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积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1):16-18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环境突变物的研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经济,简单,可靠且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应予推广使用。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注意,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及相关微核试验方法的起源和应用情况,重点比较了国内外技术方法在适用范围、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分析仪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方法在环境监测管理中的潜在应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乌鲁木齐河水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乌鲁木齐水质进行检测,测定各样点水样诱导的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及综合污染指数,并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样点MCN‰有显著性差异,20个样点中有11个样点 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2,4个样点水样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3.5,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所获得数据表明乌鲁木齐河水质受到较为了严重的致突变性污染。 相似文献
4.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郯城县白马河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部分被测水样存在不同程度遗传毒性物质,据此分析了白马河水质污染的原因,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可实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主要饮用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鼠伤寒沙门氏菌 /哺乳动物微粒体酶系 ( Ames)试验 ( DNA)、SOS/Umu试验 (基因 )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染色体 )对不同季节 (枯、丰、平 )南京市主要水厂的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以 XAD-2树脂为吸附剂 ,丙酮 -甲醇的混合液为洗脱液 ,浓缩水样中有机物 ,并对部分阳性水样进行了有机组分的定性分析 ( GC/MS法 )及其污染源调查。结果发现 ,不同季节水样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毒性检出 ,其中以上元门水厂水质最劣 ;同时通过 GC/MS法分析 ,发现阳性水样中存在有美国 EPA所列的多种优先污染物以及其它黑名单上所属的有毒有害物质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雄安新区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一般环境电场强度为未检出~1.03 V/m,基站周围电场强度为0.36 V/m~1.08 V/m,广播电视塔周围电场强度为0.65 V/m~3.19 V/m,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对公众暴露控制限值的要求。表明雄安新区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良好,处于正常环境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市场销售的多种品牌的儿童护眼灯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产品的电磁辐射水平较高,应关注由此应起的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8.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噪声。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对宜宾110kV吊黄楼变电站进行电磁环境监测,将监测所得结果对照国家规定的限值,对电磁污染水平进行评价。通过仪器的选择,监测点位的确定以及执行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现行电磁辐射的环境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考核辐射环境监测质量,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组织了2010年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比对。采用稳健Z比分数法评价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射频综合场强测量比对中,9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1台仪器测量结果离群。工频电磁场测量比对中,有9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2台仪器测量结果离群。88%的测量值为满意结果,12%为离群结果,测量比对有效地发现了测量仪器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周杨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3):46-48
依据<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的预测模式对监测点周围地面1.5 m处工频电场进行了验证性监测,表明实际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对220 kV双回同相、双回逆相和单回线路下地面1.5 m、4.5 m、和7.5 m处工频电场变化趋势分析,预测了220 kV高压输电线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以及不同房屋结构的防护距离.提出了220 kV高压输电线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Rao CV Afzal M Malallah G Kurian M Gulshan 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7,132(1-3):439-443
Vicia faba was grown in crude oil polluted soil and its roots were extract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of hydrocarbons.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Hs) ranging from C22 to C36 were identified in AHs fraction. However, PAHs were not present in the same extract. This could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PAHs
being toxic compounds are not accumulated in the plant root extracts of V. faba grown in crude oil polluted soil. Three phytoalexins were identified and estimated by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in the
root extracts of V. faba. These three compounds are 2-t-butyl-4-(dimethyl benzyl) phenol, 2, 4-bis (dimethyl benzyl) phenol and 2,4-bis (dimethyl benzyl)-6-butyl phenol. These phenolics
in V. faba are being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se compounds are presumably elicited as a direct stress on crude oil hydrocarbons
on the roots of this plant.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厦门市电磁环境状况,于2014—2015年对厦门市进行网格分区季度监测,由监测数据发现厦门市区的电磁辐射强度较低,其整体电磁环境监测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的要求。不同区域低频磁感应强度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旅游风景区的特点,其中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比总体平均水平(0.181μT)略低;射频电磁辐射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居住区的特点,商业区、旅游风景区的平均辐射强度比较接近,接近平均水平(0.73 V/m);运用主成分法分析电场和磁场分布的综合特征,分布表现为4个主成分;还发现了4代不同代际移动通信信号的分布规律,一代、二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强度更高,强信号覆盖的范围也更大;三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商业区和个别旅游风景区较强;四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和商业区较强。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展、放射源数量的增多及辐射事故突发频率的提高,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发布并实施,该法明确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放射源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此项职能移交,逐步解决了放射源多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理顺了放射源监管体系,使我国放射源监管水平有望趋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布置方式220 kV电压等级变电所在运行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的监测分析,了解了不同布置方式220 kV电压等级变电所对周围环境电磁辐射的分布规律.指出在建设220 kV电压等级变电所的同时,只要做好建筑屏蔽和电缆入地等工作,就可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就城市空间电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电磁辐射的来源,探讨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护措施,对电磁环境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乌鲁木齐市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对乌鲁木齐市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对移动通信发射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得出了正确、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microbiological mutagenicity assay, based on bioluminescence of a marine bacterium Vibrio harveyi mutant strain, potentially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mutagenic pollu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described recently. Here, we tested the use of this assay, in combination with either mussels (Mytilus sp.) or 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 (SPMDs), in assessment of accumulation of mutagens in marine water (samples of Baltic
Sea water were tested). Either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both systems or higher signals in the SPMD-based system were
detected, depending on the tested water samples. We conclude that the use of both mussels and SPMD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V. harveyi bioluminescence mutagenicity assay is a method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accumulation of mutagenic pollutants
in marine environment, but in some cases the SPMD-based system may provide a more sensitive tes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