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空气中的甲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VOCs的方法. 介绍了等离子体净化技术的原理,通过甲苯净化实验,分析了在改变电压、污染物入口质量浓度等参数后净化效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在电压为9 kV,ρ(甲苯)小于12 g/m3时,反应器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尤其在低ρ(甲苯)时,净化效率可接近于100%. 实验还主要观察了副产物ρ(CO)的变化,在处理低ρ(甲苯)时,ρ(CO)较低;而随着ρ(甲苯)的增加,ρ(CO)增长较快.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实验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极限,通过添加催化剂,降低了CO的产生量,使有机物更多地转化为无害的CO2;同时,由于反应器放电过程还会产生高浓度的臭氧,必须使用后置处理装置将其去除,以彻底实现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一种新型超高效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的构造特点与工作原理,并指出了其技术上的优点。由于IC反应器的体积小,高径比很大,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应于厂地面积紧张的厂矿企业。  相似文献   

3.
MBR工艺应用于垃级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宇  杨宏毅 《环境工程》2004,22(2):69-71
结合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利用MBR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发现按常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重金属离子会在反硝化反应器中富集,从而影响处理的效果,需要在MBR运行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减低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经过调整后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电镀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bioreactor)应用于处理工厂废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出水中几乎无悬浮物和浊度 ,对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去除效率很高 ,水质良好 ,符合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回用水质标准。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并对膜生物反应器的能耗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MBR工艺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宇  杨宏毅 《环境工程》2004,22(2):69-71
结合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利用MBR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 ,发现按常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重金属离子会在反硝化反应器中富集 ,从而影响处理的效果 ,需要在MBR运行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减低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经过调整后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EGSB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低浓度的污水以及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方面有着其它厌氧反应器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厌氧颗粒污泥是EGSB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显微观察研究了EGSB反应器初期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征.污泥颗粒化进展顺利标志着EGSB反应器初期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7.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在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EGSB反应器 ,该反应器的工艺特点包括反应器内部的生物相的分层 ,颗粒污泥的变速膨胀 ,以及高效的三相分离装置等。该反应器最高CODCr容积负荷可达到 2 5kg m3·d以上 ,最高进水CODCr浓度可达 30 0 0 0mg L以上。并介绍了几个应用该工艺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8.
21世纪被誉为氢能世纪.光发酵制氢作为绿色可持续生物制氢方式的一种,可以利用独特的光合系统固定太阳能,并利用有机物产生清洁能源氢气,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光发酵细菌凝集力差、底物转化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低导致产氢效能下降,从而阻碍了光发酵制氢的发展.光发酵细菌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而被有效固定,进而增加反应器内光发酵细菌的生物持有量,提高光发酵细菌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同时,光发酵细菌形成生物膜后可以调控产氢细菌新陈代谢和生理活性使其更利于产氢.其中,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尤为重要,尤其是反应器内光源的均匀分配对于光发酵制氢是一项关键因素,需要对光源设计、空间摆放和遮光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其次,需要考虑载体性质和载体安装以充分吸附光发酵细菌并形成生物膜;同时,结合未来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需求,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设计需要逐步过渡到以室外环境作为常规环境和太阳作为光源.尽管光发酵生物膜制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于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和制氢机制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优化以突破光发酵制氢的瓶颈,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将逆电渗析(RED)电极氧化还原反应作用于有机废水降解,可以达到利用低品位热氧化降解有机废水的目的.RED反应器阳极产生氧化反应生成的HClO及阳极表面直接电化学氧化反应对有机废水产生氧化降解作用,阴极发生电芬顿反应生成H_2O_2对有机废水产生氧化降解作用.为了验证溶液浓差能驱动的RED有机废水氧化降解工作机理,通过搭建一个由40对膜电池单元所构成的实验室规模的RED有机废水氧化降解反应器及相应的实验系统,对偶氮染料——酸性橙Ⅱ模拟废水进行氧化降解机理研究.通过3次重复性实验研究发现: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降解条件下,浓度为150 mg·L~(-1)各500 mL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分别流经RED反应器阴、阳两极,阴、阳极12 min酸性橙Ⅱ平均降解率分别可达90.14%和97.87%,20 min酸性橙Ⅱ平均降解率分别达到97.56%和99.81%.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浓差能驱动的RED反应器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为后续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溶解氧下生物膜反应器的亚硝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人工合成高氨氮废水,研究了低溶解氧(DO)条件反应器亚硝化反应的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考察了不同DO浓度对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2℃,进水氨氮为300mg/L左右,当DO=2.0±0.1mg/L,亚硝态氮累积率在80%以上;当DO为1.2~1.5mg/L时,亚硝态氮累积率在90%以上;当DO为2.5~2.8mg/L时,亚硝态氮累积率在50%左右。因此,反应器中通过控制DO实现稳定亚硝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中试试验研究讨论了利用颗粒污泥接种的UASB反应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性能。在7~31℃温度范围内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负荷条件下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讨论了各参数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为UASB反应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厌氧序批式工艺(ASBR工艺)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包括工艺过程、工艺特点、工艺的调控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等。着重研究了该工艺的影响因素,如温度、碱度、进水时间与反应时间比、反应器尺寸等。分析研究表明,ASBR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厌氧节能的工艺,有许多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常适合于处理我国复杂的废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对漂染废水的处理,虽能做到达标排放,但其剩余污泥的生成量也过多,该文以上海信泰纺织品有限公司无剩余污泥接触氧化法处理漂染废水的实例,表明了既可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又能节省投资和运转费用,通过两年的运行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在对酸化反应器的设计和有效控制方面,以及氧化反应器与酸化反应器的运行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多相光催化反应器中紫外光辐射能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相光催化反应器中紫外光辐射能量的分布 ,其测试系统主要为光导纤维 光栅光谱仪 .结果表明 ,紫外光辐射相对能量在多相光催化反应器中轴向和径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轴向的能量分布是中轴处能量最大 ,远离中轴能量逐渐减弱 ;径向的能量分布是随着径向远离光源而逐渐减弱 .光催化剂对紫外光辐射能的吸收和阻挡作用较大 ,微孔曝气对光辐射能量的衰减影响较小 .光辐射相对能量衰减可用一指数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5.
王茹  刘梦瑜  刘冰茵  赵治国  袁林江 《环境科学》2019,40(12):5446-5455
铁盐作为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时,被氧化产生的高价铁易于沉淀,使得反硝化微生物表面产生"铁壳",其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甚至导致微生物死亡.为解决自养铁盐脱氮反应器因"铁壳"包被而导致的反应器效能下降问题,本文采用共基质模式培养铁盐脱氮反应器,即在反应器进水中适量添加少量乙酸钠,作为有机电子供体,以期实现铁盐脱氮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有机物可使得铁盐脱氮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效能(以N计)达0. 51 kg·(m3·d)-1,稳定运行约30d.共基质模式下,反应器运行期间始终可以检测到异养菌.结合污泥的TEM检测结果,发现在铁盐脱氮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异养菌是铁盐脱氮主力军,其独特的铁盐代谢方式可有效避免铁壳形成.本项研究有效解决了铁盐脱氮过程中微生物"铁壳"包被难题,将助力于自养脱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竖流式一体化反应器实现自养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联合,根据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养生物脱氮反应器.通过接种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研究了实现该反应器自养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和运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单一反应器能够实现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区培养.经过104d的运行,反应器脱氮效能从0.25kg/(m3·d)上升到1.46kg/(m3·d).利用亚硝化曝气尾气和厌氧区产生的氮气实现了亚硝化液的气升回流,进气量(X)与回流量(Y)呈现出Y=2.8X-37.1的线性关系.回流比由最初的4上升到14,未对厌氧区环境产生影响,厌氧区ORP始终保持在-500mV左右.同时回流液稀释了进水氨氮浓度,缓和了基质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两相厌氧-SBR工艺在浆粕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浆粕废水组分较为复杂 ,废水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采用两相厌氧、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产运行表明 :两相厌氧工艺和SBR池对CODCr、BOD5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 6 7%~ 78%、4 0 %和82 %~ 87%、6 5 %。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其操作参数可使废水处理系统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ABR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和RTD(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测试技术,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ABR反应器的流动和混合特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确定ABR的最佳隔室数量. 结果表明:在反应器有效容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ABR反应器内隔室数量由3个增至6个,ABR反应器内死区容积所占比例由15.51%降至1.87%,Pez(Peclet准数)由8.47升至16.67,N(串联数)由4.80升至8.88;隔室数量由3个增至4个、4个增至5个、5个增至6个时,死区容积所占比例的降幅分别为44.00%、74.50%、15.40%,Pez的增幅分别为36.88%、42.17%、32.57%,而N的增幅则分别为36.07%、1.95%、1.67%. 与5个隔室的ABR反应器相比,6个隔室的ABR反应器在死区容积所占比例、Pez和N等指标上尽管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已显著降低. 通过理论分析与混合参数模拟结果相结合,共同确定ABR反应器的最佳隔室数量为4个或5个.   相似文献   

19.
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堵塞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的堵塞问题,研究并探讨了堵塞原因和堵塞治理、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渗滤液中有机悬浮物在矿化垃圾表层的截留与吸附是造成矿化垃圾反应床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该文试验条件下,二级串联工艺中,第一级反应床的表层总有机碳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有机碳从最初的9.4%提高到发生堵塞时的10.7%;而中部垃圾的总有机碳含量则维持在9.4%~9.5%。第二级反应床表层和中部垃圾的总有机碳分别维持在9.2%~9.5%和9.0%~9.4%,未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矿化垃圾累计降解污染物的量,提出了矿化垃圾极限负荷和临界负荷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CAST反应器中引入自制悬浮填料,构成了CAS-BT复合反应器,采用人工配制废水,对其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当进水TP为25mg/L左右时,经历了近80d时间的试验运行,TP的去除率高达99%左右,显示出CAS-BT工艺具有很强的除磷能力。试验发现:原水中含磷量越高聚磷微生物数量越多,系统聚磷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