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3-氯-2-羟丙基氯化铵(CTA)季铵化改性壳聚糖(CTS),制备了季铵化改性壳聚糖(CTS-CTA);将壳聚糖(CTS)、阳离子淀粉(C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三元接枝共聚,制备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并且比较了壳聚糖(CTS)、季铵化改性壳聚糖(CTS-CTA)、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选择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与凹凸棒石进行复配,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为:p H=8,絮凝剂与凹凸棒石的比例为1∶14,沉降时间为20 min,絮凝剂投加量为0.4 g。在该条件下进行了重复实验,得出小球藻的絮凝率为98.8%,并且絮体紧密、沉降速度快,不需要再次分离,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改性黏土可以用于治理藻华,但未经改性的壳聚糖具有电荷密度小、溶解度小、pH适用范围较窄以及分子质量较小等缺点,影响了壳聚糖改性黏土除藻的性能。为了优化壳聚糖的絮凝除藻性能,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合成阳离子型壳聚糖,并研究了阳离子壳聚糖溶解度随pH的变化,以及用它改性后的黏土颗粒的表面电位的变化,并对阳离子壳聚糖改性黏土和壳聚糖改性黏土的絮凝除藻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阳离子壳聚糖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具有很好的溶解性,经其改性后的黏土颗粒的等电点(pH 10.8)显著高于壳聚糖改性黏土的等电点(pH 9.5)。在絮凝实验中,阳离子壳聚糖改性黏土的最大除藻率达到99%,藻絮体粒径为978μm,即使在pH为10时,仍有87%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阳离子壳聚糖改性黏土的除藻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的壳聚糖改性黏土。  相似文献   

3.
周健  董锐  董悦  付澎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4674-4680
将壳聚糖、阳离子淀粉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三元接枝共聚,制备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与凹凸棒土进行优化复配,对油漆废水进行了絮凝实验,得出了当pH=12,沉降时间为20 min,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0.2 g,三元接枝共聚物∶凹凸棒土=1∶10时,该复合絮凝剂对油漆去除率最佳能够达到89.3%,并且絮凝效果好,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  相似文献   

4.
HC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道了所合成的具有五元环结构的二甲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均聚物与共聚物的絮凝性能.用硅藻土或高岭土悬浮液及工业上、下水进行了絮凝性能试验,并与国内外阳离子絮凝剂进行了比较,还对其毒性进行了动物试验和致突变性试验.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无毒、性能优良、具有工业潜力的新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法可合成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物 ,产物可经红外光谱证明。其絮凝性能受接枝物浓度、接枝物接枝率、溶液酸度、溶液温度及絮凝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 ,效果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 ,处理后的污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对含有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研究,采用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木质素接枝共聚物,应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这种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处理电镀废水,当其用量为90 mg/L,pH值控制在4~7,絮凝时间为2 h,在室温的条件下,可使电镀废水中的Cu2 、Zn2 、Pb2 和Ni2 去除率分别达到93%、90%、96%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微波辐射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波辐射法可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产物可经红外光谱证明其絮凝性能受接枝物浓度、接枝物接枝率、溶液酸度、溶液温度及絮凝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效果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处理后的污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以去除碳酸根后的镁铝水滑石正电胶团簇(LDHEPCL)作骨架,合成新型水滑石接枝污泥处理乳剂.用硫酸铈作引发剂,通过程序升温,实现了油包水多面液胞(W/O PHC)中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去除碳酸根后的LDHEPcL接枝聚合,制得污泥处理乳剂--LDHEPCL-PAM-PDMDAAC共聚物乳剂.聚合升温速度为2.5℃/min,最高温度为(985±1)℃.各配料最佳摩尔比为LDHEPCL:AM:DMDAAC=0.15:0.57:0.28.与目前最好的污泥处理乳剂FLOPAMR EMZ35及STCPA EM6040相比,LDHEPCL-PAM-PDMDAAC共聚物乳剂具有絮团致密、絮层高度低、与聚合铝(PAC)及羧甲基壳聚糖(CMC)配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丁二酸酐与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后的纳米SiO2(即可分散的纳米二氧化硅,简称DNS)反应,合成了羧基化的DNS,再经过与壳聚糖脱水生成酰胺的过程,合成了改性壳聚糖。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改性壳聚糖进行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改性壳聚糖微粒吸附Ni2+时溶液pH值、时间、吸附剂用量和Ni2+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条件为:pH=7,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3 g。改性壳聚糖比壳聚糖具有更强的吸附Ni2+的能力,吸附率达67.01%。  相似文献   

10.
聚二甲二烯丙基氯化铵(P_(DMAAO))用于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对共聚物中阳离子含量的选择、最佳投药剂量以及处理体系中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絮凝剂的分子量和阳离子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P_(DMDAAO)适用于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用于印刷油墨废水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聚二甲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用于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对共聚物中阳离子含量的选择,最佳投药剂量以及处理体系中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絮凝剂的分子量和阳离子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PDMDAAC适用于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的物理/化学改性及其对含酚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君  王平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1-126
将壳聚糖物理改性为球形颗粒,然后在微波辐射下,球形壳聚糖与柠檬醛接枝反应,再与NaBH4还原反应,制备一种新型环保材料--物化改性壳聚糖.采用红外光谱仪(IR)、X衍射仪(XRD)、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测定及孔径分析仪(BET)结构表征改性壳聚糖.通过含酚制药废水的动态小柱吸附实验,研究了时间、柱高和出水流速等...  相似文献   

13.
改性粉煤灰及其处理废水的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正交设计的基本理论,研究了PDMDA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改性粉煤灰的最佳条件,并将改性粉煤灰用于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探索了改性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原PDMDAAC的pH下.控制PDMDAAC的浓度为40g/L,恒温30℃.反应1h为最佳改性工艺,改性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机理以吸附电中和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十二烷基多糖苷季铵盐作为改性剂制备改性膨润土,研究了改性膨润土联合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考察了有机改性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膨润土投加量、pH值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改性膨润土的改性和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经微波改性后,实现了十二烷基多糖苷季铵盐阳离子对膨润土的插层,增大了层间距,提高了膨润土的吸附性能。联合混凝剂投加改性膨润土能够改善絮凝性能,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改性膨润土与PAC联合后的强化混凝,对初始浓度15.3 mg/L的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5.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作为原材料,利用微波辅助对纤维进行改性,制备出偕胺肟基PAN改性纤维(AOPANF_(mw))。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改性纤维的制备条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S)对改性前后的纤维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改性纤维对Cr(Ⅵ)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的最佳制备条件是:反应温度105℃、反应物投加比4∶3、反应时间7 min、浴比40∶1。红外光谱证明偕胺肟基团成功接枝在纤维的表面,EDS结果显示在吸附后的纤维上出现明显的Cr(Ⅵ)峰。纤维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25℃条件下,改性纤维对Cr(Ⅵ)的吸附平衡时间为7h,饱和吸附量为69.55 mg·g~(-1)。当多组分干扰离子共存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活化粉煤灰改性壳聚糖絮凝除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活化后的粉煤灰滤液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研究其絮凝除藻性能.实验表明,改性后的壳聚糖除藻性能优良,较少的用量(0.5 mL)可去除接近90%的藻.而分泌可溶性的胞外有机物(EOM)会优先争夺絮凝剂--壳聚糖,导致其投加量增加.适当增加改性壳聚糖投加量可以使藻絮体密实,增强抗水流冲击能力,由此展开改性壳聚糖投加量与絮凝除藻的动力学研究.最后,测定了絮凝上清液的藻光合活性,发现投加改性壳聚糖后有效降低了藻光合活性,防止水华二次爆发.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CTS)为原料,先用苯甲醛保护其C_2位上的氨基生成Schiff碱壳聚糖,再将二硫代羧基通过黄原酸化反应接枝到CTS C_6位羟基上,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黄原酸化CTS(XCTS)。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XCTS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制备条件,并探讨了水样中Cu~(2+)初始浓度、pH对XCTS除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CTS制备条件为CS_2用量2.0mL、NaOH浓度5.0%(质量分数)、预反应温度30℃、预反应时间30min、主反应温度60℃、主反应时间240min时,制得的XCTS除铜性能最好,Cu~(2+)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7.7%。XCTS最佳投药量随着水样中Cu~(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u~(2+)的去除率随着水样pH(pH不为7.0时)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水样pH为6.0时,Cu~(2+)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高聚复配絮凝剂制备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活性硅酸和聚合硫酸铁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铁,再采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对其进行复配改性制备高聚复配絮凝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絮凝剂脱As性能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了Fe∶Si、改性剂量、改性温度对高聚复配絮凝剂制备的单独作用及交互影响作用,并建立了剩余c(As)的数学模型。结果显示,自变量对响应值的影响次序为:Fe∶Si改性温度改性剂量,改性剂量与改性温度及改性剂量与Fe∶Si交互影响显著;数学模型拟合度程度良好,模型显著,模型预测处理后最佳剩余c(As)=18.82μg/L,最佳工艺条件为Fe∶Si=2.1∶1,改性温度=79℃,改性剂量=0.56%(PFSS溶液质量),验证实验结果为剩余c(As)=19.21μg/L,预测值与测定值偏差率为2.07%。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方法,研究了以巯基甲壳质制备巯基酯化壳聚糖的最佳合成方案。研究表明,巯基甲壳质的脱乙酰条件(包括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影响其产物巯基酯化壳聚糖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效果。当脱乙酰时间为2 h,温度为160℃,氢氧化钠浓度为20%时,20 mg的合成产物对30 mL Cd2+浓度为20 mg/L水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5.46%,其对镉离子的吸附量达到28.5 mg/g。通过对产物进行红外分析发现,巯基甲壳质中出现脂基特征峰值,脱乙酰后脂基并没有消失,证明最后的产物为巯基酯化壳聚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方法,研究了以巯基甲壳质制备巯基酯化壳聚糖的最佳合成方案。研究表明,巯基甲壳质的脱乙酰条件(包括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影响其产物巯基酯化壳聚糖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效果。当脱乙酰时间为2 h,温度为160℃,氢氧化钠浓度为20%时,20 mg的合成产物对30 mL Cd2+浓度为20 mg/L水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5.46%,其对镉离子的吸附量达到28.5 mg/g。通过对产物进行红外分析发现,巯基甲壳质中出现脂基特征峰值,脱乙酰后脂基并没有消失,证明最后的产物为巯基酯化壳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