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属于大型地下工程,岩爆灾害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以某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实际为例,介绍了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岩爆灾害预测方法。借鉴目前国内外岩爆判别的主要方法,并依据拟建工程场地实际情况,选用岩体初始应力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作为定量评估指标,对岩爆灾害进行预测评估。根据宏观分析与定量评价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岩爆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对某化工厂搬迁后拟建的商业住宅用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开展污染调查,采样结果表明,拟建住宅区存在甲苯、乙苯、二甲苯3种苯系物污染,可能通过蒸汽入侵途径对居民造成健康风险。该研究场地地下水水位2.67 m,地下室埋深3.66 m,地下室底板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导致《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建议的基于地下室在地下水水位以上的通用污染概念模型不适用于该污染场地。文章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地下室底板低于地下水水位的蒸汽入侵模型,该模型根据蒸汽入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地下室进气污染概念模型和地下室渗水污染概念模型。以该污染场地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该模型进行室内浓度计算,并与通用污染概念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用污染概念模型由于存在包气带及裂隙的衰减,导致计算的污染物浓度偏低,比渗水模型少400倍以上,远远低估了污染物侵入室内的浓度。由此可见,在对该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时,直接套用现有的通用污染概念模型来计算室内污染物浓度是偏离客观事实的,必须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目前遍布全国的电网工程项目大多都面临着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本文选取黄石冶钢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在对场地岩溶塌陷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场区各个剖面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各个钻孔点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结果,从而获得了该场地岩溶地基的稳定性分布图;最后根据稳定性评价结果,并结合相关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现场施工处理措施和防治对策,以为有效处理岩溶地基溶洞稳定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针对泰安市泰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特点,进行区内地质环境特征和危险性分析以及综合危险性指数(含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和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将泰山区划分成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等4个等级,为今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西某核电站选址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西某核电站选址及附近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结合拟选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重点是覆盖岩溶区地面塌陷的易发性研究,根据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地质条件和诱发影响因素,采用了定性~半定量判别法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易发性;并针对核电站工程建设布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工程建设选址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列举和分析比较当前岩土工程领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各种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概述了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和优势,并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干坞大型临时工程拟建场地的岩质高边坡为实例,应用强度折减法基于FLAC3D软件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确定了边界条件和强度参数,计算了该边坡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底部开挖以后边坡趋于欠稳定状态,同时指出了边坡的关键变形部位,可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江"地区是地质灾害强发区,又是资源富集区和环境重点保护区。为了实现对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定量或定量评价,根据该区"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育机制-地形地貌的改造和演化过程中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机制,将促进地质灾害发育的各类影响因子总和-动力势与减缓地质灾害发育的各类影响因子总和-抗力势之间的差值作为地质灾害发育动力强度指数,并且用于量化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通过41个典型地质灾害点的调查分析对各类影响因子赋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出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方程,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模型。采用该线性模型简要计算了"三江"并流区典型区段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并通指数的大小为依据统一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避免了人为分级和分区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8.
斜坡的变形破坏会演变为崩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潜在威胁极大,一旦忽视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高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影像,对普格县城某区域内的63个斜坡进行了详细调查;统计分析了斜坡坡度、地层岩性、斜坡结构具有的特征规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选取影响岩质和土质斜坡稳定性的9个稳定性评价因子,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每个因子分配权重、分级赋值,将斜坡稳定性划分为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4个等级,对63个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绘制了研究区斜坡稳定性分区图,总结了区域斜坡稳定性分布规律。该评价结果能够及早为地方国土部门、公路管理部门提供判断结果,为山区城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用地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含断续贯通裂隙危岩体是西南山区尤其是三峡库区重庆地段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该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应综合考虑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的力学参数、变形协调及应力分配问题。基于主控结构面特征建立了含断续贯通裂隙危岩体物理模型,提出了主控结构面含断续贯通裂隙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并给出了参数计算表达式;建立了含断续贯通裂隙危岩体力学模型,给出了危岩体荷载计算表达式,提出了基于稳定系数的含断续贯通裂隙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重庆市万州区首立山危岩体灾害稳定性计算,算例表明万州首立山8个危岩体均处于稳定状态,与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简称规范))计算得到的危岩体稳定性结果相吻合;利用提出的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方法得到的稳定系数值与"规范"值相近,具有一定的工程适用性,但其稳定系数值普遍高于"规范"值,表明"规范"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仙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例,在分析当地实际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论原理,对仙居县进行了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地质灾害预测区划。经分析计算.得出的区划结果基本符合仙居县的实际情况。故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区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毁坏并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根据震后现场调查资料,对房屋震害、地质灾害、生命线工程震害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分析认为,房屋结构、局部场地特征、区域构造背景是影响此次地震灾害特征的主要因素。根据对地震灾害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增强房屋抗震性能、合理选址,及时处理地质安全隐患,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河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①对受纳拟建工程废水的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特征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和评价.②对拟建工程水污染源进行全面分析、调查,恰当地估计可能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发生量,处理设备的污染物去除量及最终入河的污染物量.③根据①②两点选择恰当的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式,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出预测或估计,并做出评价.④提出经济,合理的防治对策建议和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区灰渣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黄土地区某灰渣库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水库塌岸、泥石流、黄土湿陷及黄土陷穴.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地下厂房围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围岩的岩体结构特征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研究地下硐室的岩体结构特征,对评价地下硐室的围岩稳定性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主要是根据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拟建区平硐的现场调查,用统计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并最终找出该区岩体的结构特征,为研究地下硐室的围岩稳定性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定场地污染概念模型的健康风险评估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有机化工厂地下水下游方向拟建设的地铁站所在区域土壤及地下水开展污染调查,结果表明,拟建地铁站区域深层土壤及地下水均被1,2-二氯乙烷污染,其中,土壤样品最高浓度104.08 mg·kg-1,位于地表以下8.6 m深处;地下水样品最高浓度18 500μg·L-1.污染主要由位于上游的有机化工厂生产排污所致.本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并结合地铁站的特殊结构设计构建了该场地特定的污染概念模型,推导了相应的风险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站内人员的健康风险,并与基于通用污染概念模型建立的风险计算公式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均表明该区域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对未来地铁站工作人员造成的致癌风险将远高于目前普遍接受的风险水平(1×10-6),但前者计算的土壤和地下水对未来地铁工作人员造成的致癌风险要比后者分别高2倍和1.5倍.由此可见,对于具体的场地评价项目,应考虑场地的污染特性及未来建筑的结构特性对现有评估模型进行修正后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避免因直接套用现有导则中的计算模型使最终评估结果偏离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6.
铬污染场地调查数据评估与暴露浓度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某铬污染场地调查采样得到的1 269个土壤w(TCr)和w〔Cr(Ⅵ)〕,分别采用检出限替代法和Walsh's Test方法分析了未检出值和潜在的异常值.结果表明,异常值的取舍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结合该铬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和采样记录,最终保留了潜在异常值. 分别采用Q-Q图示法和假设检验方法探讨了该铬污染场地土壤w(TCr)和w〔Cr(Ⅵ)〕的数据分布形态发现,二者均不符合3种常见的分布形态(即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因此,采用基于切比雪夫不等式的非参数方法计算该铬污染场地调查数据的95%UCL(置信区间上限值),确定w(TCr)和w〔Cr(Ⅵ)〕的暴露值分别为0.285 6%和0.022 7%.   相似文献   

17.
<正>2019—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浙江丽水地区灾害地质调查"项目。重大地质灾害隐蔽性强,危害严重,具有灾害链特征。因此,2019年,"浙江丽水地区灾害地质调查"项目组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调查、INSAR、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探索了台风暴雨条件下重大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机制,提升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精度,对支撑台风暴雨影响区重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重大滑坡、沟谷岸坡滑坡-堰塞湖、暴雨型泥石流是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影响区三类重大的地质灾害类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生给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但致灾因子复杂多样,空间差异显著。因而,要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属于空间型的评判问题,可以采用空间分析的最新技术手段-GIS进行评价研究。文章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哈密市双井子有色金属26号铁矿为研究区,通过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6大灾种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危险度分析,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与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各潜在灾种因子叠加分析,最终编制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下的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科学地减灾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的场地环境精准调查应用案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可以尽可能准确地表征场地实际污染空间分布和赋存状态,有效支撑后期场地精准修复或风险管控工作.本文以京津冀地区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在污染识别、场地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各阶段分别构建针对性的场地概念模型.采用薄膜界面探测器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现场快速筛查设备的应用,辅助确定了潜在污染源和重点调查区域;同时针对部分位置大量检出氯代有机物代谢产物氯乙烯,判断该场已经发生较为明显的污染物生物降解现象.通过选取典型钻孔和剖面进行降解指示性产物和组分图谱分析,并结合地下水中氯代烃厌氧生物降解潜力综合评分达到22分的结果,判断该场地具有较强的厌氧生物降解能力.这种逐级优化形成针对场地污染调查的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为精准地掌握该场地实际污染情况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中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关系表明地震对次生地质灾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与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