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地球与国土存一九八一年的新年,有机会看到了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节目:“地球近影”。从宇宙卫星上所看到的日本的国土使我们在思考日本的环境问题和地球各地的环境问题方面受到许多启示。从宇宙卫星上所拍出的景色可能是更有说服力地使我们感觉到:日本列岛的确是狭窄的岛国,但其土地大多被缘色所覆盖。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海洋大气局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日本、中国等亚洲地区上空的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物质的浓度为东太平洋地区的10倍。这是美日两国的研究人员通过飞机观测后得出的结论,担任观测任务的飞机先后多次在关岛、夏威夷、香港及日本等地的上空飞行,以此观测大气中氮氧化物,臭氧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浓度。观测结果表明,日本、中国、香港、菲律宾等西太平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以来通过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80年代并未查出全球规模地球变暖的征兆。这是美国海洋大气厅(NOAA)通过卫星微波测量法获得的大气温度数据分析的结果。为了考察测量精度,在1981年6月29日~1983年4月16日期间,NOAA—6和  相似文献   

4.
广义而言,地球化学的范围包括天然环境化学的各个方面。新近又增加了恒星和太阳系(特别是地球)化学元素的成因、行星表面和大气的成因,以及生命起源条件等方面的课题。 宇宙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枝。从理论上说,它的范围不限于太阳系,但其主要观测对象为太阳系的各个成员,即行星及其卫星、慧星、陨石和太阳。太阳光谱分析最直接地给出了太阳化学组成的资料。慧星尾部发射的光谱可以作出关于它们化学组成的结  相似文献   

5.
ENN精粹     
《世界环境》2021,(1):92-93
正NASA卫星观测到南极夏季的第一个夜光云ENN环境新闻精粹2020年12月22日2020年12月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气内层冰晶天文学探测仪卫星观测到了夏季南极洲出现的第一个夜光云。空气内层冰晶天文学探测仪(AIM)是专业用于对地球大气中夜光云开展观察的通讯卫星,弄清夜光云形成的确切条件,尤其是不断增多的温室效应气体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否会促成夜光云更频繁地出现。  相似文献   

6.
日本、美国联合在北极圈采用电波等观测臭氧层的破坏和因CO_2导致温暖化的实况,以解释大气结构和改善地球环境途径的试验。试验将于今夏正式开始。双方已于1月25日在阿拉斯加正式签订协议。 该协议是日美科学技术协定规定的项目之一,是日本到2002年化费80亿日元的一项大规模试验。参加试验的是日本邮政省所属的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和以研究极光的世界权威而知名的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  相似文献   

7.
事件     
《环境》2018,(6)
正"高分五号"卫星可探大气污染物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高分专项中一颗重要的科研卫星,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可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显然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启迪,笔者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人类赖予生存、繁衍的这颗行星,为什么命名为地球?!明明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地,而偏偏不叫“水球”,硬把“水”这一个名字套在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份、正背两面冷热相差490℃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水星上!莫非外星人起的名字?大陆委实布满神奇古迹和不解之谜,遗憾的是,尚能驾驭空间的人类至今仍未发现宇宙间有智慧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冯刚 《环境》2022,(1):72-74
<正>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五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国家航天局相关人员介绍,这是生态环境部牵头研制建设的首颗具备大气和陆表环境综合观测能力的业务卫星。这颗卫星将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水体、陆地的高光谱观测能力,满足我国在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监管等环境保护主体业务提供国产高光谱数据保障。高分五号02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卫星家族”的第6位成员,它也将和其他5名“兄弟姐妹”一起,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宇宙获得的丰富情报,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根据宇宙影象资料,同时借助载人宇宙飞船和无人卫星的帮助,可以研究地球的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并对地球的金属成矿新方向进行研究。在矿产地质学中,现今首要的任务,是应用宇宙象片。因  相似文献   

11.
绿色概念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4,29(6):49-49
绿色计划:是指日本和加拿大制定的“防止地球变暖计划”、“绿色行星计划”,主要是为了提示和预测因地球变暖而进行观测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2.
1、地球的近照今年元旦,我有幸观看了日本广播协会(NHK)播送的电视节目——《地球的近照》。从宇宙卫星上远眺日本国土,使我在考虑日本和世界的环境问题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谈到环境问题时,诚如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所说,日本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区,平地不到四分之一,而且人口集中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2.6%,可是却有近60%的人口集中居住在那里。通过观看卫星摄影,再一次使我感到,这个四分之三的山区自然和植  相似文献   

13.
日、美、欧的50所大学联合使用人造卫星地球监测网。所组成的“全球监控系统”,已开始工作。该系统连接了各国卫星和地面站,公开发布地面上乱开发和海洋、大气污染的范围,相互交流气象变化等情报。他们把原  相似文献   

14.
李禾 《世界环境》2023,(3):60-63
<正>在距离地球705千米外的太阳同步轨道上,重约2.69吨的高光谱观测卫星正在俯瞰地球,把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全球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情况传回地球。打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网页,首要污染物、污染级别等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一目了然……高光谱观测卫星的遥感监测,加上城市地面各监测站点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一、协会的名称、宗旨和会员 第一条 本组织称为国际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协会(IAGC)。“地球化学”一词,下面单独使用时应理解为包括“宇宙化学”。 第二条 协会的基本宗旨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加强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方面的合作,促进地球化学与  相似文献   

16.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的球体,它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这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人类生存的星球,这艘“生命之船”在太阳系中已经航行了45亿年.人类一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用聪明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开发和改造着大自然,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温度逐渐升高的罪魁祸首。不过这一结论直到不久前还只是科学家们根据地面的测量结果得出的 ,如今来自宇宙卫星测量结果首次证实了这种温室效应。测量结果表明 ,地球的大气层正在越来越多的吸收从地表辐射出的热量。伦敦皇家学院以约翰·哈利斯为首的科研小组在最新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报告说 ,天然的温室效应对地球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假如地球外外层大气不能把地表辐射出的热能吸收住的话 ,那么地球面的温度将是始终是低于零度的。由于有了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一类温…  相似文献   

18.
环球扫描     
正《新科学家》2021年3月1日10亿年后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将会死于缺氧10亿年以后,地球大气内的氧含量将变得非常少,这将使复杂的有氧生物难以适应。目前,地球大气内的氧含量大约占21%,但在地球历史的早期,氧气水平比现在要低得多,并且在遥远的未来可能再次降低。日本船桥东方大学的Kazumi Ozaki和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的Chris Reinhard对地球的气候、生物和地质系统进行建模来预测地球上的大气条件将怎样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大气容量研究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中国环境科学院系课题主要负责单位、与沈阳市协作攻关,已于二月十五日在沈阳市开始第一次现场测定,二十五日结束。这次“大气容量”观测工作规模比较  相似文献   

20.
概况 遥感(Remote Sensing)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远距离探测先进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安装在卫星或飞机上的许多探测仪器,这些仪器常被称作传感器(Senson),用之对远处的目标,如地球或月球的某处进行观察、分辨和测定。苏联则称之为“从飞机和宇宙飞船上对地球目标的观察”。 遥感吸取了宇航技术的关键性成就,采用了红外、微波等新技术,从而获得对大气、地面、水面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