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我国西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甘肃省金昌市为例,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利用、环境整治、产业转型5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测度了金昌市2008—2017年的转型绩效,运用障碍度模型厘清了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转型总绩效逐年稳步提升,5个维度的分绩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体呈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2014年的转型发展初期,产业格局尚未稳定,分绩效不稳定;第二阶段是2015—2017年的稳健发展期,绩效稳步提高。②主要障碍因子的排序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化水平、在校中学生人数9个指标绘制出18个图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失衡情况,总结失衡的表现形式与特点,探讨失衡的原因,然后通过政府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政策、分类指导,以加快云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旅游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到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和消费能力.以江苏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江苏省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提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省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策略:江苏省应长期发放旅游消费券和实行国民休闲计划发展国内旅游市场,利用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迪斯尼项目来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增长收敛的视角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问题,选取199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入境旅游人次数据,采用σ收敛方法检验我国入境旅游的收敛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入境旅游不存在全域性收敛,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和西部地区呈发散趋势。旅游资源开发是入境旅游收敛的主要原因,突发事件对经济落后地区的短期入境旅游收敛有很大影响,旅游固定资产、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人力资源供给都不是入境旅游收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建立聚类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筛选,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PVAR模型,采用我国2004—2016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的主要因素为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和住宅土地供应面积;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住宅土地供应面积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对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的影响呈倒"U"型;同时,保障性住房供给一定程度上促进商品房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我国31个省区的截面数据,分析了星级酒店平均租金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首先将各省区星级酒店平均租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以各省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每百人接待游客量为自变量,构建星级酒店平均租金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了三个因素对星级酒店平均租金的影响。其中,人均GDP与城市化率的边际影响最大,分别为5.129和2.655,游客密度的边际影响为0.037。研究结果可为酒店企业定价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方面,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甘肃省电力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四个影响因素均与电力消费之间呈正相关;2 GDP、工业比重、城市化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增长1%,甘肃电力消费就分别增加0.35%、0.28%、1.37%、0.10%;3城市化对甘肃电力消费增长的贡献最显著,经济增长和工业比重是影响甘肃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弱。未来甘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要保证电力需求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以甘肃省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甘肃省文化旅游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期为甘肃省文化旅游的发展与文化旅游效率评价做出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有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等8个文化旅游类型在排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文化旅游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综合技术效率得到普遍提升,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居民出游偏好是效率改善的有利因素,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景区等级、居民出游便利程度是效率提升的不利因素;甘肃省文化旅游总体效率较高,但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上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总量.都要看这个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收入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等)的汇总数。另外一种是支出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支出(如消费品、投资品、净出口等)的汇总数。收支两个  相似文献   

10.
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3国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践案例,从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流程等方面提炼国外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一些成功经验:基于能值分析法,从资源支撑能力与废物消纳能力两个层面选择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利用强度等6个指标评价美国新泽西州环境承载力;基于生态足迹法,选择耕地、草地、林地等6种生态类型,从区域人均面积、足迹需求与足迹供给3个指标评价德国萨克森州生态承载力;基于向量模法,选择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个指标评价日本东北地方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旅游流和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旅游流量对增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旅游经济强度增强又会带来更多的旅游转移流量。以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丝绸之路沿线省区转移为例,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1998—2007年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丝绸之路沿线省区转移规模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向陕西转移流量最大,其次为新疆,甘肃最小;转移客流量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强相关关系;北京转移入境旅游流对丝绸之路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并为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10年CPI与15家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假设检验,分析了CPI变化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比较了CPI对景区类、酒店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的大小.结果发现,CPI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反向的和显著的;CPI对景区类、酒店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类高于景区类和酒店类,景区类高于酒店类.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丰富的地热能资源、相对成熟的地热能利用技术为云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热利用技术对降低旅游产业能耗、改善局部环境质量、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旅游区(点)建设中应在能源系统、体验系统、制冷系统和其它系统中充分利用地热发电、制冷、温室、养殖、烘干及地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再生资源代替常规能源使用,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循环经济应用的重要方面。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利用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旅游循环经济系统中的旅游区(点)、旅行社、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旅游企业。应采取观念更新、政府支持、技术支持等措施推进可再生资源技术在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的研发、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循环经济是整个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驱动力,阐述了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试图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来阐述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提出了运行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这些措施对提高珠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通过着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旅游产业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本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旅游业与工农业发展的孤立性又是约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紧箍咒",如何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通过分析华阴市2002--2009年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能力,切实考虑当前该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旅游产业的视角出发,归纳出陕西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期为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珠江源旅游区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循环经济是发展旅游业一种新的指导思想,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针对珠江源旅游区的现状,根据旅游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并重的理念,探讨其在旅游区的林地系统利用建设、湿地系统利用建设、岩溶地貌系统利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利用建设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度指数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环境承载系统的耦合演化规律和动态关联特征.研究表明,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各子系统的承载指数均呈增长态势,各承载子系统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协调发展水平均稳步上升,生态承载子系统对经济承载子系统产生正影响,社会承载子系统可通过生态承载子系统对经济承载子系统产生正向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