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你们知道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多么重要吗?万物生长都需要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田野里水可以让庄稼更茁壮的生长,在沙漠里水可以让旅行者解渴,在工厂里水可以发电……还有好多地方都离不开水,可以说水就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一次,妈妈要给刚起床的妹妹洗脸,可是妹妹说:"我长大了,自己可以洗脸了!"说着就  相似文献   

2.
大象 《环境教育》2005,(3):27-27
一句"敬畏自然"竟然在国内报纸上一石击起千层浪,引 来众人的非议,甚至被扣上反科学、反人类的帽子。这让我这 一个在海外一直从事环境学研究的中国人十分不解。因为,在 笔者看来,这句话正是在对现代环境伦理与环境科学前沿深刻 理解之后所做出的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真理愈辨愈明,但我们也知道任何辩论的焦点其实在于 对定义的争夺。而我们此前看到的很多言论却--或者是故 意--避开了这一点,以至于许多争论在定义混乱的情况下已 变得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房宁 《绿叶》2008,(1):8-12
我们这一切的努力是为了什么?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难道我们的劳作仅仅就是为了过好日子?什么是好日子?如何定义幸福?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重新提出的价值问题。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寻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这个大问题,需要进行文化重构。如果文化不能建构,我们只能随波逐流;如果文化能够建构,需要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神性"与"俗性"之间找到一种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地球日之思     
正4月22日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让我们想一想,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给地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灾难中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患了绝症,人类又能生存多久?地球日,也是人类自身的拯救日。人类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  相似文献   

5.
外延:绿色文化回报社会众所周知,“繁衍绿色生命,关爱人类健康”是丰原人的绿色理念和未来发展目标,这个理念志向高远,气势恢弘,凸现了“绿色”、“和平”、“关爱”、“健康”的世界性主题,使丰原人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对社会的承诺。这个发展目标的明确提出,使员工的行为变得一致,思想上得到了统一。像“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地球充满绿色,让世界变成一个美丽的绿色家园”的丰原环保思想和丰原的人生价值等,指出了个人、企业和社会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并努力使员工认识到,个人在推进企业进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为个人创造更好的机会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绿色意识:环保的同情,诗歌的赞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枣 《绿叶》2008,(5):45-50
环保绝对不能脱离人文主义教育,纯技术、纯官方的环保不能成功。诗歌存在的理由就是绿色存在的理由,诗歌的意义是恢复词语的本意——诗歌和人类生存的内在联系——从而颠覆消费文化的所谓"有用"的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甜美"的语言,其伟大就在于它的赞美性。恢复原本的思想是艺术家的责任,追溯现代汉语丢失的"天人合一"意识,可以安慰我们内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既要提高生态道德教育在思政课堂中的授课比重;又要紧密联系时政,寓生态道德教育于思政课堂,从而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让贵州的绿色发展更顺畅持久。生态道德也被称之为环境道德,是从道德的层面来定义人类应该如何看待并处理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类要平等对待大自然,平等地对待当前发展与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大学生们了解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做的是用正派、纯洁的方法,影响更多的人,最终让更多的美好思想,成功地转化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共识。政府是最大的公益组织和环保组织,政府的使命就是发展公共事务。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影响政府决策层,让公共意志凝聚为政府意志。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食品业在人类和食品之间筑起了一堵厚厚的墙,让我们看不到食物的来源。哇,你吃素呀!多长时间啦?七年了。坚持了七年啦!佩服佩服!七年以来,类似这样的对话在我这儿常常发生。在多数朋友看来,吃素是一个需要"坚持"的事情,别说七年,就是七个月甚至七天都很难想象。一般认为,吃素乃是"吃苦",实属不易,所以需要花心力去"坚  相似文献   

10.
张鹏 《绿色视野》2008,(6):46-50
有人说过,看一个城市是否时尚,不用看其他,单看"吧"就可得知。酒吧、音乐吧、茶吧、主题吧……形形色色的"吧"让我们应接不暇,它们无疑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时尚的元素,而泡吧的人也绝对是这个城市的时尚精英。或许有人说,喜欢泡吧的人,是喜欢做梦的人,"吧"里的生活就是城市的梦境,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梦虽然是虚幻的,但它给予城市人真切的生活动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市人的"吧"生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基础环境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及早地了解和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化学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让他们不仅在化学领域践行环保,同时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环保,关爱地球,也关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可以说传统的化学是创造人类财富的伟大科学但众多化学化工过程产生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犹如病毒一般,成为了残害人类的可怕帮凶。化学变化涉及从现代  相似文献   

12.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了有名的"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个"智慧"的核心,就是让自已成为一个仁者。  相似文献   

13.
水,黄河之水,滔滔江水,涓涓流水,多么有气势呀!自古以来水就和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我们人类,还有大地中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周围的动物、植物等等,都是离不开水的……水是我们的生命源泉,离开了水,万事万物就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就失去了生命。我们的"母亲"--地球,也被称为水球,我们的"水球"拥有着七大洲,七大洋。我们的确拥有了很丰富的水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极难平衡取舍的一对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似乎是这一矛盾的最佳诠释。工业文明的推进过程,也是人类环境困境的日趋深化过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正以几何级的速度日益加剧,而我们人类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又必然以加速度无限扩张。为求得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人类已走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而如何重新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地,已成为人类何去何从的万难之选。本期特别推出"民生需求与环境压力"一题,期待以国内顶尖级专家学者的话语、声音,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基本矛盾,全面展开思想交锋和观点碰撞,从而最终引发广大读者的严重关注和深刻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暑假在家,我静静地翻看了《绿色承诺》这本书,读后我感觉心情非常沉重。本书一共从八个章节来讲述了人类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么严峻的形势,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而在本书中,让我最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哪一章呢?对!就是那章水——生命之源。"人能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对于人类生存来说,水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在成人体内,  相似文献   

16.
徐徐地翻开历史的相册与记载,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深深地映入我的眼帘,瞧!那千千万万棵树竟无缘无故地"失踪"以及"摔倒"了,小鸟也无家可归,让人看得于心不忍。这无疑是人类干的好事,"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话霎时在我的脑海中闪过,对那过去的往事感到十分羞愧!森林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粮食是我们依靠的结实臂膀……"一粥一饭,当思之来之不易;半丝半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8,(4):15-16
全球气候异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已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刻!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让我们行动起来,抛掉自私自利的陋习,用环保的生活方式,挽救地球家园的命运,维护人类得以继续生存的未来,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的地球。  相似文献   

18.
家乡情愫     
<正>何为泥石流,就是人类用石斧砍下了一片片森林?何为干旱,就是人类用冷漠浪费了一滴滴淡水?我们的血脉里留着炎黄子孙的血,更涌动着故乡魂的字眼。别说是海外游子,就连我们,也抹不了对故乡的热爱。大家肯定是这样的体验,在外旅游时,有时会觉得不自在,因为大家都贪恋着故乡  相似文献   

19.
王行坤 《绿叶》2011,(6):56-63
"历史的终结"之后,我们都被抛入了全球资本主义这个装置之中,想象不出资本主义生产之外的替代性逻辑——直到生态危机的爆发。生态危机真正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可能导致人类历史的真正终结。但是当下的生态意识却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的质疑,反倒成了一种虚假意识。于是,如何确立一种新的生态意识,从而提出一种替代性的发展方案,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关灯开始     
正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一种习惯——进教室先开灯。这种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养成,四年级却"退化"了。为什么呢?因为在四年级时我们换了一位新班主任,那就是梁老师。他利用了一节语文课的时间,为我们放了一个宣传片。片子里讲的是,如果人类每人每小时能节约5度电,那么地球上所有人一小时将节约6亿5千万度电,如果人类一直保持下去,那么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