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瑜 《劳动保护》2007,(1):55-55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出现了劳动者为讨要工资而上演“跳楼(桥)秀”的闹剧,更有人为了实现维权而不惜使用暴力。2005年2月,湖南省永兴县的农民黄运财因其子工伤赔偿纠纷被法院错判(他的儿子黄虎因为断指被劳动仲裁获赔30万元,而法院一审仅判其获赔1.6万余元),后黄运财用爆炸物炸死法院审判法官。在这些维权事件发生的背后,都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维护的问题。我们在对这些不当维权方式进行评判的同时,也应对当前的劳动者维权困难的现状进行反思。劳动者步履维艰的维权境遇应能折射出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当前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2.
新年钟声响过,万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与《就业促进法》双双走进施行轨道;而4个月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将依法生效。与每个劳动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3部法律几乎同时登场亮相,张开维权“保护伞”,在共和国历史上还属第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说,2008年注定应成为劳动者的维权元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避免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相关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要通过采取明晰法律条纹内涵、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强化劳动维权帮助、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等综合措施,以确保劳务派遣实现同工同酬的立法目的在现实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维权,对行业来讲主要表现为维护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一般在行业中,维权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个行业性的维权,经常表现为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协调处理对外贸易的争议,做好反垄断、反倾销、反补贴相关工作等。如数年前本刊就曾报道过,我国商务部受理了同方威视代表国内X射线安检设备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检设备进行反倾销案进行调查,并裁定向欧盟有关产品征收33.5%至71.8%不等的反倾销税,保护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利益。二是企业的维权,这也是出现问题最多和最复杂的层面,如假冒、欺诈、恶意竞争等不良现象都在时刻侵犯着一些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劳动者个人的维权,主要表现为劳资纠  相似文献   

5.
劳动仲裁作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一个主要救济途径,其地位日益突显。但由于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并未对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与劳动仲裁部门、社保机构与仲裁机构职能交叉甚至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样的劳动争议问题,如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可能对劳动者的维权成本、维权结果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目前缺乏制度界定的前提下,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承担的行政职能出现了一种仲裁化的倾向,这就引发了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时常因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遭遇维权无门的尴尬。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作出了许多与劳动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规定,该法至少从以下10个方面给劳动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7.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工会维权工作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略微数一数,就有“四难”:一是难在有的企业有法不依;二是难在有的基层工会不敢面对企业不依法办事的现实,不敢挺身而出,大胆维权;三是难在政府及有关部门有时会为企业不依法办事打掩护;四中难在工会劳动保护干部自身素质不高。针对这“四难”,我们提出“三借”工作方法来促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五·一"劳动节又到了,黄金周的灿烂不能掩去这个节日的本意。劳动者为维护自身权益而作的抗争,已深深被嵌入每一位关切者心中。每年"五·一"。节的到来,都应当是再一次的提醒,再一次的激活,都应当成为含有新意的必要话题,帮助我们演绎新的劳动者风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劳动者最起码的要求.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因投诉无门,或者缺乏便捷的法律援助通道,大多数劳动者常常选择放弃追究的权力,或者无奈地漫漫维权路上艰难前行.与现实中的巨大社会不公平相比,与我们倡导和谐社会的负面动因相比,劳动者个体,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幸而,行动的力度已变得越来越大.有关人士在呼吁,相关法律在制定,更多的人们在关注.来自各方面和力量,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洪流注入着或少或多的激情.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出台。与1993年的《劳动监察规定》(劳部发[1993]167号,以下简称《规定》)相比,它更明确地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加强了劳动保障监察的处罚力度。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劳动保障监察对劳动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维权手段。所以《条例》的出台应该说是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我国现存的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仲裁这两种争议处理体制,其受案范围的规定都过于宽泛,甚至有些地方重合。受案重合问题在《条例》出台后仍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双重保护”能否起到加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从下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制度上的“双重保护”,也可能反而令劳动者和争议处理机构都感到无所适从,陷入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争议,在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维权中遭遇了诸多立法空白。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确认权、非全日制用工的判定标准和要件、非全日制用工否决后的法律后果以及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争议处理中举证责任分配、劳动者的维权途径等实操问题,需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1.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工会维权工作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略微数 一数,就有"四难",一是难在有的企业有法不依;二是难在有的基层工会不敢面对企业不依法办事的现实,不敢挺自而出,大胆维权;  相似文献   

12.
杨学友 《劳动保护》2013,(12):55-57
国家机关是否有构成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因违规违章受到伤害可否算工伤?当劳动者遭遇以上工伤认定特殊情形的阻碍时,希望本文的4个“维权方略”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法律制度存在较大缺陷,使得受害劳动者维权乏力,笔者在分析探讨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所存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完善的相应建议,同时对新出台的《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的有关修订内容做出评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在新的形势下,劳动争议纠纷仍是审判案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适用法律规范的范围、案件事实的认定、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双方当事人利益的衡量来看,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难度越来越大,案件协商解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如何正确审理好该类案件和提升调解成功率?笔者结合多年的审判实践,从案件审理的角度出发,围绕实体裁判和程序处理等两个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信息港     
《中国劳动科学》2006,(11):55-56
山东:企业工资支付有新规定;义乌:农民就业和城里人事受同等待遇;涿州:三管齐下构筑劳动者维权屏障;会泽: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务约谈”;东阳:出台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新春祈愿     
本刊2月1日出刊,而这一天,又恰是农历癸未年的大年初一,这是一个好日子。许个愿吧!一愿所有劳动者健康平安,安全生产岁岁安澜。二愿企业经营者把保护劳动者的职责常挂心间。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对待别人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老人那样,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而对企业经营者来讲,就应该做到命吾命以及人之命。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声誉。安全是员工也是企业和企业家身家性命。切莫像南丹矿主黎东明那样,不顾工人死活而锒铛入狱,纵有家资千千万,面对铁窗空…  相似文献   

17.
柳州是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十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柳州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引发的震动,也不可避免地给柳州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柳州市劳动保障局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在就业、医疗保险、劳动者维权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的前面,并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柳州模式”。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先后获得劳动保障部授予的集体一等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集体二等功,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几年间,他们是怎样获得这样多的荣誉呢?带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在劳动保障战线工作了近20年的“老劳动”——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崔宏局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在促进就业方面是采取失业保险制度与积极的就业政策相结合的体系,为劳动者的就业风险提供保障。但这一体系还存在覆盖范围小、保障水平低、政策随意性大等问题。本文认为,要完善这一体系,基本思路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就业保障;加速相关立法工作,通过法制化使就业政策制度化;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使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一、禁止强迫劳动,曾三和保护劳动者的劳动自由权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我国宪法赋与全体公民的一项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劳动者有权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抵制各种侵犯自己劳动权益的非法强制劳动行为。我国《劳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上述规定不难看到,尊重劳动者的劳动自由权,绝对禁止各种侵犯劳动者劳动自由权的行为,是我国法律的基本立法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律规…  相似文献   

20.
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规范劳动者派遣,已经成为《劳动合同法》立法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这种争论的实质,其实是劳方和资方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利益之争的反映。笔者与立法课题组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于劳动者派遣问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论证。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为坚持《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必须对劳动者派遣加以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