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的加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和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对于目前中国多数的大中城市来说,建设生态城市和改造城中村是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从这两项工作的理论研究入手,阐述了城中村改造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论证了城中村改造遵循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的重要性,论述了城中村改造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力求促使城中村改造与生态城市建设有机衔接,加速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箴言 《环境》2019,(11)
<正>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拆旧建新是重要的一环。最近几年,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在开发建设、拆除违建的过程中,势必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广泛开展,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是广州乃至全世界必须面对的共同难题。"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建筑废弃物管理处处长陈孝平表示,为有效解决建筑废弃物出路问题,广州市开展了大量的探索,部分镇街已摸索出多种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有的城市问题,已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2000年左右,各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开始启动,在十几年的改造过程中,一些大城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城中村形成、发展和改造的诸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不足。通过对我国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城中村诸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力学模型并进行营力系统分析: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是城中村形成、演变、改造、发展并最终使城中村实现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相统一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及其生态功能是城中村的支撑力;城中村在体制、功能、生态上和城市体制、功能、生态的二元差异性所产生的粗糙度和压力构成了城中村形成、改造和发展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从城中村更新改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曾经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耕地逐步成为城中村,并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区内。而伴随着城中村的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城中村的环境问题便是较为严重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环境现状的了解,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借鉴国内外经验,深刻探讨城中村的环境治理措施,以期创造出真正适合我们生产生活的舒适、优美的城中村环境。  相似文献   

5.
傅明先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21-126,130
城中村改造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生态住区的重要途径,进行生态化改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入手,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并与之对应,从可行性、社会性、经济性、环境性4个方面,设计了城中村生态改造指标,以指导实践,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蔓延,不少城中村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问题,更对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城中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改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探索科学有效的"城中村"改造方式,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现有城中村改造的文献中来认识、思考、探索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8.
2007年参加全国"城考"的城市总数达617个,比上年增加了22个,覆盖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占全国城市总数90%以上.很多城市在建立"城市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公众积极参与"的"城考"工作机制基础上,将"城考"作为政府环保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全国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城中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居住环境质量低、建筑无序、绿地缺乏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城市中极不协调的特殊景观,对昆明市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为此,分析了昆明市“城中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可能的管理方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深圳特别是原特区内的土地供应已基本枯绝,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建设的新出路,随之产生巨量建筑垃圾。深圳市近年大力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以破解无地可填的难题,本文将对深圳市现有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设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