、同行人员等信息进行溯源分析,以及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应对措施。由于地铁系统乘客的高度流动性,要实现对所有人员的实时监控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地铁系统内人员行踪的溯源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人员归档技术的地铁溯源分析方法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安全信息融合监控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隧道结构系统特性研究为基础,以从单一正向思维模式向逆向思维、系统思维、反馈思维等全方位思维模式的转变为核心,引入并讨论了基于信息融合、分析融合、诊断融合和评价融合的体系结构,探索性地研究了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安全信息融合监控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地铁在整个城市交通中承当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地铁的人流密集、人员复杂、活动物体多等因素,需要一套应急指挥监控系统来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起到事先进行判断分析、事后取证的作用,在国内地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成为协助公共安全部门打击犯罪、维持地铁安全运行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无线监控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个基站,负责收集附近的信息并传输,这样的信息传输结构不适合高压母线温度的测量监控。通过结合STM8单片机和NRF24L01无线模块的性能,改进软件控制程序,充分运用无线模块传输性能,实现监测终端与上位机的远距离无线信息传输,解决了狭小空间内的母线温度监测难题,提高了无线传输距离,避免重复设置基站浪费资源的情况。为测温单元设计一种直接从母线取电的结构,使系统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802.11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真三维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根据功能特征划分为现场设备管理层、系统运行监控层和地面监控管理层。工作时,定位分站将移动节点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过来的位置坐标信息通过RS-485总线传输到光纤冗余网中,紧接着将位置坐标信息通过CAN现场总线传输到地面数据服务器内进行解压、分析处理和可视化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当加权因子k取1.1时,该系统在井下巷道测试环境中的平均误差仅为1.15 m,且长期运行无故障,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徐颖 《安防科技》2007,(1):68-69
本文讨论了基于微波传输的模拟监控系统,介绍了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监控系统,并对二者的布线和优缺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时上海地铁11号线监控系统,介绍了数字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详述了其各监控站和监控中心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其系统方案关键技术的优点,根据IP地址的分配原则和实际应用考虑,分配了监控系统IP地址.与传统监控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其系统稳定可靠、管理简洁、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正>回顾历史,地铁从不可实现的设想到今天世界最高效的城市交通工具,一百多年来它的发展史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正如地铁列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到电力机车;又如地铁信号系统从模拟信号系统到数字化信号系统;地铁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也从模拟转向数字最终走向IP智能监控。本文将结合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来了解城轨CCTV系统的发展变化(以专用系统为例)、系统特点及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正广泛应用,在很多方面需要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并对QoS提出了要求.在分析实时视频网络传输难点的基础上,讨论了IP网络中的延迟、抖动、丢失率等特性对数字视频传输的不利影响.针对数字视频的传输处理,提出了系统的技术优化方案,给出了实时视频网络传输系统的实现模型.结合该模型,在视频编码、协议调用和程序实现及流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法,并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平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通过将以太网与监控图像网以及监控数据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完成视频的数字化传输,以实现监控图像的联网管理和共享.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3G无线网络传输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首先分析了本视频监控系统的优点,并简单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重点介绍了前端采集终端、传输部分和后端管理平台等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分析了测试效果和下一步研究重点。经3G网络测试,该监控系统工作稳定并已成功应用于视频监控领域。  相似文献   

18.
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营运车辆监控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营运车辆监管中,交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和司乘人员3方没有直接的信息通道,导致监管不到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笔者探讨了营运车辆监控的信息传输通道;以GP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设计了营运车辆监控的技术框架,实现了联系3方的信息传输通道;分析框架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道路限速数据库,车辆超速、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判定模式等;以广东省营运车辆监控系统为例,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该技术框架使司乘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被及时警告和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可以主动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预防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确定事故易发的脆弱性区域,揭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孕育、发生、扩大的演化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人群波浪效应、信息传递失真、空间阻碍导致的人流对冲等特征,探析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基于预警系统工作原理,按照警源警情分析、警兆识别、警报设计与排警的工作机制,构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智能化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孕育阶段是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智能化预警监控系统能够明确预警等级,显示不同人群状态及密度下的风险等级,具备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预警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介绍了其系统构成和功能,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系统方案,重点描述了其设备安装与布置,叙述了地铁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