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喀斯特渗漏勘察是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的重要内容,成果评价将对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制约到工程成立与否。本文拟以索风营水电站水库左岸河间地块的喀斯特水文地质勘察为实例,对有关勘察工作的技术路线、勘察技术、喀斯特水库渗漏评价方法及处理思路作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工程地质测绘和编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明确的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并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保证整个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本文简要介绍了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同时阐述了几种常用的水利、水电地质节能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小杰  胡碧池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16-220
通过对崇左地区地质调查及厂址岩土工程勘察,围绕厂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岩溶,从发育条件、发展历史、岩溶形态的分布特点等分析研究厂址区岩溶发育特征,对建厂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溶工程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评价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山区不断的发展,需要新建更多的高等级公路,而面对山区地质环境的特殊情况,就需要选择合理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全面勘察山区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施工安全。本文主要就是探索分析隧洞工程地质岩土勘察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志雄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21-224
在岩溶地区筑坝将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贵州引子渡水电站建设过程出现的边坡稳定、溶洞涌水、诱发地震等几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可供其它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人与自然是工程地质工作的两个基本点,并且认为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必然影响到周边环境。建立整体性思维是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近年来表现最突出的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问题包括:(1)为西部大开发而进行的各种配套的工程建设将要遇到的工程地质及环境问题;(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3)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4)水土流失与我国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及城市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问题等等。最后作者详细论述三峡库区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地质建设必须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与运营中所涉及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和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正常运行。本文用环境工程地质的观点,论述了我国工程地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防治工程地质环境恶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穿越隔水板岩和透水碳酸盐岩间接触带时,隧道施工将遇到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这对地质条件适应性较传统钻爆法差的TBM掘进来说尤为突出。结合TBM施工的云南上公山隧道工程,通过对该接触带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问题分析,讨论了该洞段的泥石流、库水位下降、泉水断流等一系列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首先确定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拟建场地所存在的潜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然后对各潜在地质灾害点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重点调查,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最后根据稳定性计算的结果、钻探勘察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拟建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区模型(TRM)和暂时存储模型(TSM)为两种常用的岩溶地下河(管道)污染物运移模型,为了更好表征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过程,开展模型对比研究.采用两种模型拟合室内管道示踪实验穿透曲线,从概念模型框架、模型优缺点、参数校正过程和物理意义、参数敏感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异同.结果表明,OTIS软件提供TSM的数值解,而CXTFIT软件提供TRM的解析解,但两者均能通过下游不同位置的穿透曲线分段表征地下河不同阶段的污染物运移过程.两种模型的物理意义相近,均可近似描述岩溶地下河中溶质的暂时性存储现象,较好地拟合溶质运移曲线.采用TSM可校正得到暂时存储区的横截面积,但采用TRM只能获得非流动区所占的比例.两种模型中弥散系数和传质/交换系数的敏感度较低,并且弥散系数的变化对穿透曲线拖尾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模型的选取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射电望远镜SKA是国际射电天文界提议,并由国际SKA计划办公室(ISPO)和国际SKA操作委员会(ISSC)具体实施的国际性项目,中国SKA工程方案是利用贵州省众多的喀斯特洼地作为大射电望远镜SKA侯选台址,其核心区为平塘县六水洼地群。通过大量的岩溶地质调查,认为,SKA核心区属于贵州省VII剥夷面,与之相对应的地文期为第三期第1亚期,该区强烈岩溶的作用,是坝王河的强烈溯源侵蚀结果。区内垂向岩溶作用强烈,落水洞密布,地表河与地下暗河间频繁转换,岩溶水系发展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而目前处于第3阶段中期,其特征是“高差大、水量大、岩溶作用强烈,槽谷、洼地等负地形量大而密集分布”。大射电望远镜工程建设需处理好洼底岩溶水顺畅排泄、主反射面支撑柱地基局部垮塌和支撑柱地基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不整合地层系统之岩土构成复杂。通过对贵州省天柱碳酸钡工程场地的勘察,选择卵(碎)石土层作地基持力层,采用浅基础方案及碎石层褥垫等地基处理措施,避让了岩溶等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岩土工程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訾剑华  连伟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25-330
隐伏岩溶地质灾害的危害在于其隐蔽性和突发性,岩溶与土洞成因上相关联,工程环境中共存,查明其发育及分布特征,预测岩溶地质灾害,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地基基础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隐伏型岩溶地区桥梁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下工程的建设不仅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而且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地下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地下工程的特点,列举了由城市地下工程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地表移动和变形、地下水环境变异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等,将这些问题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这些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探地雷达-电法化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于齐鲁石化公司地下排污管线进行测漏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7.
王玉洲  李金春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25-228
针对西气东输—陕京二线联络线工程山东枣庄—济南段岩溶区,采用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面波及探井、钻探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勘察和分析评价,从岩溶区域分布特征阐述了管道沿线岩溶的基本环境类型,通过对其岩土工程条件的分析评价,提出了管道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不同岩溶地质灾害管道宜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59  
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岩溶发育的地质历史背景,决定其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NE向的构造隆起带上。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30%的岩溶县有292个。岩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主要表现在:(1)西南岩溶生态系统中水、土资源的短缺且不协调。水资源以地下水资源为主,且难开发;土壤资源零星分散,土层薄,易流失;(2)现存广西区植被覆盖特征显示,岩溶石山区森林覆盖率明显低于非岩溶区,同时也暗示着岩溶石山区植被的恢复、演化慢于非岩溶区植被;(3)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表明岩性对岩溶生态环境的制约;(4)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制约着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贵州省是西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的中心,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远比邻省的低。广西、湖南、湖北、重庆碳酸盐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块性,其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非岩溶县的85.05%、83.03%、46.78%、54.43%,岩溶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及非岩溶县。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在西南岩溶生态重建过程中应关注地表植被覆盖率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的影响、关注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的影响、关注岩溶地球化学对特色经济植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