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在海岛旅游研究背景基础上,总结出海岛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六大特点:空间完整性、进入条件具有可游性、季节性、产品多样性、综合性、神秘性。归纳了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相关概念。通过分析环境承载力在旅游研究中的方法应用,试图构建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成立专家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到评价指标集;扩大专家组范围进行封闭式调查,对指标进行筛选,辅以专家座谈,确定29个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海岛空间分区是海岛保护、开发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根据单个海岛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建立了定量化的海岛空间适宜性分区评价体系,由地理区位、地形地貌、保护现状和开发现状4个领域的12项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海岛空间分区的综合指数。以海岛空间分区的定量化理论研究为基础,在GIS平台上利用多因素空间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自动实现海岛空间分区的过程。以灵山岛为例进行了该海岛空间分区方法的系统介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分区结果满足灵山岛的保护和开发需要。本研究建立的海岛空间分区方法为定量化海岛空间分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可应用在单岛开发利用和海岛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实现海岛的分区管理,充分发挥海岛的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海岛居民是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主体之一,研究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和鼓励海岛居民主动采取环境友好行为是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包含生态管理行为、消费行为、说服行为、公民行为四个环境友好行为变量,环境态度、环境保护知识、环境经历、社会政策、行为约束五个影响因素变量在内的理论模型。结合海岛生态环境和海岛居民的特点,设计海岛居民版环境友好行为测量量表,并在长岛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究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①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总体水平差异较大,难度较低的环境友好行为实施较好,而难度较高的实施较差;影响因素变量中,环境态度积极,环境经历丰富,环境保护知识掌握较好,相关社会政策较为不利,行为约束偏中性。②环境态度、环境经历、社会政策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无显著影响,存在“知易行难”现象。行为约束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无显著影响。④环境经历不仅直接影响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而且通过环境态度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施加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改善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是强调人与自然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可持续发展观。海岛旅游绿色发展有利于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减少旅游业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运用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MFELS)、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和市场替换法(MRM),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旅游碳排放增量生态补偿(增汇或碳汇)主要依据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生态补偿主要依据是保护者得到补偿原则、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主要依据是受益者付费原则;并以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以2013年为评价基准年份,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可获得6.53×108元的生态补偿资金,游客平均承担110.43元/人次的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国海岛开发利用已掀起了新的热潮。未来岛群开发将成为海岛开发的一个重要模式。本文通过对国外典型岛群经济开发活动的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其成功模式和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四方面我国岛群经济发展的管理对策建议,即开展区域用岛区块选划和规划编制、编制区域用岛区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对国外海岛规划政策以及海岛开发活动跟踪研究、加强区域用岛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海岛开发总体规划》,是一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198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本规划对山东省海岛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有关海岛开发的科学研究和国内同类规划的编制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岛规划的基本内容,总结概括编制规划的技术方法和程序,分析了实施规划取得的效益,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7.
舟山群岛无居民海岛数量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前景良好。但目前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定位单一雷同。要实现舟山群岛无居民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使无居民海岛开发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环境友好型海产品、可持续海洋原材料、可持续基因资源、生态旅游产品、海景观房地产等海洋生态标签生态产品和减缓温室效应产品、净化环境要素产品、灾害控制产品等海洋关键环境要素生态产品。本文以海洋生态产品理论为基础,将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界定为旅游目的地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旅游目的地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和旅游业低碳排放;并运用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MFELS)、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和市场替换法(MRM),以山东省长岛县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运用MFELS可获得0.207 0×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山东省短途客源地游客、京津冀晋豫中途客源地游客和其他省市区长途客源地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13.26元、17.57元和17.56元;(2)运用PES可获得0.673 6×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短途游客、中途游客和长途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43.44元、57.89元和54.42元;(3)运用MRM可获得0.154 1×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0.00元、14.59元和34.58元;(4)运用MFELS、PES和MRM可获得1.034 7×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56.70元、90.05元和106.56元。研究建议:各客源地游客承担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资金应考虑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舟山群岛海洋环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水道和我国南北洋通道交汇的前沿,拥有独特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对全国经济具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但一方面因受河口拦门沙的影响,缺乏深水岸线资源,另一方面海岛旅游资源匮乏。基于对舟山群岛的实地调查研究,指出舟山群岛海洋环境资源在长江三角洲中的独特性,并提出舟山群岛海洋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①发展国际性深水中转港,大宗货物的临港加工业基地及长江三角洲货物外运的备选深水港基地;②改进传统渔业,着重发展深水养殖业及远洋渔业等新型渔业;③开辟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填补长江三角洲缺乏海岛旅游的缺项。  相似文献   

10.
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众多的海岛,储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结合我国国情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海洋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正确处理海洋经济开发和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监测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是我国多种重要鱼类产卵、索饵、育肥的优良场所和洄游通道,对于该水域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监测是开展资源评估和养护的基础.以渔业资源监测的4种常见途径,即注册制度、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直接监测和报告制度为框架,对照总结了这一水域各种监测项目的发展水平和缺陷,特别针对依赖于渔业的调查和独立于渔业的调查,详细分析了渔业观察员项目、科考船、采样调查设计、渔业声学调查、标志放流、鱼卵仔稚鱼调查等环节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监测项目的发展完善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该水域后续建立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监测体系积累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调查方法,阻碍了秸秆综合利用进程。本文从总量、经济性、空间和时间分布等角度评价秸秆资源,建立农作物秸秆评价标准体系,将农户问卷调查与的农作物收获时直接采样测试草谷比等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范围、内容和方法。通过在实际调查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有利于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区域发展蓝图已经全覆盖,从沿海到沿边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到中部;从北部到南部到海岛。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大、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考察,长江经济带有必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应体现全流域的统筹协调,应体现各省、市、区分战略的整体整合,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协调的、全覆盖的科学战略。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一年的努力 ,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已基本完成 ,此次调查涉及中东部地区 19个省市。在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测绘局的积极支持下 ,应用遥感等手段进行了数据采集、分析 ,并开发了有关数据库和多媒体演示系统 ,报告全面反映了中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成因及改善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与措施。据了解 ,国家环保总局已于 2 0 0 0年完成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包括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及成因和对策分析、沙漠化与水土流失分析等。至此 ,我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在地质大调查成果发布会上说,五年地质大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海域油气资源量可达40 0亿t以上的油当量。寿嘉华说,经中央批准,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五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地质大调查资金44亿元。寿嘉华说,地质大调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1)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在中国管辖海域全方位进行了油气资源战略性调查,圈定了3 8个油气沉积盆地,新发现一批重要的含油气局部构造,提交了第一批预选井位,初步计算中国海域油…  相似文献   

16.
长岛县是山东的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海岛县。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1年达 10 469元,为全国首富县;1992年为1.55万元;1993年再上台阶,达到l.8万元。有10项人均占有的经济指标居全国12个海岛县之冠。按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农村小康16项指标考核,我县总体分,高出达标20个百分点,在人均收入上则高出3.4倍。在全国海洋渔业不够景气的状态下,长岛县的渔业经济却是一派生机,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11个年头保持了超高速增长。11年来产量增长了2.9倍,收入增长了16.7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4.5%与170%,这种增长势头至  相似文献   

17.
在江河支流上修建小型水坝正逐渐成为威胁山区生物多样性和流溪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采用3种方法调查了四川省岷江支流草坡河流域小型水坝对当地无尾两栖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水坝对无尾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多种危害.具体表现在:(1)坝体阻碍和引水发电导致了繁殖场与栖息地减少和单一化,通过繁殖位点调查法发现上游卵团密度为下游卵团密度的40.5倍,上游的繁殖水体密度为下游的3.9倍;(2)水坝引起了下游蝌蚪数量锐减,阻断了溪流蝌蚪的迁移,通过蝌蚪数量调查法发现上游蝌蚪密度分别为下游蝌蚪密度的21倍(5月)和25.7倍(6月);(3)改变了两栖动物成体的分布格局,通过繁殖期和冬眠期的样线法调查,在水坝上游的两栖动物成体数量是水坝下游两栖动物成体数量的11.5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引言。公众环境意识是反映社会道德水准和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自1990年首次进行调查以来,我国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查的区域既有全国范围的,又有省市范围的;调查的对象既有一般公众,又有特定社会群体;调查的内容既有较单一的内容结构,又有涉及环境科学知识、忧患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道德意识、自觉参与意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的结构;调查的方式既有早期的较单一的征答、问卷调查,又有后期的问卷调查、座谈和访问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四川西部和北部兵陵,低山地区的仲人工林分生物量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根据调查数据,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精度在93.6%以上,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大量实测和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拦蓄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建议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转化为有利影响,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