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胀形成形进行仿真计算和实际测试分析,比较了不同润滑条件下的应变分布,确定了胀形成形时的静摩擦系数μ值,研究分析了摩擦系数和材料参数n、r值对胀形成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转变为帮助学生提升基本数学思维和方法。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小学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形成进行了探讨,对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数学思维形成进行了浅析,对该方面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针对丁二烯自聚物闪燃爆炸和后处理胶粒塑化着火的形成机理、形成条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半轴套管成形过程中出现折叠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并根据折叠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从而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孔丝纺  刘惠  曾辉  刘阳生 《环境工程》2012,(Z2):249-254,279
垃圾焚烧是二恶英产生的主要来源。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类污染物质的产生条件和形成机制,分析和探讨了二恶英类物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未来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污染物控制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遂宁观音湖由水电工程库区形成。分析了观音湖形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了保护措施;研究了观音湖的水质状况,提出了保护措施;对观音湖的防洪和景观功能做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形成过程和机制,采用连续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膜反应器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并对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增强了MBR的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废水中微生物抑制...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接种污泥、进水基质和有机负荷、运行方式、水力剪切力、沉淀时间等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凝结核猜想",认为好氧颗粒污泥的最终形成分为出现凝结核、形成胚胎颗粒污泥及形成好氧颗粒污泥三个阶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模锻试验阐明了模锻件孔壁折纹和转角折纹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同时简述了其他若干种汇流折纹的形成原因;最后指出,研究模锻件的折纹缺陷是当前模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现有行为形成因子评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行为形成因子评分方法,该评分方法首先将行为形成因子对人绩效的影响作用分为人的可靠性、人的工作效率和人的工作负荷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将行为形成因子的水平又划分成5个等级,并通过问卷调查以获取行为形成因子每个等级的支持情况;然后设置了行为形成因子的评分范围,对每个等级赋予一定的数值,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到行为形成因子每个方面的评分;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获得行为形成因子三个方面的相对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最终得到行为形成因子的综合评分。这种基于专家判断的评分方法在操作上比较简便,得到的结果能够体现行为形成因子对人绩效的全面影响,可以为人因可靠性分析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幼儿规则教育是人格形成与社会化的重要起点,但当前幼儿园规则教育存在忽视幼儿需求、忽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忽视长远发展的现象,违背了幼儿园规则教育的本意。基于同伴交往的视角,研究发现,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有利于形成尊重幼儿的规则教育,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在近地表沉积物中普查地热标志的形成机理,指出了气晕形成的共同性,简述了工作方法。提出的结果揭示了在气体和地热田区域背景上,产生于高渗透性岩石带中的气和热异常地段形成时的共同趋势。根据受地段水文地质特征和岩石物质成分制约的差别,可以明确异常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水土盐形成演化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形成与演化规律基础上,研究了浅层地下水赋存分布与水质特征以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地下淡水、微咸水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泥沙填海造陆而成,据三角洲形成年代,将黄河三角洲划分为古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2)近年来,人类活动成为影响河口三角洲发育不可忽视的因素;(3)黄河三角洲咸水含水层广布,浅层地下淡水和微咸水主要赋存在黄河现代河床、古河道带和决口扇高地;(4)黄河三角洲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分布与形成演化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状况与三角洲形成的早晚、黄河河道的变迁、所处微地貌部位及现代河道与渠系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5)三角洲形成时间越晚,浅层淡水和微咸水分布面积越小,水量越贫乏。  相似文献   

14.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发现,凭净山铜矿厂和鱼场两处深层构造裂隙水为高氟、高短碱性HCO3-Na+型水。根据此种水的化学特征和地质产状,初步阐明了此种水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其形成机理,讨论了此种水形成的环境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金属粉末成形过程中出现裂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根据裂纹形成的阶段和形成原回,将金属粉末成形过程中出现的裂纹进行了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7.
废水生物处理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生物膜法处理废水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动力学模型。概述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固定化即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对生物膜中生化反应和传质过程的影响;并叙述了几种典型的生物膜模型;提出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27—28日中国北方发生了一次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长的沙尘暴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受其影响沈阳市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的轻度污染事件,给沈阳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影响。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此次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引起的,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沈阳,形成浮尘天气。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群体的竞争优势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的形成、增大和形态的持久维持是微囊藻获得种群优势进而形成水华并维持优势的前提之一。该文首先介绍了微囊藻群体在藻类种群竞争方面的优势,然后在介绍已有的浮游动物牧食诱导微囊藻群体形成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微囊藻毒素及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促进微囊藻群体的早期形成、增大和形态的持久维持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推测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可能是在藻类快速生长的基础上,浮游动物的牧食压力、微囊藻毒素及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下联合驱动的结果。因此,开展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对微囊藻早期群体形成诱发效应的研究对揭示水华暴发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可为水华的预警及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兴安岭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小兴安岭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形成,就湿地植被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和地貌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大小兴安岭湿地类型主要属低位、中位和高位沼泽类湿地及其自然演替过程,指出了湿地现有生态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保护对策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