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毅明  宋国君 《绿叶》2013,(9):13-20
中国环境信息行业发展历经三部曲:自给自足、信息公开与公共服务。当前正处于环境信息公开向环境信息公共服务的转型与变革期。相较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共服务强调以公众为本位的“信息流再造”.要按照公众需求来重塑环境信息流,安排环境信息的生产、公开,服务与反馈等信息活动;强调制度构建,重点包括建立政府统筹协调下的干系人参与网络、以公众环境权益保障为中心的信息体系、信息质量和信息标准、信息流的全过程管理及价值显现与补偿机制等。发展环境信息公共服务,顺应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改革需要,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了系统内部资源、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机制,总结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机制的特点,认为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机制具有客观存在性、阈值性、相对性等特点,并从城市生态系统压力水平、约束水平、支撑水平等角度构建相应的定量研究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资源承载指数、环境约束指数以及综合承载指数。  相似文献   

3.
陈香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7):632-634,668
对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基本概念、内涵与研究内容以及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程序与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恢复生态学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生态恢复与重建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和工程技术,人为地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和过程,调整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原有的乃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鼠类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研究鼠类群落的空间配置和结构,阐明鼠类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群落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文献资料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有关鼠类群落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维护和改善人类生态系统的平衡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介绍。一、生物多样性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都是处在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这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是因为其自身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内部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的大小有赖于系统结构中生物成分的多样性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途径的复杂性。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状况,它…  相似文献   

6.
利用信息论原理优化学校环境知识教育江苏省射阳县环保局周佩德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也是一个由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信息反馈等四个环节构成的信息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就是信息的载体,没有它,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三主...  相似文献   

7.
周兴民 《青海环境》2009,19(1):26-28
人们往往将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对价值称之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而将生态系统这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贮存体称之为自然资本。由于传统的价值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只能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给于定性,难以对自然资本及其服务功能价值给以客观的、定量的评价。随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对其评估服务功能的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客观评价变为可能。文章重点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概念、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特性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火用)分析法的煤炭工业生态链物质能量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生态学角度研究了矿区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链,建立了矿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分析和效率模型。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矿区发展需要5项关键支撑技术,为合理选择煤炭的产业链延伸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促进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区域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决不意味着取消或削弱区域规划,而是要更好地发挥区域规划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超前研究,其价值在于具有比较准确的发展预见性,能够提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指导资源优化配置,但它并不具有直接的资源流动机制,只能作为资源流动的信息机制。区域规划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政府立法,公益性设施列入国家或地方的计划,在实施中争取社会舆论和社会投资的支持,对经济落后区域的开发采取国家扶持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草原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其中的一切生物和其周围的无机环境彼此相互作用、密切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往大的方面说,可以把整个地球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但按能量的流动方式来看,森林、草原、农田、城市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又分别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划分。这里所说的草原生态系统就是指由  相似文献   

11.
环保小百科     
陈豆 《环境教育》2004,(6):30-33
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首先要知道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中,按照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12.
在湿地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传统行政区划治理机制已不能满足跨行政区划湿地保护系统治理需求。湿地环境的协同治理需要法治化,应重塑司法治理理念,构建新型、全面、高效的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形成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治理格局。以江苏省大纵湖湿地为例,分析跨行政区划协同治理的必要性与不足,通过建立生态功能区公益优先制度、完善执法司法配套协作机制的方式探索跨行政区域司法协同保护与治理制度,以期促进湿地治理在生态系统内坚持公益优先,协商共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炼出溢油应急过程中的三种信息流,以整合信息流为目标,利用以状态机为核心的指挥技术和通用共享指挥图技术(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简称COP),并结合现有的溢油应急预警及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和船舶动态管理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系统),提出“溢油应急一张图”核心理念,研究并设计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溢油应急效率和信息流转功效的溢油应急响应资源分布及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7,(8)
正平台生态系统发展依赖利益相关者共创价值和共同演化,需要实施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而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揭示了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成效与机制。平台生态系统发展可从珊瑚礁演变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一是树立平台生态系统整体意识,二是制定平台生态系统特定政策,三是强化平台生态系统多方利益相关者治理,四是针对平台不同利益相关者实施分类与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王学恭  白洁  赵世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093-1095,1077
生态补偿标准是建立有效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例,从禁牧补偿额度、草畜均衡补偿额度、生态补偿的均衡性等方面分析了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空间尺度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当前草地生态补偿的标准空间差异明显,但并没有反映出不同空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异。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号耗散结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干旱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建立开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由荒漠走向耗散结构生态系统的必由之路。最后,通过对一个已开发成功的荒漠农场的系统分析,进一步为理论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是两个重要且相关的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还缺乏一致认识。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在国家森林公园情境下,构建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为中介、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为调节的理论框架,探讨游客的可持续行为对其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作为案例地,对在公园内游玩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可持续行为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幸福感;(2)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在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3)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的审美价值感知越高,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据此,亟需提升游客对于实施可持续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并增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给的多样性,以达到增强人类福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不仅指所有的天然的、人为的、永久的、暂时的沼泽、潮湿地、泥炭地等静止的或流动的水体,也包括所有的咸水、半咸水、淡水以及低潮线以下不超过6米的地域。"湿地作为介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其独特性和多功能性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作用引起了世界的普遍重视,各国都在加强对其的保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评价是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它能够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检测、优良生态系统类型筛选、土地利用格局合理配置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决策依据。论述了生态系统评价的相关内容、研究的尺度问题以及目前相配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明指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并展望了生态系统评价的未来走向。认为今后综合性的生态系统评价以及与此相配套的评价方法需要得到大力加强和研发,同时生态系统评价应该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地震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红露  刘冬梅  孙辉 《四川环境》2009,28(4):97-101
本文从地震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地震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政策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地震灾害对生态系统危害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理中采取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后生态恢复重建的策略和建议,以及今后对震后生态系统快速重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中需要加强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