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污染物在对流层中产生臭氧,但在平流层中却破坏臭氧。在上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光化学烟雾——一种对流层现象,在这篇文章中,讨论第二部分——有关大气臭氧的人为扰动问题:卤化污染物与臭氧的反应。当含有氟氢溴和碘的空气污染物不断增加时,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影响的关心也在增长。在最近三年中,全世界关心卤化污染物可能使平流层的自然失去化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十堰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日益增加,成为仅次于细颗粒物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了解十堰市城区臭氧污染特征,利用2013-2017年历史观测数据,对城区臭氧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污染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滨河新村点位和柳陂点位,在时间上呈现出工作日大于休息日的情况。夏季是城区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冬季臭氧浓度较低;一天中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吉刚 《环境技术》2006,24(6):31-32
我国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气候特点对橡胶制品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为适应在该气候条件下的运用需要,进行了针对空气弹簧胶囊用橡胶的耐紫外线老化试验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随着紫外线老化时间的增加,其硬度和300%定伸强度均提高,但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随着紫外线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通过与胶料的耐臭氧试验和大气老化试验比较,基本可以认为引起空气弹簧胶囊表面龟裂的主要原因是受力状况、臭氧和大气老化的作用,而紫外线对橡胶的表面龟裂影响作用不大,因此,为提高空气弹簧胶囊的耐老化性能,主要考虑降低橡胶的受力,提高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臭氧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产物,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空气中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21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结果与相关气象资料,统计了嘉兴市区近地面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气象要素及前体物NO2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分析了不同VOCs组分对臭氧生成重要性评估。结果表明,2021年嘉兴市区臭氧浓度月度变化呈“M”型,超标主要出现在5~9月;日变化呈单峰型。臭氧浓度与气温为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均为负相关,降水有利于臭氧浓度的降低。白天当风向为西南、南或东南风,风速大于4m/s时,臭氧浓度较高。NO2与臭氧显著负相关,VOCs中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最大。综合现有研究,气象要素及NO2对嘉兴市区臭氧污染的影响不可忽略,芳香烃对嘉兴市区臭氧生成贡献显著,是臭氧污染优先治理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5.
应对城市雾霾的重点是对以PM2.5、臭氧为主要污染物的固定源、移动源和面源排放进行控制管理。PM2.5、臭氧的达标需要实施远近统筹的管理战略,制定全面、细致、专业的达标规划,实施空气质量"日"管理。当前急需和可行的对策是实施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精细化的移动源排放管理,并改革现有以县级行政区为主的空气管理体制,建立专业化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实施空气流域管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鄂州市城区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5—2016年的监测数据,对空气中臭氧(O3)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鄂州市城区空气中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日变化呈单峰型且高峰段在13:00—17:00;月变化规律显示6月—9月浓度最高。日照、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对臭氧浓度变化均有重要影响。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产业规划、强化污染治理、加大科普宣传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与南极上空臭氧洞形成的时期大约相同,冬末春初,在新西兰和麦亏里岛上空发现一神秘的消耗平流层臭氧的臭氧洞。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这一臭氧消耗与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没有关系。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的安德鲁·马修斯说,他们正在考察一新的消耗臭氧的作用过程。他说来自热带地区的大气运动有可能引起臭氧的消耗,这些空气团带有低浓度的臭氧。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目前大连市10个国控子站PM2.5和臭氧监测设备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8月末开始试运行。据介绍,目前大连市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位中只有青泥洼桥一个点位具有PM2.5和臭氧监测能力,其他点位只监测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4项污染物。为确保今年年底前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能够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及时发布监测数据,大连市申请了减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国控子站的PM2.5和臭氧监测设备购置。据大连市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底前,大  相似文献   

9.
臭氧 (O3)是一种气体 ,是空气中的氧气在放电时或在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变成的。臭氧层就是一种臭氧气体层 ,它存在于离地球表面 1 0km~ 5 0km的大气平流层。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 ,因而可避免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很容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所以它也容易在化学反应中受到破坏。其中以氟氯碳等物质最容易消耗臭氧层。80年代人们发现了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补天已刻不容缓。臭氧层消耗得越多 ,就会有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 ,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皮肤癌、更多的白内障疾病…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17,(12)
自2013年国家发布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城市空气质量呈现整体改善的良好态势。但同时,臭氧污染的问题却带来新的忧患——尽管我国的臭氧浓度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但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在降低颗粒物浓度的同时解决臭氧问题,成为实现清洁空气之路上无法回避的难题。美国在治理臭氧的历程中也曾遭遇坎坷,并最终通过科学治理、区域管控和持续、渐进的政策实现了大幅度改善,其经验可供我国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沈菁  黄建 《四川环境》1998,17(1):77-80
本文就靛蓝二磺酸钠(IDS)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臭氧(标准方法)的有关IDS溶液的稳定性及样品测定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以期使标法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成都,一场"迎战"臭氧生成重要前体物的战役已打响多时,截至2020年7月7日,成都全年优良天数已达到132天,这是2013年国家新标准实施年全年的优良天数。臭氧是氧气的"亲兄弟",它的分子由3个氧原子组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一个氧气分子可分解为两个氧原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和其余的氧分子再一次结合,就形成了臭氧分子。当臭氧浓度约在0.02ppm时,会使空气闻起来清新,令人感到神清气爽,但在浓度较高时,臭氧则具有特殊的臭味,是近地面一种令人讨厌的污染物,而且和以PM2.5(细颗粒物)为首  相似文献   

13.
臭氧在平流层可以吸收短波紫外辐射,减少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伤害。而对流层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性的污染物。针对目前公众普遍关心的臭氧污染问题,介绍了对流层臭氧的特性及危害,概述了臭氧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并对臭氧监测技术、臭氧预报方法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循环冷却水处理中臭氧的杀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可以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处理中.试验研究了影响臭氧杀菌的基本因素,冷却水的pH和水温对处理效果基本没有影响.臭氧的杀菌能力取决于水中的剩余臭氧浓度,臭氧的消耗量与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关.当水中剩余臭氧浓度为0.05mg/L和接触时间为14min时,可以使臭氧的灭菌力达99%.即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投加0.05mg/L臭氧,就可以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由此确定了循环水处理过程中为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所需维持的最低臭氧浓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臭氧氧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中,通过臭氧氧化,不仅可以使常规的处理效果得以提高,还能有效分解水中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文章主要概述了臭氧的基本特性,对臭氧工艺的主要系统进行了说明,并且介绍了臭氧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红雨 《四川环境》2003,22(2):25-27,42
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问题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拟就臭氧的形成与危害,臭氧监测在德国的开展情况作一介绍,并对其在成都市的借签应用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超声/臭氧氧化处理含酚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实验装置上对超声/臭氧联合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反应时间、臭氧通入量、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酚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辐射在臭氧氧化过程中起加速反应的作用,而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加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废水初始pH值为11时酚去除效果最佳;随着臭氧通入量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酚去除率不断增大;超声/臭氧处理酚废水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8.
臭氧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臭氧进气量、反应时间、温度及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COD的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臭氧进气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增长,COD去除率增大;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溶液的初始pH值对臭氧氧化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在pH值为11~12左右时,COD的去除率最大;在臭氧氧化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9.
剩余污泥经臭氧破解后其中碳、氮和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臭氧对污泥进行减量的过程中,针对臭氧作用后污泥中碳、氮和磷数量的变化,对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不同累计时间的臭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臭氧破解后污泥中的TN没有较大改变,污泥中的TP最终呈减少趋势,破解液中的COD虽有所增加,但破解液回流到生物系统中反而可以补充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的不足,从而促进污水生物处理的脱氮除磷作用,臭氧的引入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同时可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美日臭氧污染问题及治理经验借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臭氧(O_3)为主要成分的"光化学氧化剂"是光化学烟雾的真身。臭氧污染受臭氧前体物排放及其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控制,导致臭氧污染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甚至成为全球性环境难题。我国城市群臭氧污染问题继PM2.5污染后日趋突出,本文探讨和总结了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等大都市在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构建更加全面、科学、系统的治理体系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